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梁桂芝  孙霁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0-31,35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我国应通过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加强社区矫正的队伍建设,扩大社区矫正范围,创造矫正对象再社会化良好环境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2.
周灵方 《湖湘论坛》2009,22(1):92-94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明显的缺失。我国应通过更新刑罚观念,建立健全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辛口人员,明确适用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和条件,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其在我国试点实施已近5年,但实施过程中的某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目前,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完善社区矫正立法;统一刑罚执行权;加快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加强民众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司法所的人、财、物保障以及强化农村社区矫正力量等.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盛行的以社区为基础并通过社区矫正罪犯的制度.经过19世纪、20世纪的创建与发展,该制度已成为一项稳定的行刑制度,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21世纪初,我国部分省市推出了试行社区矫正的行刑改革之举,这是我国行刑领域与世界接轨的务实之举.就世界范围而言,社区矫正是以对监狱行刑的理性审视、执著于行刑人道主义、讲求行刑成本效益为崛起原因,以对犯罪的非监禁方式反应形式、减少冲突成份、强调人伦责任为特点,以法院判决的指导原则、犯罪人的选择、有效的措施为机制成分.实际上,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仅仅是在解决1983年监狱工作划归司法部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初级程度.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任重道远,须从立法上从长计议,才符合建设"法治国家"方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盛行的以社区为基础并通过社区矫正罪犯的制度.经过19世纪、20世纪的创建与发展,该制度已成为一项稳定的行刑制度,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21世纪初,我国部分省市推出了试行社区矫正的行刑改革之举,这是我国行刑领域与世界接轨的务实之举.就世界范围而言,社区矫正是以对监狱行刑的理性审视、执著于行刑人道主义、讲求行刑成本效益为崛起原因,以对犯罪的非监禁方式反应形式、减少冲突成份、强调人伦责任为特点,以法院判决的指导原则、犯罪人的选择、有效的措施为机制成分.实际上,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仅仅是在解决1983年监狱工作划归司法部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初级程度.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任重道远,须从立法上从长计议,才符合建设"法治国家"方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与我国传统的监禁矫正完全不同的开放式行刑方式,目前社区矫正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矫正对象的考评体系不健全,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尚未落到实处,这是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成效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科学构建我国社区矫正的考评体系,完善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机制,以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推进社区矫正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行刑理念是整个非监禁刑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区矫正行刑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引擎。构建我国社区矫正现代行刑理念体系,其中应涵盖人文关怀理念、恢复性司法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行刑社会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英美国家的社区矫正制度,移植我国本土的时间不长,但作为一种具有人性关怀执法理念的行刑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却大有推广应用价值。中国正于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期间的社区矫正工作必须量国情而行。既要准确认定社区矫正的内涵与价值,又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中国现状。只有如此,才能构建出切实可行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区矫正制度。本文分三部分对上述问题逐一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从2003年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沈阳市从2010年11月开始,决定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策略,分三步在全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本文从社区矫正的基本属性及理念入手,在剖析沈阳市社区矫正实施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对沈阳市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突破,为立法提供参考,并期望对司法实践有所服务,提高行刑社会化在行刑体制中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预防犯罪特别是重新犯罪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近年,温州市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不断完善,动态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应认真分析矫正人员再犯罪原因,通过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建设;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立法程序,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强化再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和谐,需要推进社区矫正的完善与发展。未成年犯罪适用社区矫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引发未成年犯罪行刑制度的变革。对于未成年犯罪和具有犯罪倾向未成人的矫正,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以营造未成年人矫正的健康良好氛围,最终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在社区行刑看做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制度。那么我们就需要对社区矫正有深入理解,才能推动该项制度的发展。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我国该项制度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在法律实践中探求有效方法或模式,进一步推动该制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需求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罪犯的行为是由某些需求导致和决定的。要科学认识和对待罪犯的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需求的积极影响,满足罪犯合理合法需求,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避免和减少需求对罪犯的消极影响,遏止罪犯的非法需求,严防罪犯的危险行为;抑制罪犯的不合理需求,加强制度防范与科学疏导。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对矫正对象的执行刑罚、监督管理、矫正教育、危机干预、社会救助等活动中.必须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服务矫正对象、消除犯因性问题、安全和秩序、构建和谐社区等工作理念,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能和对矫正对象矫正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刑罚执行方式,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它在中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似乎还是一个新名词。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社区矫正是国家司法制度中的一部分。社区矫正理论认为:对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考虑不应仅仅基于犯罪人本身的行为,而应考虑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而社区矫正正是凸现了社会责任方面,并打开了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矫正刑思想来源于刑事社会学派,其当代使命在于“行刑”、“矫正”、“安置救济”三个方面。近年来,北京、上海两地通过颁布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方式,分别对社区矫正进行了有益尝试。京、沪两地模式各有优弊.但无疑都对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提供了鲜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何杰 《思想战线》2006,32(4):74-78
“社区服务刑”作为社区矫正的最基本方式已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立法予以认可并加以执行。我国应借鉴国外社区服务刑的立法和实践,充分认识我国刑罚体系中增设社区服务刑的必要性,注重结合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探索社区服务刑的适用对象、判决和执行的基本制度,积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刑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包蓉  包罗 《青年论坛》2010,(4):24-27
青少年犯罪行刑社会化,是通过行刑机构努力改善内在环境,增强青少年犯的改造主动性,同时发动一切社会积极力量参与,塑造他们的正常人格,促使其复归社会的一系列过程和手段。青少年犯罪行刑社会化符合对青少年犯罪人从轻处罚的国际司法发展趋势,司法机关应坚决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其家庭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合作,提倡人性化的行刑手段,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促成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儒家思想运用于罪犯矫正.有助于提高监狱行刑成效,降低服刑罪犯重新犯罪率,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监狱行刑中,应吸纳儒家思想中教育的各种主张.尤其是注重儒家思想中身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