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健 《前进》2010,(5):48-49
在人类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科学”常常冠以“真理”的美名。真理同迷信有别,与谬误对立,“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科学化”,则是把科学“化”为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成为社会时尚,表征着时代文明的巨大进步。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数字化银川”建设,首先要对“数字化”和“数字化银川”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常说,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时处处都受到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其实,数字化的实质是信息化。数字化是就形式而言,信息化则是就内涵而言。“数字化银川”是指通过建设银川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处理公共平台和信息应用公共平台,使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充分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银川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维慰 《群众》2013,(6):79-80
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已然与“物质”、“能源”并驾齐驱,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信息消费就是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方式逐步由最初的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方向转变,信息消费的潜力与空间将快速释放。蓬勃发展的信息消费正日益成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就是“真理”二字,从政治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宗教上讲,佛祖释迦牟尼提倡“真理与大真理”为他人加持。因此,人人都要讲真理,我本人也是信奉真理之人。以前我出国时有记者问我:“你现在被认为是爱汉人者,你对此有什么评论?”我答:“我是一个爱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12,(2):54-55
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人如果注重收集社会信息情报,就能及时预测到新的社会需求,从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挫败竞争对手。由此可见,信息也可以改变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机制,以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既要促进信息传播,减少社会利用知识信息的成本,又要保护作者的权利,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他们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这是解决“数字版权”诉讼“井喷”的唯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进程促使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但是,由于对与信息相关的一些问题缺乏辩证的理性思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信息崇拜”现象。通过对“信息崇拜”现象的辨析,能使我们更正确地认识信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 人情,即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性感情。它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和协调社会统一体、促进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 一、人情是组成人类社会统一体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信息的概念 “信息”一词源于拉丁语“informatio”,有描述、陈述、概要、感知的意思;英文为“information”,有通知、报告、消息、情报、资料、数据等多种含义。汉语“信”和“息”二字都有音信、消息的意思。现代社会,“信息”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实现社会伟大变革的先声。这场大讨论,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真理标准的讨论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前夕,正值“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四人帮”所造成的严重的思想理论混乱还没有清除,整个国家问题成堆,百废待兴;特别是在思想战线,思想僵化,个人迷信盛行,各种“左”的东百还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这些事实表明,不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改…  相似文献   

11.
于新恒 《现代领导》2001,(12):16-17
20世纪70年代初,人类社会发明了第一台微电脑,标志着一个以“信息集成”为基础,在信息智能主导下进行网络化生产时代的诞生。嗣后20余年的数字化信息革命,更使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新生活。它不仅使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领导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形成了新时代的领导信息观。  相似文献   

12.
夏立军 《中国发展》2010,10(6):84-85
在未来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民间融资信息化的建设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融资活动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的作用,但目前这个作用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信息不对称以及“地下钱庄”操作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重视打造民间融资信息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社会里,打防并举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的动态社会里,“打防控”一体化是一种对社会治安具有针对性效果的新思维、新路子。与打防并举相较,“控”在公安工作中应体现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即“控”是一种战略思维;第二个层次,“控”是一个工程;第三个层次是微观的,即“控”是一种战术应用。着力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要突出重点。建设一体化工作的“大脑”——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现代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一体化工作的“参谋部”——灵敏高效的信息情报中心;紧紧抓住“控”这一环节。突出其连接“打”、“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易如  郭峥嵘 《群众》2013,(9):I0057-I0058
微博、微信等“微工具”正在塑造全新的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形成微新闻时代重要的舆论力量。 微博、微信等“微工具”作为一种即时、开放的网络应用模式,将网络信息传递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微新闻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信息流通的多向性和不可控性,信息不再是领导者或者特殊阶层独占的资源,社会所有阶层各自占有一定信息资源,使领导决策更加复杂,不仅考验领导者对社会整体情况和各阶层生存状况的掌握情况,更加考验领导的整体协调能力。徽新闻时代的到来不仅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提高领导能力,而且也为领导能力提升创造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再谈逻辑真理的可错性问题——与马佩老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祥 《长白学刊》2009,(5):14-17
当前有些观点认为“逻辑真理是可错的”,事实上逻辑真理是不可错的。真理本身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对真理予以划分才能探讨不同种类的真理类型的可错性问题。逻辑真理属于真理划分出的一种,逻辑真理是形式真理,不具有经验内容,不能以思维实际作为标准来判断逻辑真理,我们必须坚持逻辑真理不可错。  相似文献   

16.
李尔平  甘日栋 《传承》2012,(15):42-43
网络作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在给信息交流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传播“插上了翅膀”。只有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善于占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不断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政治安全和人心安定。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靠“说”,又要靠“做”。“说”即“言教”,是通过宣传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教育人、号召人;“做”,即“身教”,是通过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言教”与“身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如同现实社会里的人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好人一样,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也不会统统是真实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网络世界出现捏造的、杜撰的虚假信息,甚至彻头彻尾的谣言,没必要大惊小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犹如在莽莽沙漠中几粒沙子的虚假信息,怎么会不胫而走,扩散开来,被受众所知晓,从而误导人们呢?谁在“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尤其是在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数字鸿沟”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但在目前,由于社会、历史、经济等众多因素,我国城乡未成年人在获取网络信息资源上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鉴于以往我国学者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并未涉及到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笔者将从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以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论述城乡未成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许晓平 《新东方》2005,(10):1-1
在谈到民主决策时,“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是经常被提到的。这两个说法,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既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那为什么还要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服从,不是把真理给放弃了吗?学问出自矛盾中,从表面矛盾的事物中寻找其统一的实质,这正是辩证思维的特点。“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就属于这类表面矛盾而本质统一的情况。两种说法,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从真理产生的过程来说的。真理不可能被大家同时认识到,总有先后之分,也就是说先认识到真理的总是少数人。在这个意义上,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指真理产生的开始阶段的特征。当我们把决策过程当作一个过程来看时,很明显,两种说法是针对决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面来说的。一个好的决策,不能没有好的思路,不能没有思想火花。而这可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