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法治政府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曙宏 《中国法律》2007,(1):7-8,57-59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颁布两年多,十年左右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不久将要进入倒计时。构建中国法治政府的指标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纲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对法治政府建设产生全面和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监狱学刊》2002,(4):111-111
郭延军在《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上撰文《估量法治成本与建设法治国家》认为,法治研究到了应该将重点从提示法治好处转向评估法治成本的时候了。如何看待法治成本才能有利于法治建设呢?笔者认为,我们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法治  相似文献   

7.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是中国加入WTO所作出的特殊承诺,其法律依据是《中国入世议定书》。该议定书历经1994、1997年两个版本,并以《中美入世双边协议》相关条款为参照,于2001年11月10日最终形成。本文以《中国入世议定书》的不同草案为主线,论述中国和WTO其他成员在入世谈判中的相互博弈和利益权衡,从更深的层次来剖析现行特保机制背后的政治因素和立法背景。  相似文献   

9.
《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0年内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是继《物权法》出台与“钉子户”事件之后又一事关百姓“住”这一民生大问题的重磅之举.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这一立法项目使得民众对新条例寄望甚深。两版本征求意见稿有所改动.专家学者评论不一.在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后,新条例面目如何殊未可知。可以看到,程序上的变动只是表面.能否完美地将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引入征收拆迁法律关系当中。  相似文献   

10.
纪亮 《法人》2006,(4):16-19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早已达成了各方面的共识.但由于部门利益博弈、地区利益差别等多方面的制约,迟迟不能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由民建中央提出的《关于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意味着决策层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将企业所得税立法提上日程.内外资企业将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建设法治乡村。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8月,司法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的通知》指出,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约克-安特卫普规则》的产生、性质、结构和修订等四个角度,分析其在航运、贸易和保险等各界不同利益主体互相博弈中不断演变发展的历程。从2004年最新修订的约安规则,可以预测到共同海损制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不可能被废除,这一趋势也相应要求约安规则仍将作为共同海损理算规则而继续存在,并沿着简化的方向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2009,(5):I0001-I0002
2009年10月,中国政府与人民以各种形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法律》谨此编辑制作特刊共襄祝贺。特刊以60年60个重要案例的编年,与60年颁布的60部重要法律,展现60年中国法制与法治的具象历程。通过这两个“60”,我们可以看到共和国60年来法制与法治中的曲折,也能看到成长、进步与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2,(5):10-10
建设法治政府面临的机遇或者说有利条件就是,政府在积极推动。2004年《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又出台,这是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基础性制度,我称之为行政诉讼法之后依法行政历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2008年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读了杨师群同志的《法家的“法治”及其法律思想批判》①一文(以下简称《杨文》),觉得该文在学术观点、史料运用、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偏颇之处。故撰此文,兼与作者商榷。  一、对《杨文》十个观点的批评《杨文》提出许多观点,均显失公允。现择要批评如下:(一)给“法治”定位:关于“如此凶残恐怖的统治,如何能称作‘法治’”在《杨文》作者看来,法家的“法治”不能称作“法治”。在作者心目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法治”的样板,也许就是西方的“法治”吧。那么,就让我们先看看法家的“法治”,再看看西方的“法治”,从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法律机构的重建,法律制度的恢复和法治观念的形成。1995年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并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卫生行政部门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以维护社会卫生秩序和保障公共卫生利益为宗旨,通过不断努力,卫生法律框架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7.
傅达标在2010年1月1日的《检察日报》上著文《2010:期待更多“具体法治”》说,回顾2009年的法治进程,不乏新中国成立60周年法治回顾这样的宏大叙事,也不乏回应民意、关注民生、开门立法结下的制度硕果:而更为贴近生活,更加可感观触摸的乃是一种“具体法治”、“微观法治”。  相似文献   

18.
孟涛 《中国司法》2020,(4):18-21
2019年5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依法治国办")接连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和《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展示了新时代中央推动法治建设的主要方式:"一手抓示范、一手抓督察"。  相似文献   

19.
张英 《法治纵横》2014,(3):6-11
王蒙先生曾在新疆工作、生活近16年,新疆的经历也成了先生最为丰厚的财富。王蒙先生长期以来对《法治人生》十分关心和支持,不仅为本刊的前身《法治纵横》专门著文,而且在期刊5周年举办座谈会时特从北京来疆祝贺。2014年是《法治人生》创刊第九个年头,马年伊始,先生又为本刊亲笔题词“祝福新疆”(见2014年第一期卷首),表达了先生对新疆这片美丽土地的深厚感情。2013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对王蒙先生进行了专访,本刊特选摘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物权法》的实施,缓和城市征地拆迁问题中公权与私权间的矛盾,更好的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本文通过对新旧两个条例的比较阐述,在思考新条例进步的同时发现不足,从界定"公共利益"解决可否拆的问题和做好相应补偿解决如何拆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征地拆迁中各主体利益的平衡,进一步促进"法治中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