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儒家学说中的“民本”价值观对中国民商法经济法的影响。首先是儒学的“民本”价值取向对统治者道德行为的规范。民本思想的形成,可以上朔到商周。人们从桀、纣之亡国的教训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促进了民本思想的发展,到先秦春秋战国,民本思想已很丰富。就民的个体而言,处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宝塔式建筑的最底层,“礼不下庶人”,因此民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是“治于人”的客体c相对的贵族阶级成员即“治人者”,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并且“刑不上大夫”。不下,确定了“礼”调整的不限;不上,确定了施“刑”的上限。换言之,…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伴随着鸦片和大炮,西方的法律文化也大量涌入,急剧地冲击着中华法系。中华法系指的是传统社会的法律体系,它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儒家学说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融合了道、释的某些教义;第二,“出礼入刑”,礼刑结合;第三,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第四,立法与司法始终集权于中央,司法与行政的合一;第五,法典编篡形式上的民刑不分,诸法合体与法律体系的民刑有分,诸法并用,第六,融合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这个特色鲜明、超然独立、  相似文献   

3.
黄南山同志《鲁迅是这样评论〈水浒〉的吗?》对拙作《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提出商榷,我热忱欢迎并再谈一下己见。 第一,关于“鲁迅对‘强盗’有特定的理解,肯定了《水浒》有革命精神”的问题。黄文引鲁迅“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的话,说明鲁迅并未否定“匪魂”,甚至还要“把‘匪魂’看作‘我辈的魂’。”但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貌似‘民魂’  相似文献   

4.
以礼成仁:儒家生存观的道德规范人的生存,需要“仁”的导向,也需要“礼”的制约。“仁”是做人的总原则,解决的是人为什么存在,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礼”则是儒家用以成仁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是“仁”的内质的外化形式。孔子正是从“礼”与“仁”的这种关系上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19) 中国封建社会也是从这种关系上视“礼”为“死生存亡之体”, (20)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21) “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22) 作为行为规范,“礼”的作用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理”和“礼”存于人们的实际关系中。有时两者相互冲突,激烈导常;有时却互相交融,配合和谐。一点小事,通过“理”和“礼”的关系处理,看出一个人品质是高尚,还是低劣?行为正派还是“出轨?”记得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讲过这样一件事。1937年,当他新到陕北苏区时,由两个孩子侍候他吃饭。他对一个孩子说:“喂”。拿点冷水来。”孩子毫不理睬他。他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一样。这时交通处长李克农同志扯扯他的衣袖,对他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你不可以叫‘喂’,这里什么人都是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全党、全国和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原则。我们要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以人为本”进行哲学的思考,弄清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致力构建有丰富内涵的对人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关怀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人“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概括。马克思说:“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  相似文献   

7.
“natural rights”是近代西方启蒙学者提出来的。汉文出版物通常把英文“natural rights”译为“天赋人权”。夏勇认为,“在自然法学里,‘天’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人固有的本性”,“从根本上讲,这种权利是‘天然的’,不是‘天所赋予的’,是‘自然的’,不是‘他然的”~。根据英文的原意,“‘natural rights’以译为‘本性权利’或‘自然权利’为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天赋权利’一词必须废弃”。“当然,不在‘天所赋予’的意义上而在‘自然’、‘天然’、‘固有’意义上使用‘天赋权利’一词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8.
“naturalrights”是近代西方启蒙学者提出来的。汉文出版物通常把英文“naturalrights”译为“天赋人权”。夏勇认为,“在自然法学里,‘天’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人固有的本性”,“从根本上讲,这种权利是‘天然的’,不是‘天所赋予的’,是‘自然的’,不是‘他然的’”①。根据英文的原意,“‘naturalrights’以译为‘本性权利’或‘自然权利’为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天赋权利’一词必须废弃”②。“当然,不在‘天所赋予’的意义上而在‘自然’、‘天然’、‘固有’意义上使用‘天赋权利’一词亦无不可。”③在我国,有不少学者否定“天赋…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按理讲它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可以探索与争鸣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关于天人关系、神、君与民的关系、礼、法、刑与政的关系的争论,实质上就是一场政治的争鸣,其中特别提到对‘“民”在政治成败中地位的认识.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有其意义。在中国历史上这段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自己的政治学理论通过百家争鸣确实在学术上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成就。而古希腊政治学术更是在争鸣、雄辩中创造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土多德的{政治学》这本学术巨著就是通过争鸣、说理和比较分…  相似文献   

