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盲目推崇理性主义一直是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但是,“重物轻人”的理性主义传统使得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为了真正理解当代管理理论所蕴含的“革命性”的变革,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摆脱理性主义传统的桎梏,从管理与人的“内在同一”角度重新审视管理的意义,使管理永远根植于人的真实性存在之中。  相似文献   

2.
佟瑛 《学理论》2009,(21):205-207
新时期教育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班级管理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并且要求充分地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班级的发展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这就决定了以人为本思想成为班级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文章对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含义及意义作了理论的探讨,并且就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实践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理论中的一次飞跃 ,是人类管理文明中新的里程碑 ,它在管理活动中体现为 :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经营与开发 ;倡导管理活动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 ;注重“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 ;建立与“人本管理”相适应的柔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到传统儒家学说倡导“民本”思想,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心向背是事业兴衰的根本。在今天,这种“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以人为中心,充分地理解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营造开拓、进取、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人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企业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效益。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调动起工作积…  相似文献   

5.
从管理文化视角看,来自于西方管理文化的竞争思想是一种实力竞争思想,它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产品服务与市场实力的竞争。中国传统谋略以“谋人”、“谋利”、“争利”为基本特征,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之间利害关系的谋略竞争。现实地看,需要从管理文化视角讨论两种竞争认知的管理文化根源、特征及差异,以推动中国企业进行实力竞争与谋略竞争的融合创新,使其在运用谋略竞争中提升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兴起于西方公共行政学领域 ,作为一种新兴理论至今在学术界未得到统一明确的定义。传入我国后 ,大多数人对将其和原来的“行政管理”概念内容混淆起来。而中国的“行政管理”本身也与西方的“公共行政”有着概念上的模糊 ,对此必须加以澄清 ,方能有利于研究者和学习者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公”甚至改革开放之后的“公”,都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公共”概念。鉴于中国现阶段政府管理问题的特殊性,不仅必须超越中国传统的“公”,也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公共”概念及其理论。总体系统观和总体系统论,提供了克服传统文化、意识形态障碍和西方理论局限性的深化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道家"无为而治",其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去强为、妄为,要顺其自然而为,并进一步对管理者提出"三宝"、"四不"的要求.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如能结合现代管理实际,加以现代诠解,可以被现代行政管理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其中,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需要政治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刘俊祥所著的《人本政治论———人的政治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就从人的政治主体性与人本政治的一般理论;“劳动人”的政治主体性与马克思的人本政治思想;马克思人本政治思想中国化与中国政治人本化的理论及实践这三个视角,对“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的有关基…  相似文献   

10.
建设当代管理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发掘和利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治”思想 ,“德政”思想 ,“重公爱国”思想等 ,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文化建设具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11.
高智红 《学理论》2010,(6):105-106
以人为本和和谐管理的思想作为当代管理思潮之一,指引着当代图书馆的发展。作为现代图书馆先锋的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将“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运用到其中,作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转变方向。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颇具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由于受管理主义传统的影响,新公共管理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与批判的缺陷:如“公共性”的阙失、对市场机制的崇拜、“顾客”隐喻的不当、人性假设的偏颇等。现代政府的正当性或合法性必须奠基于公平、正义、民主、责任的价值前提,不可陷入偏狭的牢笼。  相似文献   

13.
郭阳 《学理论》2009,(14):130-132
文章以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其起源、发展、现状三个层面讨论了图书馆科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对策和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管理思想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渊源,风格迥异,加上中西方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各不相同,中西方管理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当前管理缺乏规范,管理质量和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大。在对比中西方管理的差异过程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和症兆所在,追究其产生的根源,借鉴西式管理的可取之处,探究更适合我国企业管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以便能更好地促进管理理论的创新、实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管理理论系统引进中国20余年以来,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管理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但也逐渐显现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从时间跨度来看是管理演化过程的阶段性脱节,从空间环境来看是管理适应过程的磨合性脱节.在中国管理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环境下,依据超越情境、受情境制约和具体情境的理论,可以发现中国的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是沿着四条主要路径前行的,并形成了动态解决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情境模式.其情境模式主要有:管理科学技术的嵌入模式、普适性与差异性的整合模式、“中西合璧式”模式、实用主义与中学为体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一、管理观念创新——以人为本,体现个人、组织、社会和谐发展 管理观念是在管理过程中所特有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它指导和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理论上,管理可分为传统型、理性型和发展型三种模式,笔者认为发展型管理是一种更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发展型管理观念,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协调共处,共同发展;管理基本要素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资本、设备等,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因素:人的行动、思想和感情;管理的目的是引导企业从事健康的交易行为,促进企业与社会协调共存。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8,(6):53-58
当下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为西方话语所覆盖,构建中国话语是学界重要使命之一。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理应得到接续与传承。特别是在当下计量方法与标杆管理过于弥散的状况下,通过思想文化的参照和介入,在研究路径上以追循意义或价值为主导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重。将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纳入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以期增加中国元素,构建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8.
实施“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斌 《民主》2008,(5):27-28
随着学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深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学校管理文化的主流,并使学校管理从牺牲人的个性追求回归到对人的尊重、关爱、理解和支持的理性平台,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务必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笔谈1.1黄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人学内涵。1.3李文成科学人本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1.5陈新夏以人为本的人学意蕴1.8杨金海“以人为本”与“为人民服务”辨析“东方管理思想”笔谈3.60李萍论东方管理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的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管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也必须进行变革和调整 ,2 1世纪的管理思想应该是中国传统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