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年探索》2004,(4):63-63
国家法律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一个都不能少”。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宿州二中)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在当地百姓心目中,这是一所有名望的重点学校,孩子们都以能上这个学校为荣。然而,就是在这所示范校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匪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市通州区二中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化学教师叫李圣珍,先后有60多名所谓“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等被家长和学校认为没有希望了的孩子被家长送到了她的身边。他们每个人都有噩梦般的过去,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痛苦。可是,他们在李老师的家里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有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有的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并出国深造,有的在班级里成了“希望之星”、“双百生”、“读书大王”……是什么使这些连他们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没有希望”的孩子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究竟该如何把那些“问题孩子”塑成可造之才?我们非常想听听李圣珍老师的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3.
《山西政报》2008,(20):F0002-F0002
地处太行山巅、清漳河畔的和顺县,在这片沃土上脱颖而出一所现代、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山西省示范初中和顺二中。他们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领导管理就是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教学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学习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办学理念,以“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课题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发展路径,以“提升学校品位,  相似文献   

4.
《半月谈》2004,(12):1-1
《半月谈》第9期(5月10日出版)刊发的《“重点学校”,谁给你权力赶走“差生”》一文,披露了安徽省宿州二中个别老师歧视、体罚“差生”的问题,引起巨大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2005,(5):68-69
“上学打卡”一事,在本期来稿中引起了热烈讨论。这件事情虽然不大,却折射出许多有关成长的大问题。梳理一下,大家的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上学打卡”确实可以让家长掌握孩子的行踪,有利于孩子的安全;二是这一措施如果运用不当,会让孩子感觉受到监视,使得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三是如果老师、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彼此不信任,那么这一措施实行起来可能会大打折扣。由这件事我们感觉到,无论面对什么问题,老师、家长还是要多注意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对话的姿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像“上学打卡”这件事,如果能够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实行以及如何实行,相信就可以趋利避害,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老师,你像妈妈”,“老师,你好。”这是弱智儿童的心声,听到这天真、稚气的话,杜凡笑了。两年多以前,这些孩子可不是这样。他们在弱智儿童中属于重度智力残疾,语言表达有障碍,生活能力很差,幼儿园、学校都无法接收,家长只能暗自流泪。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深深忧虑,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民盟盟员杜凡坐不住了,她走访了小学、医院、弱智儿童家庭和自治区残联等单位。现实使她吃惊,重度弱智儿童教育,有关部门无力开展。呼市仅有的几个弱智班,实在是杯水车薪。她动心了,办一个弱智儿童教育班,让这些没有进过幼儿园和学校的孩子享受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她的想法得到了民盟内蒙古区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这是上海市普陀区启星学校的智障孩子们用手语齐齐“唱出”的歌曲,在他们稚嫩和单纯的心底,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要在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召开的时候,献给他们的老师一份感恩的祝福。十几年来,无论寒暑,启星学校的老师们陪着一批批特殊的孩子度过了他们成长中最快乐的光阴,用微笑和青春让这些身处特殊世界的孩子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和无私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人,不是东西。但是,人一高兴或生气时,也总爱叫他们“东西”,这称呼里边蕴籍着爱不够和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我们所有做父亲做母亲的,提起孩子这个话题,无不感慨万千,这是人的感情世界一部最丰章的乐章!因为孩子,是每对父母亲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关心他们;培养他们,教育他们,是责任,是义务,也是人性。使他们长大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这一心愿,我们的父母亲们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感动的悲喜剧。一位年轻的母亲,在飞机失事时自己受重伤,却把年幼的孩子紧紧抱在怀中。在医院…  相似文献   