10.
赵大鹏  孔兆政 《求索》2007,(12):49-51
古代中国是以礼为治的社会,调节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核心规范体系是礼,而不是法。中国古代是在刑罚的意义上理解“法”,传统的法只是儒家伦理精神制约下的辅助之物,缺少自己的独立品格。我国现代社会治理需要确立法的形式正当性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无法无天”的十年“文革”的结束,被砸烂的公、检、法等政法机关相继重建,被历史扔弃的法律重新得以重视,中国的法律界出现了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全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法必严、违法必究”。然而,中国农村八亿多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仍是农村法制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而阻碍了全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农民受统治阶级的愚弄和压迫,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立法思想的束缚,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封建等级思想的压制,对于统治阶级野蛮残酷的立法…  相似文献   

12.
很久很久以前,孟子跨越千山万水去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子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正色道,“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这样上下因袭、人人只顾攫取一己之利,国家就危机四起了。“王何必日利?亦仁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3.
方鸿辉 《政策》2007,(3):58-59
“我不是一个思维型的人,但不止一次尝到读书时多思考的甜头。古人曾劝人‘从无字句处读书’,要‘读一句能识其正面、背面’,从书的字里行间思索出新意是我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刊登田玉隆同志《从史学结合民族学看巴国与苗族关系》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叙述,摘要如下: 1“解放前黔东南苗族中‘有许多痕迹可寻’:黔东南苗族崇拜‘白虎’为祖先,他们把‘白虎’叫‘片甫’”。 2“苗族说:‘片甫’是苗族固有的,不是学自汉族,它也不是‘鬼’(只是祖先),是保护大家的”。 3“对‘白虎’的崇拜不仅是台江县苗族有,在剑河等其他地区的苗族也有。土司时  相似文献   

15.
周成  张泉 《人大论坛》2014,(7):40-40
“人不见,天见。从我做村支书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决心,当‘穿山甲’也罢,是‘叫化子’也行,总之只要凭良心、靠努力,为家乡父老办成事,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在举国上下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刻,人们不时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以牺牲伦理道德为代价”;“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浓厚的伦理观念,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破除这种‘重义轻利’的传统伦理观念,树立‘重利轻义’的伦理观念”;“经济的市场化,必将导致利益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又将导致伦理价值的多元化。”问题果真如此吗?笔者拟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推动道德进步关系的上述三个问题,谈点与之相悖的看法,以就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台声》2004,(11):11-13
国台办发言人从两岸关系的大局出发,为维护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针对陈水扁“双十讲话”中的“台独”图谋进行了必要批判。对此,民进党当局一些人气急败坏,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台办发言人的谈话正好击中了“双十谈话”的要害——1 ‘一个中国’的谈判前提,无益两岸 0 月 13 日,国台办发言人 香港会议为基础”,只是陈水扁和民 关系的开展”,对于“双十谈话”的 从两岸关系的大局出发,为 进党当局一贯坚持的“没有‘九二 所谓善意,“惟独中国看不到,令人 …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评论界对于满族女作家叶广芩的“家族小说”《采桑子》相当一致的观点是,其创作中具有较浓厚的“贵族化”倾向,或者说其有“贵族心态”、“贵族意识”等等。之所以如此,当与作家本人的出身及家世有关。叶广芩本人系清代贵族叶赫那拉氏后裔,“叶赫那拉是一个庞大而辉煌的姓氏,以出皇后而著名,从高皇帝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到景皇帝光绪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中先后有五位姑奶奶入主过中宫,至于嫔、妃之类就更不在话下了。辛亥革命后,这个家族才简姓‘叶’”。(叶广芩:《采桑子》,第433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2,(18):21-22
“进行立法工作创新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而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既‘听’又‘取’,才能使立法工作创新思路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20.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