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说来,区分什么是新闻,什么是谜语,通常不需要高智商;因为新闻和谜语断无相似之处,就是故意想搞混一时都找不到理由.不过确实有些新闻,尽管"五个W"一项不少,任你读来读去,还是一头雾水.纵有高智商,到底费思量.  相似文献   

2.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你有一天将遭遇的灾祸,是你在时间这座神奇的大厦里荒淫的报应."--年过五十的曾庆寅,是上海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聘请负责拆迁工作的项目经理,因为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找个情人潇洒一把,竟然以"出售拆迁房"为幌子,诈骗200多万元任意挥霍.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13,(11):8-10
旅游者投诉索赔有了法律依据 游客投诉难、索赔难一直是旅游中最为公众诟病的问题之一.在旅游途中与旅行社发生纠纷,或者发生人身、财产损害,要求赔偿时,旅行社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作为游客要么因为身在异地他乡忍气吞声;要么就是被组团社、地接社、履行辅助人等法律名词绕得晕头转向,找不到索赔对象.今后,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打官司的思想准备,是要吃亏的.因为生活里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事让你遇上.你到某商场购物,出门时警报器响了,你不但会被搜身,还会被人脱得一丝不挂.你是一个学生,因为画了一幅漫画,你老师可能会对号入座,然后将你打得吐血,还让你站在众多的学生面前让你丢人.……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是一家媒体在调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的18—45岁人士"你还有理想吗"问卷中的一个答案。这个回答令人欣慰。面对多元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纷扰,面对人生命运的起伏波折,面对种种眼前利益的诱惑,理想的翅膀有没有带上锁链,褪去色彩,模糊了人生目标?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常问问自己的事。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在《哲学通信集》中说过这  相似文献   

6.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记不清自己多长时间没有流过泪水了——法律的刚性打造了我们不被轻易打动的个性。但是你,王书田,一个我不认识的检察官,你的故事、你的追求,你的身体、你的窘迫,却让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为了30多万元的药费,你答应妻子卖掉了惟一的家产——9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点头的那一刹那,我相信你的内心非常痛苦,因为你知道自己的身体都“那个”样子了,总想给妻子孩子留下点什么,但是生活的窘迫,让你别无选择。因为你公私分明,因为你的爱人李玉琴也深明大…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砝码     
不知你想过没有,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什么是最重要的?你一生中最想要的又是什么?尽管在现实而平凡的世界里,我们渺小如尘,但尘埃落定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生活给予每个人的其实都是公平的,你是否满足,是否能正确对待得与失是决定你是否快乐、是否幸福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8.
三部曲之一:公开代表联系方式群众想找人大代表反映问题,但不知找谁,或不知道如何联系到他们,针对这一情况,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人大在2003年换届以来,分别在各选区和镇办公楼前公布了本级96名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以解决人大代表与选区民众沟通的问题,选民有什么问题就能便捷地向自己选出的代表反映。镇人大代表衡墩举是第三选区选民选出的代表,自从衡代表的家庭住址、电话和手机号码公布后,接待就没有空闲过。有许多选民向他反映,中运河非法采砂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河道航行和堤坝的安全。但由于中运河属流域性河道,地方无权管理,导致在中运…  相似文献   

9.
王芳 《中国律师》2005,(10):63-63
我已经前前后后举办过十多次的律师助理招聘会,每次面试时,我总是要问应聘人员两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律师才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另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律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在所谈过的上百名法律专业的面试者中,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有名气、收入高、办过大案要案是成功律师的标志。而合格律师最重要的素质,要么说是专业理论知识、要么说是雄辩的口才、要么是社交能力等等。坦率地说,大部分应试者的回答都不能让我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失望。但也有极少数人说出了与我心中一样的理念,那就是:我认为一名成功律师的标志不…  相似文献   

