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十年前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起,姓“社”还是姓“资”就成了热门话题。十年来,差不多每有一项改革措施出台,一桩新事物涌现,或者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人们总要姓“社”姓“资”地改论一番。说来也怪,我们这个国家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绝大多数人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不问姓“社”姓“资”吗?周仁近年来,不断有人发表文章,著书立说,把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称作是第二次思想解放,说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破除姓‘社’姓‘资’”。在他们笔下,小平同志似乎是不问姓“社”姓“资”的,而且是反对问姓“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这段谈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思想解放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作了精辟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我国理论界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现将这些认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我们在经济特区内,允许中外合资、客商独资办企业,允许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那么,经济特区到底其姓“社”还是姓“资”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思想中有一个认识过程。 (一) 有了经济特区“姓”什么的问号以后,我翻阅了列宁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些论述,但由于没有吃透精神,总是凭主观推断想问题:一个独资(或与我们合资)经营的资本家,他的眼睛一定是盯住了我们特区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其目的毫无疑问的是追求比国外更高的  相似文献   

7.
一、有些东西,原认为姓“资”,其实它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姓“中”。 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中,有许多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特别是与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的那些物质和精神的文明成果,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些文明成果决非是那个阶级的专有,更不具有阶级性。与现代大工业相联系的一些经济手段和管理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果,我们不应该乱贴阶级标签,不应将“发明权”和  相似文献   

8.
《解放日报》6月22日发表《论在洋人肩膀上的习跃》长扁通讯,披露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姓“资”姓“社”问题的一段谈话。今年2月10日邓小平和杨尚昆在上海市领导人吴邦国等陪同下视察了中国与比利时合资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净化车间观看次进设备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工作时,邓小平向身边人员发问:“你说,  相似文献   

9.
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时,就当前的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意见。他谈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很多解释。开始,人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后来,却说成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或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人对“三个有利于”的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提出种种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一)邓小平同志的原意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2月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钱是不是姓“资”的? 政治经济学上把钱叫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连系着生产与消费。钱是为“我”所用的,钱在谁的手里就为谁服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拥有的钱,是靠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得来的,这“钱”是剥削的象征,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手里的钱是靠自己劳动创造得来的,这“钱”是劳动致富的光荣标志。这怎能说钱是姓“资”的呢!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国的经济政策混乱,到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深怕人民群众手里有钱。“四人帮’极力鼓吹谁阶级斗争搞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措施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标准的提出,消除了顾虑,排除了干扰,解放了思想,端正了方向,使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三个有利”标准这一思想武器的作用,必须对它有个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有些人把“不问姓社姓资”、“冲破姓公姓私”说成是“思想解放”。那是胡闹,是那些想在中国搞“私有化”,把社会主义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散布的歪理谬说。试想,共产党员在方向道路、基本制度等问题上不问姓“社”姓“资”,那还是共产党员吗?如果各级干部、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思想都“解放”到不问姓“社”姓“资”、不分姓“公”姓“私”的地步,我国将会天下大乱,重蹈苏联剧变的覆辙。“思想解放”是必要的。人的思想受到愚昧、错误的歪理谬说禁铜,需要解放出来,才能认识真理;情况发生了变化,人的思想还囿于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凡是”到姓“资”姓“社”———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黄铸哲学革命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恩格斯讲到18世纪的法国革命和19世纪的德国革命时说:“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不仅18世纪的法国唯...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对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客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董德刚(本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加快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谈到今后的改革,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指出:今后要加快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不够大胆,主要是有些界限没有划清,特别是姓“社”姓“资”的问题。要澄清这些问题,一是本来并不姓“社”的,当作社会主义固守,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大胆地破;二是本来不姓“资”的,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如农村以家庭  相似文献   

19.
“姓什么”的纠葛虞丹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要不要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于是,人们在经济政策上常常发生“姓什么”的争执。记得1920年1月,列宁提出租让制时,曾经引起一场“姓什么”的纠葛。租让制是利用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由于诞生于战争与革命年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共同胜利论”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巨大差距,超越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愈越阶段的“社”,其优越性的发挥不可能在革命刚一胜利就立即呈现出来,而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带有姓“社”姓“资”的性质,但作为二者的具体实现形式,则不可简单冠之以姓“社”姓“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如何认识当代的“社”与“资”,就更应从以往冷战时期只讲它们对立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而应看到二者相通和相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