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周暄明 《外交评论》2009,26(5):17-22
在全世界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H本发生了政权更迭,刚刚执政不久的民主党政权鸠山内阁将采用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正成为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政策也是考验民主党与鸠山内阁执政能力、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归泳涛 《外交评论》2009,26(5):23-29
今年初秋日本大选,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实现了“政权更替”的夙愿。人们期待新政府能够为疲惫的日本政治带来一股新风,甚至创造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但另一方面,质疑民主党政权的声音也从未沉寂。此次政权更替,仅仅是一时的民意转向,还是长期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民主党的上台,仅仅是执政党的招牌换了,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具有东亚政党体制转型的一般特征。经过二战前政党政治的初步酝酿,战后日本政党体制逐渐成熟,政党体制的演进历经两次重大转型,从乱党林立的政党体制转型为一党优位的政党体制,再从一党优位的政党体制转型为多元化的政党体制。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影响了政治民主化与制度化进程。两次转型实质上都是基于"五五年体制",具体表现为组织结构和政策主张的"五五年体制"特征明显,保守与革新政党趋于"同质化"。另外,第二次转型之后民主党强势崛起。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小泉纯一郎在日本政坛创造了又一个长期连任首相的纪录.但是在此后三年的"后小泉时代"中,自民党政权的内阁支持率持续下降,首相、自民党总裁人选频繁更迭.党内派阀组织结构分化组合,经过几次选择和内阁重组,派阀解散不但没有继续,派阀政治的影响力反而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制定和实施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战略过程中,其对外情报工作也在转型,由分散转向集中、防御转向进攻、公开合法转向秘密非法、周边转向全球.为适应对外情报工作转型,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情报的集中处理,内阁情报调查室势力大增;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军方大力拓展情报斗争新领域;为保卫日本海外利益,外务省也不断强化情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派阀政治是战后日本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日本第一大政党自民党从 1955年成立以来 ,其具体的运营一直是以派阀政治为基轴的 ,派阀政治起到了“政治平衡器”的作用。虽然派阀政治对于防止政治组织过于僵化、保证庞大的自民党具有水平多元结构及帮助政党形成统一意见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产生了影响民主实施的金权政治及暗室政治等不良后果及影响。目前日本政治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 ,从长远角度看 ,派阀政治可能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最终走向消亡 ,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政治形态仍将对日本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93年日本政局发生了一次举世震惊的大变动。众议院选举后,以细川为首的七党一派组成联合新政权于8月正式成立,取代了38年来一直掌权的自民党政权。所谓的“55年体制”崩溃了,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这一巨变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民党的内部腐败使其失信于民。正因为如此,联合新政权的成立为日本政局带入了清新的空气,为民众带来了新的希望。联合新政权上台后举步维艰,细川首相执政仅8个月即告辞职,但它毕竟已经初步进行各方面的政策调整。今年初通过了政治改革四法案;为振兴经济走出低谷而制定的综合经济对策也已出笼;初步进行了税制的改革与调整;同时对外关系上也已开始体现出新政权的特色。无论联合政权能否长期延续,其内外政策的方向调整对于今后日本的发展都将起到划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显现继工业化转型之后的又一次转型特征。在自民党政权"五五体制"下,该转型过程托出了强制性经济治理、"无责任体系"政府治理,并伴有观念、意识形态和社会政策的转换。为有效化解转型危机阶段政治领导能力缺位的症结,需要开启同社会演化方式相吻合的国家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1955年10月,日本左右两派社会党实现统一后,11月,两个保守政党自由党和民主党也实现联合,成立自由民主党。此后,日本政党政治进入了以保守的自民党长期执政、以社会党为主要在野党的政治格局,史称"55年体制"。该体制自1955年形成到1993年崩溃,持续了38年之久。分析其形成、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战后日本的政党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主党在2003 年和2004 年的众参两院选举中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其发展势头直逼执政的自民党,日本政坛企盼已久的两大政党制似乎实现有望。但是,民主党之所以胜出,并不是由于该党的方针政策获得了民心,而是得益于自民党的失策和领导人的失态。再者,从日本各政党的发展历程以及民主党的现状来看,也有理由认为真正的两大政党制还难以在近期内实现。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外交评论》2014,(3):43-65
