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与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而社区矫正是预防青少年再犯罪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本文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现状、我国正在建立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及社区矫正制度对解决青少年再犯罪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犯罪原因论、刑罚的负面影响以及当前改造工作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高标准都决定了行刑工作必须社会化.然而,现阶段行刑社会化呈明显的滞后现象,其成因主要来自社会、罪犯亲属、罪犯自身和监狱等方面.因此,必须树立行刑社会化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行刑社会化运行机制,消除自由刑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在行刑社会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符合国际行刑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出财产型犯罪突出、暴力化犯罪程度加剧、犯罪人低龄化和文化水平低、共同犯罪居多等特点。重视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在行刑社会化视野下、在犯罪要素的框架内,考虑建构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入犯罪行为的发生、更好地挽救改造未成年犯罪人.达到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吉海荣  孙丽华 《求索》2007,(4):91-93
本文运用“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理论分析法,分析我国刑事政策面临的一些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犯罪防治之刑事政策应增加社会调控的力量,通过培育新型社会防治主体、推动监狱行刑社会化、扩大替代刑的适用、教育民众树立科学理性的罪刑观念,方能达致疏解社会冲突,均衡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有效控制犯罪,追求社会正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监禁行刑社会化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再社会化”。监禁行刑改造是“再社会化”的前提,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是“再社会化”的保障,“释前改造”和“释后保护”工作是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系统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辽宁省内某些监狱和部分地区刑释人员进行调查,本文对现阶段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的“映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为视角,探析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因素的研究多以家庭缺陷等直接原因为主题,忽视了家庭核心化趋势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功能变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家庭对青少年社会化功能的削弱,提出通过已有社会资源和通过资源再造等方式对核心家庭的社会化功能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犯罪低龄化与青年化问题突显,青少年犯罪的保护优先原则、刑罚的年龄适用以及行刑社会化趋势等因素,促使我国针对青少年犯罪行刑方式转向以社区矫正为主。而社会支持是社区矫正的本质特征,它对于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矫治具有重要作用。在综合考虑以往研究和本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将社会支持分为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通过定量研究方法,运用全国性的大规模数据(近4000份样本)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青少年社区矫正供给中情感性支持较多而工具性支持较少,发展性支持较多而生活性支持较小;第二,一般性、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呈现差序性,正式的、制度性的社会支持表现出随供给主体专业性降低而减少的特征;第三,男性、已婚者以及与家人同住者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第四,年龄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而矫正时间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该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和建构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包括强化工具性和生活性支持的供给,强化对女性和未婚群体的社会支持,以及充分利用家庭的支持功能来就地、就近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对其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有不少论述,可谓见仁见智。其中很多的分析,都离不开心理学方面的方法。通过描述国内外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的理论,在结合全面实证调查基础上,根据青少年的社会化理论,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亲情满足失衡、个性认知失衡和多种需求失衡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行刑社会化,是指我国监狱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和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改造和矫正,放宽自身与社会隔离的界限,使内在的行刑环境与社会环境相衔接,以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行刑社会化是我国监狱行刑的重要原则。文章根据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实施现状,提出五项建议:一是扩大假释的适用;二是设置半开放式监狱或监区;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四是组织罪犯监外劳动;五是完善社区矫正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差异程度,可以将社会划分为"病态型社会""道德型社会""控制型社会"与"理想型社会"四种类型,其中"控制型社会"表现为转型期社会化机制的弱化与社会控制的形式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弱社会化强社会控制"的社会结构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单亲家庭结构、传统的教育方式与低教育程度、同辈亚文化、网络科技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随着青少年流动性的增强,近亲的联系频率与组织参与程度相应地降低,社会控制面临形式化与实质化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对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周围不良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全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从加强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净化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从而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问题做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权益保护、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途径应从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两次低潮期后,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大事情。论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入手,对青少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社区参与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探讨预防的对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区防控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弥补监禁刑的弊端,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环境建设、社区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构建社区防控青少年犯罪的体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密切关注青少年犯罪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预防青少年犯罪,但青少年犯罪态势依然较为严峻,成为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及原因实证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尤为重要。以新疆南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法和实证调研法研究发现:影响南疆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为此,国家及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南疆地区的扶贫力度、创新社会管理制度、鼓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重及加强司法机构与社区监督机制,以防控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和平地区14-16岁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概括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他们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本文作者号召全社会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府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角度出发,把预防青少年犯罪与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联系起来,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同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联系起来,阐明了政府对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