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人权概述     
一、人权的概念1.人权是指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2.二战前,人权是指各国国内法规定的本国公民个人享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人权问题基本上属于国内管辖事项。二战后,资产阶级法学家较强调个人基本权利和政治权利,而贬低或忽视人权的经济内容;第三世界主张人权不仅包括个人基本权利,而且包括集体权利,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权利。二、人权问题的发展1.人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人权问题早在原始人时期就已经出现,如人吃人现象、部落征服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权问题更甚,只是很少有人论及。2.近代…  相似文献   

2.
人权短波     
《人权》2003,(5):59-60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 6月2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该报告全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提交履约报告是中国在人权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和倡导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3.
实证法认为,只存在经验的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自然法主张,人权只是先验的前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而且,自然法内部关于前法律权利是客观权利还是主观权利的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这就要求人权伦理学必须明确回答"人权是何种权利"这个基本问题。其实,实证法和自然法具有内在联系。由此可以证明:人权是人人平等享有且能够得到法律保障的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正当诉求,它包涵先验人权和经验人权两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人权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是广大人民群众体会到的实实在在的权利,其内容较西方人权广泛,更具有普遍性。中国的人权不仅体现在生存和发展,还有经济、政治等权利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实现中国人权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一部宪法,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人民的民主权利。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在成文宪法国家中,人权、公民的权利保障都以宪法作为基础。同时,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了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人权与宪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备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人权发展水平。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是反映这一进步要求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肖金明 《人民政坛》2009,(11):38-39
在《当代法学》2009年第5期载文《中国特色的人权年)》是中国政府关于主流人权观、人权框架、权利保障体系最系统的表述,不仅明确表达了中国“全面人权”的主流价值观,还完整地描述了中国特色的人权框架与权利保障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权的和合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文 《人权》2003,(3):18-19
人权,顾名思义是指人的权利。从权利观到人权问题,在当前中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人权具有根基性的意义和作用。若人权得不到保障,不仅法治无法实现,德治也无法实行。21世纪中国法治和德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有人权的发展和完善作保证。 从历史的、变易的、发展的视野来考察,人权大体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涵:人的生存权和平等权、财产权、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女人权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人权作为妇女应当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 ,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太平天国领袖男女平权的朦胧意识到早期资产阶级妇女人权思想的萌芽 ,从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为中国妇女解放作出的努力 ,中国妇女人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妇女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权利、人身权利等各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国际范围看 ,妇女人权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向实有权利方面的转变还要走漫长的道路。今后一个时期内 ,中国妇女人权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 ,共同努力 ,才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罗豪才 《人权》2013,(4):2-3
人权不是孤立的,而是置身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网络之中,是社会中的人权,人权保障离不开一定的内外环境和制度安排。早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即指出,"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人权的实现不只包含了对权利本身的主张,也包含了对一种有利于人权发展的环境的要求。创造一种有利于人权充分实现的秩序,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是我们人权保障工作的重心。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在《世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人权     
<正> 研究人权问题,首先就遇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什么是人权?目前在理论界尚未形成共识。据笔者所闻,可归纳为20种之多。现罗列于后,仅供参考。①人的权利说:人权就是指人(一切人)的权利(一切权利)。②个人权利说:人权就是指个人(普通社会成员)的权利。③公民权利说:人权从实际内容或表现形式看就是公民权。④享有权利说:人权是作为人所拥有和享受的权利。⑤共享权利说:人权是人皆有之的、为全社会(各阶级)共享的权利。⑥应有权  相似文献   

11.
岳悍惟 《人权》2010,(6):46-47
何谓人权?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格维尔茨认为,“人权是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是人就平等地具有的权利”。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米尔恩教授认为,“人权概念是这样一种观念:存在某些无论被承认与否都在一切时间和场合属于全体人类的权利。人们仅凭其作为人就享有这些权利,而不论其在国籍、宗教、性别、社会身份、职业、财富、财产或其他任何种族、文化或社会特性方面的差异”。吲这种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从道德范畴对人权所做的界定,它强调人权超越地域、时空对一切人均有效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12)
<正>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总结了中国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一年中努力推动人权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这是国务院新闻办自1991年以来发布的第12部中国人权白皮书。这部约2.1万字的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事实从9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包括:发展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公正审判权利、少数民族权利、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残疾人权利、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政治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本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对中国人权保障作出了新宣示,为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描绘了令人振奋的蓝图。(一)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全面、有效地保障中国各类人的各类权利。人权是普遍的。从人权的主体说,它包括所有人;从人权的客体说,它包括宪法肯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包括宪法不可能列举的非基本权利。按照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农村妇女人权保障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妇女的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由妇女的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权利等.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妇女是妇女群体中的弱者,其合法权益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为保障农村妇女权利的实现,首先应当回归其作为人权主体的宪法地位.同时,宪法应当平等赋予和保障农村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依据宪法精神来完善农村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努力打破自近代以来的欧洲人权中心主义和当代美国人权中心主义话语体系的垄断格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权话语体系,是实现中国人权文化自觉和人权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既不同于一切西方世界的人权话语体系,但批判吸收了他们一切积极合理因素;也不同于一切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但吸取了其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它应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统一的新型人权话语体系。我们认为具体表现为"五个应当"。  相似文献   

16.
性的人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的人权道德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个体在性方面的表现或选择归根到底是一种“权利”。传统性道德在国家(社会)权力、完整人格层面解读“性”,蒸发了个体性权利。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整体变迁,中国人主宰自己摸索出情感方面的人权道德,表现出对个体权利的逐渐回归。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说,性的人权道德应该是以自已的权利为前进动力,以对方的同等同样的权利为前提,以不侵犯所有相关者的个人权利为界限.以爱情为主导去从事一切性方面的活动。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如果双方之间或者双方与其他人之间发生了权利方面的冲突,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找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中间界线,达到“没有受害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信访权利是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学 《人权》2005,(1):56-56
虽然信访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民主权利的观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国务院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但长期以来,对信访权利一直没有具体化、明晰化的法律规范。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我们是否可以从人权角度审视信访权利? 一、信访权利是人权 首先,信访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任何一个人,因为他天生有嘴有腿,就应该拥有通过口头或走访等行为方式(文字发明后用写信方式)向公共权力部门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是公共权力在道德正当性上的一种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8.
妇女人权是妇女作为人所有的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法律是人权享有与实现的重要保障,人的应有权利一旦得到国家法律确认,便成为更加具体的、规范化的"法定权利"。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的20年间,中国制定、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妇女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更加全面,政策框架基本定型,妇女在政治参与、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人身权保障等方面的人权享有状况不断改善。2015后的中国妇女人权与法律发展应当与国家发展同步,以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国家修改旧法、制定新法时,应充分关注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的人权入宪与人权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款项 ,这是中国全面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 ,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 2 0多年的重大成就。但是人权入宪与人权实现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当前我国人权入宪的政治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为缩短人权入宪与人权真正实现之间的距离 ,我们必须围绕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并以此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人权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求索》2007,(7):129-131
在人权的应然视域之中,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与作为应有权利的人权是两个应当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学界这些年来在此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已经形成。人性是人权证成的基石,也是将人与人权连接起来的桥梁。人权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的统一体。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的不同比例与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权的内容与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