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宝红 《人民论坛》2011,(8):204-20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开展启蒙运动、实现觉醒的导火索。透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展艰辛的启蒙活动,进一步分析实现觉醒的深层次原因,即中国知识分子必须立足儒家文化精髓,吸纳西方先进文化,通过不断启蒙,才能实现全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人权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天赋人权的冲击,但新文化运动后,自然权利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影响渐渐减弱,"人性"或"人的尊严"等成为人权的根据。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人权的理解经历了从消极权利向积极权利的转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还认为保障人权是国家权力正当性的基础,权利与义务具有对等性。儒家传统在经过创造性转化之后,可以为中国文化吸纳现代人权思想提供有利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海阔 《理论月刊》2008,(8):32-35
中国现代性的文化精髓使之能够成为人类现代价值的一部分;而儒家文化与媒介文化的相似性,使之获得了在世界传播的特性。中国现代性的传媒复兴之路,应当借助政府、传媒资本和知识分子等力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新式传媒的崛起构成了使现代知识分子形成的制度性媒介之一。通过大众传媒和知识分子的关联,基于公共传媒所营造的思想环境演变,以及随之展现的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来审视知识分子在20世纪大时代变动下三含阶段的不同境遇,以此解析20世纪中国精英的流变及其和大众的关系。精英从高高在上的思想启蒙者到大众时代成为“多余人”,再到市场经济时代与大众平行互动的“媒介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与所处的思想环境有巨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刘国军  张桂珍 《求索》2012,(6):111-114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半个世纪,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近代早期维新知识分子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放眼世界,著书立说,积极向国内传播世界先进文化,努力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并在批判中国社会诸多弊端和保守思想的过程中,大胆阐述和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在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为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表现出诸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运动肇因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因而中西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基本课题。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同题的认识无不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然而,近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上的比较论争,却都不免非中即西的偏颇,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丁一维文化视角的思维误区,从而难以达到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作为江南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科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科学主要发源地。浙江知识分子与江南其它地区知识分子一起,率先引进西方科学。在那个伟大的历史年代里,浙江海宁人李善兰、浙江湖州人张福僖、浙江慈溪人舒高  相似文献   

8.
张泽民 《新东方》2007,(3):55-58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心理条件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心理角度探讨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没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原因。科学技术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为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和认同,而近代中国社会正是缺少这种需求和认同,并表现出对科技的蔑视、抗拒和排斥心理,一方面统治阶级缺乏对科技的引导与支持,同时社会大众缺乏对科技的需求和推动,加上知识分子也缺乏对科技的追求从而造成科技发展主体的缺失,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辛亥武昌首义,是中国转向全新现代文明形态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而领导策划与发起这场以驻武昌湖北新军士兵为主体的城市武装暴动的两湖籍辛亥革命党人,却是一群产生于20世纪之初的新式读书人,即脱胎于晚清新式教育与近代都市文明的新式知识分子。探讨近代传媒在晚清武汉地区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进而在武昌首义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或许是解释这一特定历史现象发生的另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1.
杜君 《长白学刊》2004,(5):92-94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来源于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和国外留学,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30年,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做出了比中国过去任何时代知识分子更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广景 《桂海论丛》2010,26(4):36-40
新中国成立头七年既是新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也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断调整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的不断变化是其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党和政府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和政治归属的二重性判断是其政策不断变化的根源所在。党在与知识分子的互动中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整合与意识形态的重构。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积极性的发挥至关重要,它既关涉到现代化的实现,也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也是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高校的贯彻和执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指出社会原有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革命历史任务,与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群体特征的结合,确定了保障物质利益与倾注精神感召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灌输主流价值。以顺应个体发展与以民族大义为心理链接中心的革命实践教育为措施,着力于提高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的革命觉悟,实现其工农群众化。做好当代知识分子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刻把握当代知识分子特征、使知识分子在与大众的亲密互动实践中坚定自觉。  相似文献   

15.
他经历了1911和1949近代中国的两次重大鼎革,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这让他与两个不同时代的政治领袖有直接交往的机会。他沉浮的一生成为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典写照。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4,(6):151-151
聂荣臻一生关心支持知识分子,这是长久以来为人称道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国防和民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特别是实现了在原子弹、导弹方面的突破。他深知离开科学家、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只能是空谈。为此,聂荣臻力求正确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真正做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以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胡延峰 《传承》2007,2(6):100-101
清末民初,西方心理学借“欧风美雨”东渐之势传入中国。在其引进者留学生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下,知识的传播出现了全面化、系统化、深入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学术的功利性和美国化的特征,以及理论建构的相对欠缺凸现这场“知识引进”运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黄群 《求索》2007,(6):223-225
公车上书具有鲜明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特点,标志着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开始形成,并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戊戌思潮,促成了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带来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成为维新改良向革命过渡的桥梁,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中坚阶层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人生价值观是毛泽东的人生观思想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 :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切以工农为本。建国以后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原则和价值取向没有变。其中的科学内容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思想的批判继承 ,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具有普遍的长远的指导意义。但是 ,195 7年以后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失误不能说与上述基本价值取向没有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兰英 《前沿》2005,4(5):210-212
中国近代各种文化思潮的冲突与对立和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选择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基础变革的关系, 建立起合理的文化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