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红小体病对边缘无浆体实验感染的抑制现象吴三,张小正,王君玮(青岛农业部动物检疫所266032)Handani等(1980)曾报道附红小体病可影响牛羊无浆体和巴贝斯虫的感染。我国尚缺乏牛的附红小体病分布的报道,因此实验研究无浆体和巴贝斯虫病时,对这种...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贝尼尔对牛边缘无浆体的疗效观察作者等应用凝集试验对广州某畜牧场黑白花奶牛边缘无浆体(边缘边虫)进行了普查,结果被检查的946头奶牛中,阳性率达31.18%。1994年7~11月,对该场边缘无浆体带虫牛使用大剂量贝尼尔进行了治疗,并跟踪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3.
将边缘无浆体MSP5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获得45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证实该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边缘无浆体MSP5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边缘无浆体阴性、阳性血清(各100份)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8%,与双芽巴贝虫、大巴贝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衣原体、血吸虫和羊肝片吸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羊无浆体阳性血清有交叉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H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边缘无浆体的MSP4基因序列(EU677383)设计2对引物(AmspF3/R3和Am-spF4/R4)并克隆MSP4部分基因,构建含有MSP4基因的标准质粒,以AmspF3/R3为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建立了边缘无浆体的MSP4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用于临床血样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102 copies/μL的标准质粒DNA,该方法对绵羊无浆体、附红细胞体、东方巴贝斯虫、组织滴虫提取的DNA均为阴性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PCR方法比较,阳性及阴性符合率都为100%,且具有敏感、重复性好、无污染特性,并具有能准确定量的特点,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牛边缘无浆体分类学、形态学及增殖等方面的病原学特点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牛边缘无浆体疫苗发展方面的国内外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边缘无浆体病的常规病原学诊断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并探讨了核酸探针、PCR和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技术在边缘无浆体病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华泰勒虫的梨浆虫主要表面蛋白(major piroplasm surface proteins,MPS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蛋白的抗原表位、信号肽以及跨膜区进行了预测。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对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8ku,分布于上清中。Western-blot试验表明,融合蛋白仅与抗His标签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中华泰勒虫阳性血清、瑟氏泰勒虫阳性血清、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其他泰勒虫、巴贝斯虫和绵羊无形体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中华泰勒虫MPSP可作为ELISA诊断方法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
马属动物的胃肠炎是兽医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一个马胃肠炎的人工模型,特别是以引起自然病例的致病因素复制的人工模型,对于教学、防治和实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近年来,我区6483部队报告,给舌伤马补饲面粉浆引起胃肠炎。因此,我们决定试用灌面粉浆的方法复制马胃肠炎,并在复制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土霉素治疗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马:试验马11匹,分为两组,第一组7匹,第二组4匹,均系无胃肠疾患的废役马,体重300公斤左右。长期舍饲,每日饲喂稻草4公斤、料3.5公斤(麸皮2.5公斤、豆饼1公斤)。试验前观察1周,临床健康。 2.复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内制备的全套试剂建立的团集凝集试验(CAT)检测3份边缘无浆体人工感染牛血清,阳性率为100%;98份流行区牛血清,阳性率为16%;267份非疫区牛血清,全部为阴性。与多种病毒、细菌病及包括血液原虫病在内的一些寄生虫病无交叉反应。一次感染边缘无浆体的牛,用此法检测,其抗体可持续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GenBank中公布的巴贝斯虫球状体蛋白3(spherical body protein3,SBP3)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我国分离的6株羊巴贝斯虫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SBP3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结构特征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以阐明我国羊巴贝斯虫SBP3基因特性和各虫株间的分类关系;以SBP3基因作为靶标基因,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评价其作为诊断标识基因的潜力。结果显示,羊巴贝斯虫SBP3基因无内含子,其中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敦煌株、莫氏巴贝斯虫宁县株/河北株和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天祝株的SBP3基因全长分别为3 195 bp、3 351 bp和3 348 bp;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分离的6株羊巴贝斯虫可分为2个种,其中莫氏巴贝斯虫可能存在2个亚种;以SBP3为靶标分子建立的巢式PCR可特异性鉴别检测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和莫氏巴贝斯虫,且与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无交叉反应,检测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最低检测限为5 pg,检测莫氏巴贝斯虫最低检测限为0.5 pg。本试验将为进一步探究羊巴贝斯虫SBP3蛋白功能及羊巴贝斯虫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边缘无浆体MSP5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已发表的边缘无浆体主要表面蛋白5(MSP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边缘无浆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MSP5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MSP5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Florida株MSP5蛋白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达98.6%,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0%,并且该序列包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633 bp。