10.
"你有没有见过社会?真正地看见?社会究竟是什么?"知见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其<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一书中这样问道.可是,虽然没有人真正见过社会,我们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仿佛都是为它而活.在我们的心目中,有一样东西叫做社会规范或者说社会标准,没人知道它是否真实,但我们似乎必须强迫自己取悦于它.这里所谈论的,不是出于内在的爱心和关联感所做的,而是出于恐惧和不安所做,是处心积虑地琢磨如何被接受、被肯定.如果一个人不是足够强大、自尊而独立,他必然会接受这个似是而非的规范或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设计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道路,定义自己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制度化即所谓法治的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得遵守制度、履行职责.因为,法治并非某个文件或书本上那些让一些人热血上头或者让另一些人昏昏欲睡的词语,而是现代生活少不了的大大小小的规矩,包括毕业由谁致辞、说些什么以及怎么说等,自然也就不得假冒.规矩不一定起眼,有时还让人闹心,却大致能给人们一个稳定的期待.而你即将踏入的社会,就是我们参与创造的这样一个制度.她对你会有一个全新的、稳定的期待;你要从接受他人的关爱和宽容转向关爱和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12.
搞体育,好像天天就在考虑"成败"这两个字.也许是接受了一些美国文化的影响,我对成败胜负,心里没有太人压力,因为,美国人的观念是,只要你尽全力、做最好的尝试就行,然后,或成或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在中国,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观念、一种追求:必须得胜、必须要拿冠军、必须战无不胜--我强加给自己的也只有这一种选择.那时候,我的牛活中只有排球,球打不好,生活就没有光彩,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精神压力特别大,一输球,脑海里就冒出一个很大的问号: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  相似文献   

13.
谁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红了2000多年的孔子当仁不让。不但在中国,孔子在西方亦是"圈粉"无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儒学对西方社会有过什么影响,对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孔子是如何走进西方人视野的呢?"你可知道孔子怎么说"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评选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位居首位。  相似文献   

14.
有三个旅行的人同时住进了一家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满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被摔伤呢?"  相似文献   

15.
冗余的软法     
<正>大约两个半世纪前,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强烈呼吁重视法律的二元性的特性。他指出善与恶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灰色梯度,并且"彼此不易觉察地相互渗透",但是在涉及法律时,他却摒弃了这一见解:"……无疑权利、义务、所有权是不承认这种细微的渐变梯度的,一个人要么拥有完整的、全部的所有权,要么就根本没有;他要么完全负有为某种行为的义务,要么就不负任何义务。"①他进一步主张,"生活  相似文献   

16.
美式春节     
到了美国的第五年,才认真想到要过一回春节。那四年的春节总被忙碌或无心境省略了。只知道唐人街菜蔬店早早关门的这天是除夕,整天的打烊,当然就是年初一了。没有穿新衣、新鞋的大群孩子把炒花生和炒米糖之类拿到街上来吃;没有头插红绒花的少女,没有绢绸或纸扎的灯笼。也没有往女孩子身上扔炮仗的男孩子。节日就是某些中国人开的银行赠送的日历上的红字码,提醒你这个漂洋过海带到的这里的古老新岁。你得特别当心,不然很轻易就错过了它。  相似文献   

17.
问需于民     
自2010年被选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后,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人大代表,肩负着基层群众的诉求,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如何当好人大代表,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想做群众满意的事情,就要进行认真的调研,因为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履职两年多来,我经常与村里的群众聊天,在交谈中了解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读者     
我真不知道你幸福吗?"我不知道"——这是莫言的无奈。"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本身有点儿大、有点儿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压力世界第一,用是或否回答"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似乎简单格式化了。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也不知所措,说什么呢,"还好","有点儿累",不知提问之人作何感想。"你幸福吗?"普通人都有一大堆烦恼的事在等着,无暇顾及;还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上位,此类提问避之不及。如此提问,其调查结论能说明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王兆兵  李纲 《人民调解》2006,(12):38-38
村民孙立新兄妹三人领着年近七十的耿老汉一行四人来到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司法所,进屋未等坐稳,孙立新的妹妹孙小凤就气呼呼的问文所长:“文所长,你给评评理,这个老耿头不是我们的亲爹,只是个继父,而且在五年前已与我母亲离婚了,我们之间就算什么关系也没有啦。他现在过不下去啦,却回来找我兄妹三个要赡养费,你说天底下还有这事儿吗?”  相似文献   

20.
"当了十多年的人大代表,我没有做出什么可圈可点的成绩,反而,是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经历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特别是在思想认识层次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大代表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六安市四届人大代表马玲"在这里,我要由衷地说,当了十多年的人大代表,我没有做出什么可圈可点的成绩,反而,是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经历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特别是在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