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独特的私立教育体系,是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根据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策动态,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把握这个问题,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首先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的。英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歧视政策不仅极大地压抑了华文教育,而且对1957年独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产生了消极的示范影响。1961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华人创办的,蜚声国内外的一间百年老校,去年刚被大马教育部私立教育局圈定为全马来西亚10所华文独中示范学校之一。该校的圈定是经由行政管理、学术成就、课程设置、基本设施、国际联系和学生学业成就等多项综合指标的评估而脱颖而出的。我在今年的6—7月间,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言文化的国家。而多语言源流并存的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殖民统治时期的遗产。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的主流学校是马来学校,以国语(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华文小学(华小)属于非主流学校,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虽然华文小学是非主流学校,但是约90%的华裔学生却在华小就读,而且华文不仅仅是一个科目,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是1988年由新加坡文艺协会发起的一个区域性文艺活动。它的宗旨是:推动亚细安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义莱)华文文艺发展,促进文学交流和交换创作经验。自1988年第一届文艺营年由新加坡文艺协会在新加坡召开至今,已汗了六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在“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召开之前,亚细安各国的写作者或团体,可以说是陌生或不了解的。经过几届的文艺营的召开,不但个别作者之间有了交往和认识,团体与团体之间也建立了交流的通道和联系,在每一届召开时,各国代表所呈上大会的论文和报告,不但丰富…  相似文献   

5.
林姓为中国人的大姓,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约有林姓宗亲七千多万人,大部分居住在中国,其余的分布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散居在世界各国的林姓宗系,不论早期或当代,均有不少著名富商、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科学家以及社团政党领袖等。他们多数在华侨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的林义倾、林文庆和林谋盛z马来西亚的林连登、林苍估和林连玉;而当代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马政府交通部长)、民政党领袖林敬益(马政府某部部长)、民主行动党(著名反对党)领袖林吉祥,更被称为马来西亚的“三林”。其他还有菲律宾的林合,日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冷战的终结,国际局势不断趋向缓和,许多国家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在这种大背景下,冷战后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通过对冷战后华文小学及华文独立中学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概况     
政府和人口 1959年5月大选之后,新加坡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邦。自治邦总理和部长会议对新加坡议会负责,议会的所育议员都是经过选举的。 1963年9月,新加坡的治安和外交事务交由马来西亚中央政府负责,但是新加坡政府和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之后,仍然保留相当大的国内自治和独立权利)导致1965年8月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的完全分裂,目前新加坡是英联邦内的一个独立共和国。  相似文献   

8.
1986年11月以色列总统Chaim Herzog正式访问新加坡,引起了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政府的外交抗议。而且,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还因其继续在新加坡的访问而召回两国外交使团的负责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张,后者的总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六日 在英国策划和美国积极支持下,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沙巴于七月五日在伦敦签订了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的协定。向年九月十六日,马来西亚联邦宣告成立。新加坡作为一个州,_勺日入马来西亚联邦。一九六五年三月八一十四日塔斯社驻曼谷记者高尔基·维斯林应马来西亚全国报界俱乐部的邀 请,于三月八日到达马来西亚(包括新加坡)作为期一周的“访问”, 他是第一位前来新加坡“访问”的苏修记者。 苏修记者在访马期间,除拜会马来西亚总理拉赫曼、付总理拉扎克 以及新闻广播部部长等人外,亚“访问”新加坡,沙巴等地…  相似文献   

10.
1997年8月21—26日,李鹏总理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同两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举行了一系列会晤和正式会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李鹏总理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发表了《发展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演讲。马、新两国政府和舆论高度重视李鹏总理的访问。现将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两份华文报纸8月22—28日的有关评论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丰隆集团”(TheHongLeongGnoupofMalaysia)是马来西亚华人企业中第三大跨国、跨行业集团。它与“新加坡丰隆集团”原是一家,所以同名。只是从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特别是70年代末新、马资本、股票市场分家后,这两个集团的占有关系、行政管理亲属关系实际上便分开了。一、老基础上的新发展丰隆集团的创办人郭芳来、芳权(已故)、芳改(已故)与芳良(已故)四兄弟,同其他许多到海外谋生的第一代华侨一样,在30年代到新加坡时,先是当徒工,而后经营小商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逐步发展成为大企业家的。郭家“…  相似文献   

12.
周聿峨 《东南亚》2000,(2):55-5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华文学校 ,但战后的几十年中 ,各国华文教育严重衰落 ,包括华人占人口比例 70 %的新加坡。惟有马来西亚是个例外 ,目前 ,全马有以华语为教育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 12 82间 ,华文独立中学 6 0间 ,华文大专3间 ,建立起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在于 :马来西亚华人把维护民族母语教育提高到维护民族文化高度。一再强调 ,我们的文化 ,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崇高的、圣洁的灵魂 ,必须受到极神圣的尊重。而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 ,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的上面。①…  相似文献   

13.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被赋予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作为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东南亚华文报纸如何发挥其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华文报纸为例,运用传播学的某些理论对它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和印尼的关系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波动,在紧张对立和亲密合作之间转变。两国的传统关系开始于1963年至1966年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敌对时期,由于1963年至1965年新加坡短暂地归属于马来西亚,这一时期新加坡也成为印尼的攻击对象。1966年,苏加诺总统被苏哈托的“新秩序”政府赶下台,随着印尼政权的更替,两国外交关系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初以来,由泰国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地区,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在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外,马来西亚经济基础最好,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然而,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马来西亚也在劫难逃。本文试就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政府的对策作一分析。一、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影响马来西亚的金融危机,早在去年5月间已出现某些征兆。在泰国货币一再受到投机商的狙击和泰株汇率不断波动的影响下,马来西亚的外汇市场也开始出现动荡。在此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就曾在外汇市场抛售20亿美元来稳定马元汇价。…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多斯博士是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和文化名人,原籍新疆伊宁,父亲为维吾尔族,母亲为河南省人。她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英文系获硕士学位,20多年前远嫁到马来西亚,1996年考获马来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目前受聘为马来西亚教育部编写华小华文教科书,并创办永乐教室;著有《我见、我思、我写》、《咖啡与茶》、《女人的心)、《人间事》、《等待那一束花)等。此外,她经常应马来西亚各文化团体、企业公司及宗乡会馆的邀请发表专题演讲,在马来西亚华社有“名嘴” 之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并济身于世界第19大出口国。然而,去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外贸发展状况和近期外贸政策调整作一分析。一、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马来西亚自从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对外贸易飞速发展,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0年),6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选择了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消费品工业。这一阶段,对外贸易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第二阶段(1971-1985年),对年代初,…  相似文献   

19.
一、中马关系的现状 目前的中国和马来西亚关系可以概括为:政治关系全面改善,经济关系迅速发展,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中国和马来西亚于1974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较慢。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国内,政府对华族实施宽松政策:经济上,结束了70年代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土著占30%股权的具体规定,倡导华巫经济合作;文化上,为配合政府急需人才的培养,允许华人学院注册招生、承认华文学院文凭,提倡华族的珠算教学,并加紧华文师资培养等。1985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首次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举行会晤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之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1993年6月和1994年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由马来亚和沙捞越、沙巴组成。与南中国海隔海相望约600公里。“马来亚”一词源于南印度泰米尔语:“Malonylom”,意为“山”。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正式独立。1963年7月5日,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在伦敦达成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协定。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宣告成立。新加坡于1965年8月正式宣布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