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4月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执行程序编中,没有规定参与分配制度。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一司法解释文件,其中用了三个条文规定了我国民事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在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参与分配制度怎样理解和执行,尚不无问题,本文试作探讨。一参与分配,是指经申请执行人申请,对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开始执行程序以后,该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或者已经起诉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向执行法院申请,使债权平均受偿的制度.从民事实体的角度看,如果一个被执行人有数个债权人,则被执行人的所有财产就是全体债权人的共同担保.如果债务人逾期不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2.
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若不能清偿债务,但对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债权人的申请对该债权进行强制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编中没有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进行规定,只是对债权特例的收入、存款的执行措施进行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规定,执行财产分配方案的异议人可以以提出反对意见的债权人、被执行人为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与此相应,即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中的财产调查制度,目的在于准确获知债务人的财产信息和经济能力,它直接影响到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受偿程度,也是缓解当前法院执行难局面的关键因素。我国的财产调查制度,主要规定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百一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31-35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  相似文献   

5.
关赟 《山东审判》2001,(4):61-62
一、民事强制执行难的原因 1.执行立法滞后是产生“执行难”的重要外因 我国至今未有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执行立法。目前,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就是《民事诉讼法》第三编中的执行程序规定的第207-236条,而其法律条文过于原则,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7月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1998年  相似文献   

6.
许佩华 《人民司法》2012,(21):102-105
2007年民事诉讼法增设了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以救济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美中不足的是仅有第二百零四条1个条文,难免不敷使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用了10个条文进行细化和补充;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对案由问题作出了规定;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依法制裁规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 第2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的规定,在民事、经济案件执行过程中,遇有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  相似文献   

8.
对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执行和解,我国1982年3月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81条首次作了规定。1991年经修汀后《民事诉讼法》第211条,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作出的《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第266条、267条,1998年《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第86条、第87条等司法解释对其内容、方式、效力、期限等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构成了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的基本框架。执行和解作为一种特殊的执行方式,具有灵活、方便、便于履行的特点,因此在执行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有关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在执行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有不同认识和做法.本文拟就执行和解制度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的规定,在民事、经济案件执行过程中,遇有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可以径行执行第三人。对于上述规定如何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  相似文献   

10.
执行中人民法院应享有实体变更权周立平(杨浦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有权在执行程序中变更裁判文书主文的内容,依法处分双方当事人及案外人的实体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条款中都...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规定,确立了我国的代位执行制度。它主要是通过扩大被执行主体的范围,而增加债权人受偿的机会。由于我国的代位执行是以司法解释形式确立的。比较原则、笼统且不全面,给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带来了不便,造成代位执行难的局面。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关于代位执行的适用条件根据《意见》规定精神,笔者认为只有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才可以实行代位执行:(1)执行程序已发生。执行程序是有别于审判程序的一种独立的诉  相似文献   

13.
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第300条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代位执行程序。该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  相似文献   

14.
“参与分配制度”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加锋 《河北法学》2000,(3):106,114
民事诉讼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仲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最先创立的。其内容是,在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时,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或者已经起诉的债权人发现其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书面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对其财产的分配。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及司法界对这一制度的重视非常不够,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一个制度。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一、参与分配制度的适用范…  相似文献   

15.
我国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没有将债权作为财产,除了在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二十二条对被执行人存、收入的执行作了规定之外,并没有关于执行债权的一般定。随着司法执行实践的发展,最高人民法院逐步在《关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规定》)中对债权的执行问题作出较为具体的操作性规。而关于被执行人对第三人债权的保全,目前除了最高人法院的两项批复之外,尚没有其他可操作的规范。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尚须探讨债权保全制度。被执行人债权保全制度的含义及…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该条款是关于对被执行人的债权进行执行的规定.这一规定是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的补充,为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债权人权利创设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诉讼时效亦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消灭时效。民法通则专设诉讼时效一章共7条对该制度进行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该制度的解释规定了13条,再加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一些单行法律及  相似文献   

18.
诉讼承担人问题探析宋朝武诉讼承担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制度,它适用于解决诉讼进行中一方当事人死亡致使诉讼程序无法进行,但又不能终结诉讼的情况。民事诉讼法对这个问题仅作了原则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院执行机关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267条规定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均存在分歧,这一分歧不仅造成执法的不统一现象,同时,也使执行申请人的实体权益受到限制或剥夺。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该问题发现,这一分歧关系到诉讼执行程序的设计、制定和操作过程应否追求诉讼价值取向的平衡和目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程序及适用李希中,苗长青,杨庆明在执行工作中,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已经有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