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DH5α宿主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实现了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为45 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此表达产物能够被抗边缘无浆体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快速、特异、敏感的牛无浆体(Anaplasma bovis)PCR检测方法及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牛无浆体感染情况,根据牛无浆体16S rRNA基因序列(MH255941.1)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牛无浆体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临床样品检测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地鉴别牛无浆体,与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绵羊无浆体(A. ovis)、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双芽巴贝斯虫(B. bigemina)基因组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下限可达到1.02×10~(-18)g/μL,比文献报道的PCR敏感10倍(8.9×10~(-18)g/μL);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94份牛临床血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牛无浆体的阳性率为54.3%(51/94),高于文献报道的PCR方法的检测结果 37.2%(35/94);系统进化树显示,三个地区的牛无浆体菌株都不在同一分支上。结论,成功构建了牛无浆体PCR快速检测方法,这为牛无浆体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第一奶牛场1974年前用纺织厂的玉米淀粉渣喂牛,牛喜欢吃,奶产量提高也快。1974年自己办淀粉厂,用玉米做原料给医药公司加工制造药用淀粉,用其副产品浆、渣喂牛,也有同样的好处。但喂一定时间后,牛则出现食欲减少、停食、粪便呈煤焦油色,便秘或拉稀等一般消化道疾病的综合症状,血糖升高。剖检可见,胃肠道粘膜脱落(特别是瘤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甘肃张家川牛体所采集的长角血脾饱血雌虫的次代幼虫,叮咬除脾健康易感牛,于第9天的未稍血液涂片中,发现了典型的卵形巴贝斯虫,第12天染虫率达到3.12%的高峰,随后下降至带虫水平。这是在甘肃省首次发现并分离出的一株卵形巴贝斯虫。试验证实,长角血脾雄虫也具有传播卵形巴贝斯虫的能力,卵形巴贝斯虫也可以通过长角血脾隔代垂直传播,这两个结果尚属首次报道。在自然感染牛体采集的饱血雌虫血淋巴涂片中也观察到了卵形巴贝斯虫大裂殖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环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有两条带,但瑟氏泰勒虫的迁移速度要比环形泰勒虫的明显的快。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发病及病愈的小尾寒羊血液中分离出2种巴贝斯虫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初步证实该地区“坏肠子”病的病原为巴贝斯虫,一种小型虫体鉴定为羊巴贝斯虫(Babesiaovis)。另一种为大型虫体,鉴定为莫氏巴贝斯虫(Babesiamotasi)。含羊巴贝斯虫的血液注射给除脾羊后,第14d血涂片中红细胞的染虫率达最高点(为0.5%),之后逐渐下降,感染羊自然耐过。含有混合虫种的血液注射给易感除脾羊后,红细胞染虫率迅速上升至30.0%,感染后第6d羊因巴贝斯虫病死亡。对2种虫体做了量度和形态学描述,并与欧洲的相同虫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利用病原检查法对我国26个省(区)的3184头牛进行了牛蜱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和边缘边虫7种病原。双芽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感染率为0.97%~1.5%,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牛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38%~56.66%,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大巴贝西虫分布于河南、甘肃、辽宁、新疆等省(区),感染率为16.65%~4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和刻点血蜱。环形泰勒虫分布于宁夏、新疆、内蒙、甘肃等省(区),感染率为17.24%~35.30%,媒介蜱为残缘璃眼蜱。瑟氏秦勒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感染率为34.67%~10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突变泰勒虫分布于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区),感染率为45%~55%,媒介蜱为刻点血蜱。边缘边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0%~79.31%,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  相似文献   

18.
用层析法制备的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annulata)抗原用于ELISA试验,检测62头份带虫牛血清,阳性符合率96.67%;在疫区检测150头份牛血清,阳性率80.43%;在瑟氏泰勒虫流行区检测454头份牛血清,有交叉反应,阳性率28.19%;检测89头份安全区牛血清阴性符合率100%。用正常红细胞抗原和环形泰勒虫抗原分别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牛作了特异性试验,结果ELISA前者OD值为阴性,后者OD值为阳性。2头人工感染牛于接种后14~20天测出抗体,30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其中1头牛接种后12个月ELSA值仍明显高于健康于。环形泰勒虫抗原与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边缘边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抗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瑟氏泰勒虫血清,有3/4的阳性反应率,证实环形泰勒虫与瑟氏泰勒虫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BORCT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最佳反应条件,确定阈值并测定其交叉反应,建立了一种特异性检测牛巴贝斯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试验感染的2头牛的抗体动态曲线,并对我国四川、甘肃、新疆3个省(自治区)的314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经MedCalc 12.7.3.0软件分析86份阴性血清和69份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确定29.6%抗体比率为该方法的阳性阈值,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2%和96.5%,并且与其他巴贝斯虫、泰勒虫和无浆体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试验感染动物的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的第6天出现特异性抗体,第12天达到最高值,一直持续到第270天。野外样品检测结果显示,3个省份均有牛巴贝斯虫的分布,平均阳性率为46.82%。  相似文献   

20.
用含环形泰勒虫的血液接种除脾牛,将红细胞中的虫体制成抗原,建立了总量为0.6ml的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人工感染牛血清中的抗体在感染后5d即可检出,30d达到最高峰,持续8个月。检测43头已知感染牛,42头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56%;35份安全区牛血清,均呈阴性,没有假阳性反应。环形泰勒虫抗原与瑟氏泰勒虫血清有轻微的交叉反应,与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牛边虫、伊氏锥虫、日本分体吸虫病牛的血清无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275份牛血清进行了环形泰勒虫病血清学调查,表明其敏感性、特异性良好,可用于口岸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