9.
陈海涛 《春秋》2013,(4):50-53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烟台,一直存在着一所非常奇特的学校。在欧洲称为远东的中国地区,这所学校完全采用严谨的英式教育制度,学期设置、课本选择、教授方法等全部采用英制,学校老师也全部由两方人担任,毕业考试坚持英国牛津统考,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文学校”。这就是烟台中国内地会传教士子弟学校,被世人更熟知的名称则是“芝罘学校”。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雷锋是这些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也是他们最崇拜的10位偶像中唯一一位非文艺体育明星式的人物;同时,超半数孩子不喜欢学校的榜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时代潮》2004,(7)
“不许以任何方式批评学生”据新闻晨报报道,近日,济南市一所学校规定该校教师“不许以任何方式批评学生”,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中小学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批评该不该保留,批评又该如何进行,这些都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讨论的话题。该校教师、36岁的辛洪梅,毅然从自己供职的这所私立学校辞去了教职。她表示无法接受学校对老师的这种“苛刻”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的起因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和交流,发现许多的家长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指挥不灵了,其中有不少的家长感到自己与孩子的情感逐渐疏远,在许多问题上难以沟通。为此,家长们都感到十分苦恼,他们都迫切希望学校的老师能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而我们的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也感到有许多学生与父母之间在心理上确实有了隔阂,他们对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不但不领情,反而感到“很厌烦”、“难以忍受”,以至与父母在许多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形成了“代沟”。针对这样的现实,结合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3.
<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为此,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要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家庭和社会开展紧密合作,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打造劳动育人“聚能环”。1.家庭是基础,劳动教育须日常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五种:一是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例如“晶晶把小人书弄坏了”等;三是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四是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五是嫉妒他人,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年少的孩童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成人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三免费”教育以前,为了巩固入学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边境沿线学校的老师每年要为学生垫付少则几百,多则近千元的书费,给老师们带来了物质困境和精神压力,一部分学生也因交不起书费产生自卑厌学情绪。据了解,边境一线的小学90%以上的老师,在“三免”费教育实施以前,都要为学生垫支书杂费。瑞丽市姐勒小学的杨老师就是这样,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多年里,她已无法记清自己为学生垫支了多少的书杂费和学费了;盈江县芒允小学的刘校长说:“边境‘三免’费教育的实施,不仅为边境地区各民族群众解决了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且…  相似文献   

16.
章健 《两岸关系》2006,(8):31-35
6月,骄阳似火,上海台商子女学校的老师们冒着酷暑忙着乔迁。座落在闵行区华漕镇金辉路上的新校区如期交付使用,今年76岁高龄的学校董事长张培方看着眼前的新校舍高兴得合不拢嘴。15年的愿望啊,今天终于要实现了。此时此刻,历历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这位耄耋老人的眼前……40载“园丁”生涯张老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孩子。他这一辈子也基本上都贡献给了孩子,献给了少儿教育事业。从1953年4月开始,一直到1992年2月退休,他40年如一日,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在小学这座花园里耕耘,全身心地致力于培育下一代的“花朵”。回忆那风华正茂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3,(20):40-42
“我是一个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在童年,我梦想长出一双手。现在,我觉得我有手,这双手就在我心中,它是一双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手。”这是不久前公开上映的影片《无手老师》里主人公马复兴的一句话。“无手老师”的故事不是虚构的,主人公马复兴的原型就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的马复兴老师。?无手老师”马复兴有手,而且有一双灵巧伟大的手。作为人民教师,他用一笔一划的板书实现了西部乡村孩子的上学梦;作为人大代表,他写下一份又一份建议为百姓排忧解难。无论从对本职工作的兢兢业业,还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看,马复兴都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刘国莹 《半月谈》2004,(9):58-59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联系的.是家长进城务工后子女的教育问题。继上期“校园话题”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问题之后.本期我们的焦点。集中到了随父母进城求学的孩子身上。目前。进入城市是许多农民改变自身处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我们呼吁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予以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从熟悉的农村来到城里的学校时。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内心的慌乱可想而知。所以。当班里来了“农村娃”的时候,“校园话题”在此吁请城里的老师和同学:善待他们.给予平等、温暖与爱护.帮助他们尽早融入你们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日常活动范围内分布了几所学校,这几所学校的教育阶段各不相同,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办学形式也不一样,有公立也有私立;校园规模更是有大有小。从表面上看,这几所学校并无相似之处,但他们又同时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堵车。准确地说是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堵车,而堵车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家长接送孩子。  相似文献   

20.
台湾南华管理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只要到那里讲学一趟,它的鲜明特点便会使人难以忘怀。一到南华,感受最深的,是学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所有建筑,举凡楼堂馆舍,都有古色古香的名称,诸如“成均馆”、“学海堂”、“广学斋”、“通艺堂”等等。即以学生宿舍楼。教师招待所和图书馆3处主要大楼分别命名为“文会楼”“藐姑射”和“无尽藏”为例,就是各取自孔子《论语》、庄子《逍遥游》和唐高祖在长安化度寺设的“无尽藏院”名,意含儒、道、释学各有代表,表明学校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须知这所大学不是在刻意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