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减轻女性的家务负担,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回顾和总结了家务性别分工的原因,探讨了家务劳动与工资收入的关系及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务劳动对工资收入具有惩罚效应,不平等的家务分工是形成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文章就此讨论和提出了相关研究启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日本,"高龄女性贫困"的倾向日渐凸显。究其政策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优先对经济发展投资,将育儿养老等再生产领域的社会支出压缩到最低限度。由此形成的男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事有酬劳动、女性承担再生产领域的家务劳动从事无酬劳动的格局,虽然使日本创造了快速经济发展的奇迹,但其代价是牺牲了一代女性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权利与机遇,并引发了当前的"高龄女性贫困"问题。近年来,日本注重探索家务劳动再分配政策路径,通过推进男女机会平等政策改革,提高家庭福利水平,改善女性劳动环境,防止"高龄女性贫困"问题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19户家庭的深度访谈,本文呈现并探讨城市双薪家庭家务劳动与分工在新冠疫情前后的变化及原因。通过建立二元分析框架,本文将真实的家务劳动与分工状态和家庭成员对其的判断、认识与感受共同纳入研究视域,强调平行于事实的家务劳动感知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城市双薪家庭的家务劳动样态与分工受制度文化、权力结构、人员流动、外部情境的影响。家庭成员倾向于将从事家务劳动认定为一种“顾家”的品质与家庭内部的平衡机制,并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这使得家务劳动时常“隐匿”于日常生活之中。新冠疫情重塑家务劳动样态,并通过调整家庭空间和家庭关系,使家务劳动与分工变得可见、可感。然而,这一变化并不稳定持久,在后疫情时代,家务劳动又退回“不可见”的状态。家务劳动的可见化与对家务分工的感知、言说与反思是促进家庭性别平等、保障家庭成员权益的契机,也是解析新冠疫情对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心态影响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男女竞争是否平等?这是近几年来女性人才学界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就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而言,对男女两性是平等的,因为它对男女两性均遵循同一法则:机会均等,公正平等;然而,在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因为女性承担着社会"两种生产"的重任,特别是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女性承担着男子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可见,正确评价、科学计量、有效补偿女性在人类自身生产中的社会价值,这是解决市场竞争中男女真正平等的关键问题。对此,长期以来,女性在人类自身生产和家务劳动中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在相当多的单位和部门,非但没有得…  相似文献   

5.
夫妻分居家庭、非分居家庭以及两代复合家庭,不论其采用分别财产制还是共同财产制,只要家庭成员间因家务劳动导致双方综合权益不对等,皆应适用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确立完善,肯定了家务劳动的社会经济价值,既可以推动充分尊重家务劳动之观念的普遍确立,又可促进夫妻地位趋向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女性比男性就业更困难。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表现,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然而,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异质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女性的选择权、婚姻家庭、教育与生育等都是影响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异质性,从而阐明了在研究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决策问题时重视男女两性的差别,尊重女性的禀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高层次人才社会性别平等认知对社会主体推动两性社会性别平等、改善两性社会关系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文章在对社会性别平等认知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性别平等认知影响理论模型,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天津市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个人特征、家庭状况、社会参与对高层次人才社会性别认知影响显著;职业状况变量作为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和社会参与的中介变量对高层次人才社会性别平等认知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丁慧 《长白学刊》2012,(5):134-137
性别平等问题是考量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这就需要把男女两性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之内,把握男女两性问题的特殊性。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男女两性在其中得到的收益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女性的社会解放以及与男性享有同样平等发展机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男女平等"被误读为"男女等同"。两性平等应该包括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和协调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21-23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京联合举办2014年年会暨"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宋秀岩主持开幕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甄砚作会议总结,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谭琳主持闭幕式。陈至立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的讲话精神,正确理解新时期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妇女的解放、妇女的经济独立和妇女的发展及性别平等是家庭和谐的基点,要大力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倡导男女两性共同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平等参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家庭妇女"、即专门"料理家务"的女性群体的数量变化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料理家务"至今仍是中国部分女性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男女两性"料理家务"者有着本质不同、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伴随着社会变迁,中国的"家庭妇女"群体也在更新换代,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女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料理家务"女性的城乡差异显著,但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妇女"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数量十分庞大的社会阶层,每七个成年女性中就有一人是"家庭妇女"。她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子女和社会,其特征和角色定位的变化折射着中国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22,(5):50-51
案例 已婚男考研读博毕业后起诉离婚 妻子主张经济补偿获法院支持 全职太太离婚能获家务补偿,那么职场妻子在家务劳动中付出较多,离婚时能否主张经济补偿呢?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离婚纠纷案,婚姻期间丈夫学习深造,职场妻子在家务劳动中付出较多,法院对妻子主张家务劳动经济补偿10万元的请求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2.
老人帮助已婚儿女承担家务劳动,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一种代际互惠。第一,在代际及性别权力关系改变与工业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代际互惠发生了改变。第二,代际互惠观念背后隐藏了一些意识形态,它们与工业化进程中家庭功能外移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文章在父系家庭和工业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下,从代际和性别权力关系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城市双职工家庭中,在第一个孩子出世到上小学之前这段家庭生命周期内,祖父母特别是祖母协助双职工家庭中的儿子和儿媳承担育儿及其他家务工作这一现象,探讨了在经济力量改变社会性别和父权制家庭关系的背景下,老年女性的福利遭到削减、家庭面临工业化挑战、社会政策被期待做出调整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构建包括两性在内的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中,女性NGO在其中所担当的社会性别平等的倡导、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补给、志愿服务的智力与资源供给、女性政治权力参与的表达、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媒介以及女性现代精神生活的引导等方面的角色,对推动两性发展,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中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聂琴 《思想战线》2003,29(5):50-53
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事实,教育是女性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人"从而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关键,但在男性中心文化灌溉下的教育,并不会产生出真正的两性平等。所以,应当通过新的女性教育来实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5.
“80后”家庭“零家务”的社会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家务"是指都市人尽可能把家务减少至零,从传统的家务束缚中摆脱出来,用保姆或钟点工代替自己进行家务劳动的一种新生活方式."零家务"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是社会进步还是懒惰消费?是解放双手还是婚姻杀手?本文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分析了"80后"家庭"零家务"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6.
邓喜莲 《求索》2013,(3):206-208
时代变迁下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广泛的职业活动,来自雇主与男性同事的性骚扰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台湾地区现有的三部反性骚扰的法律规范之内容,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反性骚扰的立法滞后,藉此为大陆地区反性骚扰的法律、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思路和依据,推进社会实现两性平等、消除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7.
试析各级领导班子的性别比例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两性地位平等的主要标志.构建妇女参政的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妇女的参政水平,评价妇女参政各个侧面及整体发展的情况.尽快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国妇女参政指标体系,可以为更多女性走向决策层提供政策上的保障,也为女性提供了平等参与权力与资源分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林美如 《青年探索》2009,(2):44-47,63
女性的“灰姑娘情结”形成由来已久,从性别角色理论视角对其根源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我们发现必须正确评价这一社会心理特征来重塑性别角色,营造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新天地,这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媒体和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家务劳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现在,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也显得愈来愈突出了,成了其它许多社会矛盾的契机。因此,很有必要深入探讨家务劳动问题。家务劳动的性质应该根据家庭是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恩格斯指出: “随着家长制家庭,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情况就改变了。家务劳动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它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既然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发展现状妇女平等分享教育资源并参与教育的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地位和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是关切到两性能否平等参与和分享社会经济生活其他领域各种资源和机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