因战略目标的差异,在战后不同历史时期,日本国家战略与决策机制各有不同特质。基于对以"吉田主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之"反思"与"超越",日本正处于新的战略转型期,这也因应了其"全面正常化"的目标。其对外决策机制亦在经历重大调整。从"1955年体制"以来的"官僚主导"型向21世纪初期的"官邸主导"型过渡的趋势业已形成,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首相官邸主导型决策过程较为典型,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其突出标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当前乃至今后,由首相官邸来设计与领导实施新国家战略的思路亦愈发清晰。在"全面正常化"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日本决策层致力于突破战后体制,创建长期执政的政治环境,强化首相及执政中枢的决策权限。但因受内外因素制约,无论是国家战略转型,还是决策机制调整,在大趋势之下仍存有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伴随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日本对外战略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05年以来小泉内阁加紧推行“右倾化大国路线”,造成日本同中国等亚洲邻国关系更趋恶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还需两国付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外交评论》2017,(3):50-76
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从其国会的政党结构来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长期以来的"保革对立"结构不复存在,保守政党之间呈"保保竞争"态势,由右派政党独占政坛的局面已然显现。另一方面,自民党本身的右倾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其党内几大派阀中,原先自由派集中的派阀(如"宏池会"、"平成研究会")逐渐式微,而右派集中的派阀(如"清和政策研究会")却日益强势,出现了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日本政界的亲台势力开始迅速抬头,实现了新一轮的扩张与整合。首先,随着"55年体制"崩溃所带来的政党分化重组,政界的亲台势力从冷战时期仅存于自民党内部,扩散到朝野大多数党派之中。其次,随着日本政治右倾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鸠山政权执政以来,日本开启了民主党执政的新时代。鸠山内阁大幅调整日本对外政策,奉行"友爱"外交理念,推动中日关系一度回暖。但是其继任者菅直人首相上任后,由于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因素,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尤其是在中日钓鱼岛撞船风波以后,日本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导致中日关系跌到历史低点。日本对华外交态度的转变不仅对中日两国,更对整个东北亚安全局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虽然日本在战败投降后接受了美式改造,但仍保留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包括忠诚的集团文化、纵向社会结构等,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派阀政治文化。自民党能够相对稳定地长期执政,派阀起着关键的作用。派阀的消长是衡量自民党内部权力以及权力再分配的重要指标。派阀之间的纵横捭阖造成了各派"轮流坐庄"。现在自民党虽然下野,但自民党派阀不会消失,日本的派阀政治文化依然在日本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陆伟 《外交评论》2014,(5):39-61
自民主党野田内阁提出"机动防卫力量"的构想以来,围绕这一核心概念,日本战略决策层展开了一系列规划和部署。截至2013年12月,第二次安倍内阁一并发出包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在内的"安保三箭",并正式将上述概念升格为"联合机动防卫力量",一种新的军事战略初步构建完成。日本此次新确立的军事战略涵盖了从军事理论、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到军力结构、兵力部署、作战样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国家层面上对其安全战略、法律制度规范和国内动员体制产生了一连串重大影响,从而推动日本战略文化偏好向进攻性现实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19.
日本小渊内阁出台金融再生法并采取一系列刺激措施, 试图消除巨额不良债权, 重振日本金融体系和日本经济。金融再生法完善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处理制度及注资制度, 强化了不良债权回收体制, 刺激措施也部分缓和了日本经济的衰退趋势, 但金融再生法的实施面临不少具体困难, 刺激措施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20.
日本维新会“憾立于2012年9月。同年11月,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任共同代表的太阳党与其合并。在2012年12月16日举行的日本第46次总选举中,日本维新会共获得54个议席,一跃成为日本政坛的第三大党。由此,日本维新会成为了有望与自民党、民主党相抗衡的日本政坛第三极。本文将从日本维新会的成立经过、主要领导人背景等方面出发,通过剖析其政策纲领——维新八策,来探析日本维新会这一日本政坛新兴势力的特点,并尝试性地对其未来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