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丽 《当代韩国》2011,(2):116-124
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韩国语与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虽然不属于同族语言,但却同属汉字文化圈。在现代韩国语词汇中,按照韩国《韩国语大辞典》的分类,汉字词的数量为81362个,在整个韩国语的词汇中占53%。但由于历史的变迁,时至今日,有些韩中同形汉字词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有的是意义范围的扩大,有的是意义范围的缩小,有的甚至是意义范围的转移。本文以将以韩中同形汉字词为对象进行分类研究,希望本文对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生在理解并正确使用韩国汉字词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为了便于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沟通,数百年来,华人曾编撰过十余部多种类型的马来语汉语词典。《满敕加国译语》则是华人编纂的第一部马来语汉语词典。华人与马来人交际的重要工具《满刺加国译语》是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一月由华人通事杨林校订的。顾名思义它是满剌加(现译马六甲)的马来语译语,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部马来语汉语分类词汇集。它总共收入482个词,分为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商业贸易、宗教信仰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泰语通过借用、吸收大量外来语丰富了语言,扩充了语汇。这些外来语来自高棉语、马来语、巴利语、梵语、缅甸语、蒙语、汉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法语、日本语、波斯语、斯里兰卡语和英语。 马来语、缅甸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法语、日语、波斯语和斯里兰卡语被借用到泰语中的词所占比例少,对泰语的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是巴利语、梵语和英语。巴利语、梵语被借用的年代相当长久。  相似文献   

4.
辞典是衡量一个社会学术成就的尺度之一。迄今为止,除了在某几个领域以外,韩国出版的辞典大多是一种“翻译”辞典。 有着悠久历史的哲学界也是如此。只有刘正基教授所编写《东洋思想辞典》和《哲学大辞典》的附录中的‘东洋哲学篇’中有涉及韩国哲学的内容。而且,从其分量来看,也实在不够解释东方哲学几千年的历史。釜山大学金胜东教授(哲学)编写的《佛教、印度思想辞典》(釜山大出版部出版)  相似文献   

5.
明治二、三十年代,日本经移植、改造西方文物制度和价值观念,成立了以《帝国宪法》、《明治民法》和《教育敕语》为标志的近代天皇制立宪主义体制。由于这一体制从根本上规定着日本近代化的性格,因此有必要对其成立的历史过程及特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1549年由华人通事杨林校订的《满刺加国译语》是历史上第一部马来语汉语词典的话,那么1878年由巴达维亚华人林采达(Lim Tjay Tat)编纂的《通语津梁》(Kitap Tong Gi Tjin Liong),是第二部马来语汉语词典。对印尼华人来说,则是他们所编的第一部马来语汉语词典。林采达在自序中称“余闽之桃源人也”,后来移  相似文献   

7.
《千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启蒙课本,随同四书五经等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从早期的皇室汉语学习一直到江户时代寺子屋的教学,《千字文》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汉学教育的缩略版本,是汉字和汉语教学实用版本。文章首先澄清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发端和独有特征,确认《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其次说明《千字文》除了体现汉字、汉语教学的独有规律,还具有教材模板作用。最后阐述《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当今汉语教学工作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国新书简介文学·语言朴用洙(音):《新国语分类辞典》,汉城大学出版部。该书按11个项目179个小项目解释韩国语。历史金基兆:《38线分断的历史:美、苏、日的战略对抗和战时外交秘史》,东山出版社。著者认为南北韩以北纬38线为界分裂的原因乃在于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9.
对韩汉语教学方法新探●金健人由于地域上的紧密邻接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历代韩国人中精通汉语者不可胜数。千百年来,汉语教学在韩国一直被视之为“国语”教学。自15世纪世宗创制真正的韩国文字后,韩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才获得实在的统一。然而,韩字取代汉字占据正统地...  相似文献   

