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鹏 《学习与实践》2012,(5):117-123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程度。因此,为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必须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张扬个体的道德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2.
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动力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文阁 《湖湘论坛》2002,15(1):32-36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是道德以“实践—精神”方式把握世界的必然环节。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内化社会道德从而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道德的过程。哲学、伦理学及其它实证科学早已证明,道德不是个体先天就有的,一个人生下来并不具备什么道德,那么,道德何以在个体生存活动中出现,又如何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基本素质?推动个体道德发生的动力系统是什么?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道德的本质,更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创设激发独生子女道德发生的道德环境。一关于个体道德的发生问题,从…  相似文献   

3.
如果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着手进行分类,那么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过去,往往偏重社会道德教育而轻视或根本不谈自我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自我道德教育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对自己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个体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下,在高度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进行的。其具体过程是:个体正确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要求,于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自觉地控制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道德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明 《理论月刊》2003,(7):115-116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道德的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修养、道德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冯丰收 《人民论坛》2010,(6):208-209
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循环转化中,无论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还是个体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都离不开个体道德自律这个必要环节。个体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表现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  相似文献   

7.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设置必然性。只有当在道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自律包括:获取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进行道德反省;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编辑工作中,选择社会道德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地位,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并自觉地按照编辑道德要求办事,是编辑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制约因素和固有矛盾,并揭示编辑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对提高编辑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着力培养健全的道德意识当我们在意识层面看待道德问题时,其内在构成上表现出复杂的态势,即知、情、意、信的升华过程。这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认识阶段的完成都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一次否定之否定。而每一个进步都包含了道德主体执著的认识追求和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和发挥。即创造性的道德思维的积极作用。通过思维,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道德建设和个体道德的养成中 ,最困难的环节有两个 ,一是社会道德进入个体道德境界的过程 ,即道德教育效果的真正体现 ;二是个体道德修养中一定的道德信念如何始终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在第一个问题上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道德意识的传输过程中 ,各种外在因素及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 ,道德个体在接受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一些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 ,造成道德意识的变形和传播效果的降低。在第二个问题上 ,由于道德个体已有的道德认识在进入现实的道德实践时 ,往往要面临利益上的让度甚至牺牲 ,也会形成各种心理上的复杂反应 ,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