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25-26日,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论坛暨"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提升法官职业素养"研讨会在重庆市武隆县召开。最高人民法院自2009年启动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评审工作以来,已经先后两次共评选产生了98名审判业务专家。王胜俊院长高度重视,要求最高人民法院积极研究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高层次审判人才的重要作用。举办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论坛,旨在创设人民法院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的高层次研讨平台,发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1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第三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颁证活动,当湖南高院民二庭副庭长陈坚博士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手中接过印有烫金大字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证书时,陈坚已然成为150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之一,也是湖南高院的第四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就在这一年的11月9日,陈坚还在2014年度CCTV中国(湖南)十大法治人物评选中夺魁。  相似文献   

3.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1,(12):F0003-F0003
12月1日,第二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颁证仪式在最高人民法院隆重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王胜俊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家辅助人在法庭审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司法制度和法律规定的缺陷,专家辅助人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讨论专家辅助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对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既能让破产企业起死回生,又能让土地承包的邻里乡亲握手言和,写论文更能在全国获奖,这个老潘可不一般!”说起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潘幼亭,同事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同事口中的“老潘”其实并不老。2004年,27岁的浙江小伙子潘幼亭进入昌平法院工作,从小汤山法庭的书记员一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一线法官。他是商事审判领域的“思考者”,更是将研究成果付诸司法实践的“行动派”。在16年的工作中,潘幼亭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荣获北京法院“商事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试论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判委员会制度对我国的审判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和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日益深化,审判委员会制度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审判委员会制度在历史上对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推行审判方式改革的今天 ,审判委员会制度同审判公开、直接言词等现代诉讼原则相悖。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改革 ,是进一步深化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今是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与各行各业紧密相连,使得涉及专门性问题的复杂纠纷越来越多,尤其是涉及海洋、航运的海事专门审判更是迫切需要专家参与其中解决专门性问题。而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英美法下专家证人制度为我们解决海事诉讼中专门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本文在分析英美法下专家证人制度优点与弊端的前提下,根据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设置思路,结合海事审判特点,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制度。从建立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制度必要性入手,着重就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的选任条件、选任范围、选任方式、专家陪审员的确定方法及报酬提出了解决思路,以期对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它对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审判、监督审判和保证审判质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很好地继续发挥,甚至在绝大多数地方已名存实亡。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如何使这一制度日臻完善,充分发挥其在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审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方面的作用。陪审制度的沿革陪审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随着英国殖民政策的扩张,这一制度便随之传播到其他国家,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种类型的陪审制度。英美…  相似文献   

10.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这项制度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并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审委会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比如,审判委员会存在的人员组成专业化程度不高、职能作用发挥不好、工作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都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审判长选任工作的逐步落实到位,随着合议庭职责的健全,对现行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是废除现行制度重新设立一个制度,还是完善现行制度的工作机制?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一项制度的存废,而应着眼于审判委员会现行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作为法院内设的最高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自设立至今,在抵御司法干预、保障司法独立、把好案件质量关及统一司法尺度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合议庭作用的有效发挥,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弊…  相似文献   

12.
张欢 《中国审判》2012,(8):38-40
2011年12月1日,王小林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号,喜悦的他脸上露出的仍然是那份淡定、坚定和从容。专家证书上那一片耀眼的红,鼓励并鞭策着他继续追求和谐司法引领和谐社会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案例指导制度是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推行的一项新的制度改革。它相对于现有的案例编纂制度而言,在对案例的定位、编选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超越和进步,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指导性案例的实然法律效力和对全国法院审判实践的指导作用。但是,该项制度的名称、指导原则、专家评议及其编选方式仍然具有过渡性质,需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由此才能真正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为使青年法官尽快适应审判角色,近年来各地法院都作了积极探索。本期邀请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相关负责人和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李群星、王旭军一起为构建科学的青年法官培养机制建言献策,并刊发北京、镇江等地法院的相关经验,全国优秀法官彭文忠、刘学讲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勉励青年法官脚踏实地、为民司法。  相似文献   

15.
姜颖 《人民司法》2022,(9):30-32
<正>我是1994年7月进入法院工作的,如今,在审判一线已经度过了27年。这27年,既是我由一名青涩的法学毕业生成长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奋斗时光,也是我见证和亲历北京法院一次次开创性改革的收获时光。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审判庭。很幸运,我在这个审判庭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加入到这个优秀的集体。记得那日,我坐在书记员位置上,在我旁边的法台上,审判长正宣读着判决书。那个法庭很小,布置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16.
林丽玉 《法制与社会》2012,(25):162-163
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是人民法院决定案件处理的最高审判组织,是审判业务方面的决策机构,指导和监督全院审判工作。其存在有着历史和政治、经济的原因,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它作为审判工作的一个集体领导机构,在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总结审判经验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通过重新审视审委会,发现其存在一些弊端,亟需以改革的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民法院的审判资源主要由主体资源(审判组织)和客体资源(案件)两部分组成。只有使这两部分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真正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司法目标。由于这一实现过程是主体资源作用客体资源的动态过程,其中主体资源起着决定性的能动作用。因此,主体资源——审判组织主要是合议庭成员的组成及合议庭整体效能的最佳发挥就成为关键。知识产权审判业务相对于民事审判、刑事审判来说,是一项较新型的审判业务。实践中,人民法院从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角度出…  相似文献   

18.
江必新 《中国审判》2013,(12):12-16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历经了两次修订,并经过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国家赔偿还存在诸多难题,需要司法部门共同推进,以实现立法初衷。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就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国家赔偿工作新局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见解;而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的审判实务专家、资深学者以及执业律师,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对完善国家赔偿审判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毅 《法制与社会》2010,(21):139-139
法谚有云:正义应当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审判委员会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对作为程序性制度而存在的审判委员会的最有力批判就是其对程序公正与正义的破坏。为了实现看得见的正义,针对该问题本文分析了审判委员会制度与程序正义冲突之处,指明了如何在冲突中进行理性选择,并阐明了对审判委员会改革与完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推进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存在因不同司法机关而有不同的认识与认识,以及对法庭审判重视程度的不一。检察机关身处刑事诉讼中间环节,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改革与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密切相关。对此,检察机关必须深刻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实质内涵,准确研判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机关工作产生的影响,有效转变工作思维、方式,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采信证据、保护诉权、公证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与人民法院一道推动制度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