10.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在日本、韩国、越南的语言中,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汉语词汇.本文以韩国语为例,讨论汉字词在中韩、韩中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同源标记"的概念,对同源标记现象进行分类,并列举了在中韩、韩中口译过程中由同源标记所引起的误译的情况,提出能够正确认识口译中同源标记问题的好方法--"脱语化".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私立高校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私立高校作为国家的教育政策目标而出现是在明治五年(1872年)颁布《学制》以后,但是一直发展很缓慢,第二次大战后,日本在积极发展国立、公立高校的同时。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私立高校的振兴。据《文部统计要览》统计,1992年私立大学已发展到384所,是1950年的三倍,占大学总数的74.4%,其学生数达到168万,占大学学生总数的73.3%。私立短期大学已达到449所,是1950年的二点四倍,其学生数为49万,占短期大学学生总数的92.4%。此外,日本私立的研究生院、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专门课程)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因此,日本政府一再声称,日本私立高校的发展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支柱。那么,战后日本私立高校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发展呢?归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我们知道日语中的汉字读音有两种,即音读和训读。训读为日本固有的读音,音读则是汉字传入日本时在采用该字的字意的同时其字音也保留下来而形成的读音。今天的日语汉字音读与汉字最初引入日本时的读音仍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日语有一定基础的人也许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听日语广播时,有很多词汇我们并  相似文献   

13.
为使所依据的材料具有可靠性、一致性,本文以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基本音节的汉字为研究对象。 日语的基本音节包括清音45个字母、浊音20个字母、半浊音5个字母,共70个字母。其中列入《常用汉字表》音读汉字的有44个字母,共辖汉字390个。这390个汉字中有355字有一个音读,有33个汉字有两个音读,有两个汉字有3个音读,对后两种,我们选其为主的一个音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之华音声母边滢雨一、绪论韩国语与汉语是系属迥异的两种语言,不过因为韩国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便借用了中国文字──汉字为韩语早期的书面语。高丽时代(941—1392)起实施科举制度,汉诗、汉文成了一般文人、学士必备的素养,于是韵书...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民族、国民和语言的构成相对单一的国家。然而,一百多年前,处于幕藩体制下的日本列岛还是一个由68个藩国组成的语言(口语)不通的列岛。日本的语言政策在这一百多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通过从(1)"国语"的出现和确立;(2)国语(标准语)的推广和普及;(3)战后的国语改革;(4)日语的国际化这四个方面梳理这一百多年来日本语言政策的演变路径,有助于了解日本的社会变革以及语言文化变迁,并从中获得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6.
1890年10月30日发布的教育敕语是日本明治政权表达自己教育理念的经典之作。其历史地位与关联度之高,在近代日本的诸多文件中是罕见其匹的。诚如著名日本思想史学者王家骅所说:"《教育敕语》的影响不仅在教育方面,而是涉及了日本政府的全部思想文化政策,影响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成为日本天皇制国家的观念支柱之一。"①所以关于教育敕语形成过程的研究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大量使用叠音词,而法语中却几乎不用这种修辞手段。在把中国文学作品译成法语时,如何翻译这些叠音词,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其修辞效果,就成了翻译者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往往只能靠加注释来进行补救。论文通过对《红楼梦》法译本中部分叠音修辞格的翻译范例进行简要的分析,试图归纳出一些汉语叠音词的常用法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与中国虽然是近邻,但其语言和文字却有很大差异。韩国语一般被分类为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汉语被分类为汉藏语系的孤立语。可是,由于韩字发明之前韩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借用汉字,语言系统和形态截然不同的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对韩国和中国的语言与文字进行了比较,先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进行考察,又把文字分为汉字的传来与多种借用方法,以及辅音与字型、简化字几部分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伊里安名称的由来 在别克——农福尔(Biak-Numfoor)语的词彙中,伊里是土地,安是炎热,伊里安就是炎热的土地;在塞鲁伊(Serui)语的词彙中,伊里安就是祖国,伊里是柱子,安是人民,人民的柱子就是祖国的意思。在瑪佬奇(Merauke)语的词彙中,安是人民,伊里是尊敬的意思,伊里安就是高贵的人民。伊里安这个词是属于道地的南岛(Austronesia)语族。①伊里安这个名称早就为原住民和移民到这里的人民所熟悉。巴布亚(Papua)这个名称是由于1511年葡萄牙人看到伊里安原住民头上天生捲曲的头髪而名之。包包(Pau-pau)就是头髪捲曲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年(明治四○年)夏目漱石创作了小说《虞美人草》,女主人公藤尾因为要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选择结婚对象而最终死去。小森阳一先生将她的死归结为"同《明治民法》再次强化的近代家父长制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体系全体为敌,因此漱石不得不杀掉了她。……漱石通过以后的小说,从女性的侧面不断质问近代家父长制对家族的压抑。"① 漱石于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至大正二年发表的小说《行人》通过让"叙述者"二郎诉说一郎和阿直的故事,反映了高尚的近代知识分子一郎的苦恼、焦躁与不安。在深刻刻画一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