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年来,厂东的人大工作新闻迭起:全国首家实行了立法听证会制度;今年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佛山代表团就环保工作提起质询,因不满意被质询人的搪塞,继而又提起了罢免案;接着,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政府提请任命的两名组成人员未获通过……在广州市,7天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竟提起了8件质询案。  相似文献   

2.
一、质询制度的起源 在欧洲大陆国家,质询分为两种,一种是询问,另一种是正式质问。询问就是提出询问的国会议员与被询问的官员间的问答和补充问答,不构成议会的议题;而正式质问则是国会议员与官员间,为了国家政策或特定的公共议题,所进行的一种意见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3.
质询存任的问题 质询是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问责“一府两院”的重要方式之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以问责为常事;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的委托人,应以问责为己任。但是,人大质询的制度设计远未达到预期的问责目的。我国的质询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2006年9月14日载,江苏省泗洪县纪委、组织部联手,在全县农村基层全面推行村务民主管理村民质询制度。对不称职的村官发给“质询罚单”:首次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要作出表态,并接受乡镇纪委诚勉谈话;连续两次不称职的将按有关规定受到罢免或免职处理。  相似文献   

5.
人大质询,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一种重要监督活动。质询是人大的一种监督活动;质询权则是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某一问题依法向本级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提出质询和询问,受质询机关有责任予以答复的权力。我国宪法、监督法等法律对人大质询权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质询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人大质询制度设计和实践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必耀 《人大研究》2005,(11):11-14
2005年1月15日,哈尔滨滨江桥收费站的闭道栏杆被撤除,收费站“寿终正寝”!老百姓拍手称快的背后,是万文国等10名省人大代表于2004年初在黑龙江省人代会上对省政府的质询。如今,人大质询渐渐多了起来,质询“零记录”正在不少地方被改写,沉默了几十年的人大质询逐渐走向前台。解读一个个质询案例,我们发现:质询事实上推动了政治和谐。质询的制度变迁随着人大制度行进的步伐,人大质询制度和实践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初创期:1954年~1979年质询作为一项权力载入宪法文本,但质询实践一片空白。人大质询制度发轫于1954年宪法第三十六条…  相似文献   

7.
质询的制度设计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1869年,下议院的工作通告首次开列一个新栏目为"Questions",即质询。这也通常被视为下议院建立质询制度的时间。随后,在一些实行议会制的西方国家,质询制度得到广泛实行。我国的质询制度则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质询制度的基本情况质询是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是一种质问,带有批评性质。质询制度的实质是委托人考核代理人,源于人大制度的基本法理和基本框架,具有满足知情权、敦促“一府两院”采取行动、对“一府两院”官员进行监督的作用。我国的质询制度发端于建国之初。1954年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向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问,受质问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同年,地方组织法作出相应规定。1975年宪法取消了质问。19…  相似文献   

9.
地方人大质询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人大质询制度初探□刘耀目前我国地方人大的质询制度,既有实际工作中的执行不力,又有理论认识上的缺陷。联系地方人大工作实际,对地方人大质询制度进行考察和分析,从理论上不断加以完善,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制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亟需的。一、地方人大质询制度的概...  相似文献   

10.
质询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对被质询机关工作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属于一定数量的人大代表的个人行为,是人大机关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拥有舱督权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通过部分人大代表的行为,实现人大监督目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主要对英国议会质询制度在平民院的具体运作进行介绍。同时,为质询制度的最新进展和演变历史提供背景材料。一、议会质询制度(一)何为议会质询议会质询是议会议员向政府问责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别。(1)口头质询,分为首相质询、大臣质询、时事质询、紧急质询。(2)书面质询,  相似文献   

12.
人大代表对司法机关个案进行质询并不能因在宪法中没有规定而被确认为违宪,下位法对于宪法的补充是宪法实施的一种方式。要判断人大代表质询司法机关的合宪性应当结合宪法的其他规范来综合判断。从宪法对于国家权力的分工配置来看,这种质询权有合宪性基础,但是质询必须要保障司法权的独立和完整行使,因此人大代表质询司法机关的权力行使必须保持克制,在监督中确立"成熟原则"。  相似文献   

13.
质询是人大尤其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刚性监督手段。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见到,一些地方行政领导因缺乏“人大意识”,不能及时、慎重地对待人大代表的质询而遭罢免或撤职。在此,笔者对有关人大质询监督的一些问题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质询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由请愿权演变而来,后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可以按法定程序向政府就某一问题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在西方议会制度中,询问与质问共同组成质询制度。在英国议会,议员将质询通知以书面形式提交议事台办公室,上面注明要求口头或书面答复并指明要求答复的日期。政府各部门平均每月一次答复下院的口头质询。  相似文献   

15.
唐晓 《人大研究》2003,(12):40-42
质询是英国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以经常、直接、公开而有效的特征一直格外引人注目 ,为世界上许多议会制国家所仿效。经过长期的宪政实践和经验总结 ,英国议会以宪法惯例和议事规则的形式 ,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质询程序和规则。1.质询的分类以质询的问答方式为标准 ,将质询分为口头质询和书面质询两大类。口头提问口头答复 (包括口头补充提问及其答复 )为口头质询。就质询对象而言 ,口头质询包括议员对大臣的口头质询和议员对首相的口头质询 ,两者各有固定时间及问答范围。书面提问书面答复即为书面质询 ,1918年后因口头质…  相似文献   

16.
人大质询法院不容置疑□苏元华《法学》杂志1996年第9期发表了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文章认为:人大质询法院不符合宪法本意,有“违宪之嫌”;法院的独立审判不宜接受人大质询,否则有“妨碍独立审判之嫌”;质询法院无助于...  相似文献   

17.
质询制度的充分落实,可以激活人大权力,释放监督能量,有利于从制度源头上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由于立法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质询在我国实践中很少得到运用。要明确质询的对象、范围,健全质询案的启动、结束程序,使质询切实具备可操作性,以期不断完善监督法框架下的质询制度。  相似文献   

18.
曹众 《楚天主人》2012,(8):26-27
制度设计的力量由闲置到动用,是智慧,是胆识,是与时俱进的求索。一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30余年中,2010年,因"询问、质询"两个关键词显得格外不寻常。这一年,公众的情绪、视线被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人大质询应当导入博弈机制我国全国人大和地方组织法、监督法都规定了人大的两种重要监督方式:询问和质询。两者相比,质询更具有刚性。询问是针对代表不清楚之处,更多地保障的是代表的知情权,而质询针对的是被质询对象的不当之处、违法之处,更多地保障的是代表的监督权。质询者与被质询者之间存在博弈。或许  相似文献   

20.
论质询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诚 《人大研究》2003,(10):18-20
质询制度是宪法规定的权力机关的一种监督制约手段 ,从理论上探讨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实现途径 ,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依法治国有重大意义。一、质询制度简介质询是指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 ,就政府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项 ,向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提出质问或询问并要求答复的制度。质询的主体 ,也即质询案的提出主体包括议员 (或代表 )个人、议员群体或代表团、立法机关的委员会等。质询的对象是行政机关 ,并由行政首脑或其他高级行政官员进行答复。但有些国家宪法也允许对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提出质询 ,例如越南宪法第九十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