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社会规范背离倾向研究■蓝维社会规范背离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80年代以来,引起我国教育、心理界广泛关注的青年逆反心理问题就与社会规范背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青年社会规范背离会对社会和个体造成一系列后果,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社会规范背...  相似文献   

2.
社会规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意味着,既可以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行为,也可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规范。这两种思路容易在一个问题发生分歧,即,是将社会规范仅仅理解为一种行为常规性,还是将它理解为一种对个体行为的外在约束?文章试图从实体与事实的区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试图通过考察社会实体的本体论地位与创造结构,来探究社会规范的产生机制,或者说,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行为常规是如何被实体化的。  相似文献   

3.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循环转化中,无论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还是个体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都离不开个体道德自律这个必要环节。个体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表现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  相似文献   

6.
冯丰收 《人民论坛》2010,(6):208-209
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循环转化中,无论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还是个体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都离不开个体道德自律这个必要环节。个体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表现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  相似文献   

7.
刘姌 《中国青年研究》2020,(3):92-97,119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灌输的手段,其本身也是个体发展健全社会心理的必需环节。它在个体社会生活中承担了基础性的精神动力作用,因此具有特殊的内化形式和内化要求。本文从内化理论的视角出发,根据内化的三个阶段—合并、内射、认同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社会心理形式—历史时空感的构建,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唐斌 《学习与实践》2010,(7):121-125
早期社会化是指儿童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习得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以及掌握相应的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早期社会化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顺利融入正常社会。但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偏差,往往会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早社会化倾向,即儿童过早接受成年人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这不仅对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也给社会的传承与延续构成潜在的威胁与挑战。文章试图分析儿童的过旱社会化倾向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民族社会都会注重在成员个体因素之外寻求外在力量来控制个体的社会行为。通过设立某些组织、机构,制定规则、法律,充分利用社会舆论、民俗和习惯法的力量,引导或强迫社会个体遵守社会规范。借助这些外在力量控制社会成员的行为即为社会的外部控制。侗族传统社会外在控制诸方式主要有社会组织控制、社会舆论控制、风俗习惯控制和习惯法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刘霞 《湖湘论坛》2003,16(5):68-69
当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约束经济生活中的人们的行为使之合乎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所需要的目标时 ,此时的道德规范虽对社会行为具有普遍的制约作用 ,然而由于它尚未为个体所接受 ,因而总是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律令 ,它与个体的具体行为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距离。因此 ,要使这种“外在”的规范真正起作用 ,就必须使之真正内化成个人的德性 ,使他律化为自律 ,与主体融为一体 ,才能真正实现伦理道德在节省交易费用中的作用。下面我们从个体德性的角度来研究伦理道德是如何发挥节省交易费用的作用的。一、规范伦理的局限性虽然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规…  相似文献   

11.
缪文海  凌海勇 《前沿》2004,(3):81-83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原有的思政品德内化模式阻碍了受教育者个体思政品德创造力的发展。本文从内化过程的主体性、互动性、双方的平等性、相互角色转化、思政品德本身包含的创造性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12.
人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青年社会化,是指这个社会化的个体是青年,他们受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模式、生产、生活方式、法律、道德等教化,同时能动地进行内化,调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和个性,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青年期是由未成年人转变为成年人的转型期,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人组成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而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准则,即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有成文与不成文之分,成文的为规则,不成文的为习惯;社会规范也有适用范围之分,有社会公认的,有部分适用的。其中由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构成的系统,即为制度。制度由社会中普遍适用的规范组成,代表着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规范个人及组织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便开始了在这个纷纭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中的生命历程.人在婴儿时期,还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经过一个从"自然人"演化到"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贯穿人的终生的,但人的社会化有不同的阶段.青年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指的是,社会用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模式、法律道德、习俗等教化青年,推动青年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促使青年能动地内化和发展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活动过程.青年社会化的内容大体包括四个方面:(1)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2)掌握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5.
论人生价值观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良奇 《求索》2005,(9):130-131
在新时期,我国公民人生价值导向便是在贡献社会和谋取人民、集体与社会进步利益中体现自我价值。人生价值观内化,是公民人生价值导向向公民个体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转化,必须依托社会的积极传播,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实践。人生价值观内化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又是其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各自的社会规范,遵循社会规范是所扮演角色的要求。《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按照着社会和他人的期望,遵循着角色的社会规范,创造了出人意料的奇迹。带给人们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启示,关于生命的从容。  相似文献   

17.
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与社会主导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选取与社会需求和个人条件相符合的角色定位●建造和谐、融通的社会人际环境社会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化实质上是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二者相互促动辨证统一的过程。这种内化是根据自身的素养与个人的努力程度来完成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社会化过程虽然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状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以及对社会化的认识和实践的不同,社会化进程的速度和效果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社会化进程顺利的青年,自然能够及早地树立起奋斗志向、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和角色,并在履行社会的角色中…  相似文献   

18.
<正> 社会约束是指社会群体对个体行为所作出的反应,这些反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人们的行为加以限制和管束。为了适应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逐步产生、演化出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并相应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约束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道德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明 《理论月刊》2003,(7):115-116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道德的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修养、道德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刘鹏 《学习与实践》2012,(5):117-123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程度。因此,为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必须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张扬个体的道德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