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公共政策价值论呈现出以下特征:强调价值涉入,事实与价值逐步走向统合,公共政策不仅可以而且应当突出价值因素的重要性,使事实与价值相统合;强调社会公平,公平和社会性效率作为当代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代了传统技术性效率的地位;强调政策伦理,从价值理性之维度,张扬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与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追求——公共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管理要充分体现“公共性”,即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等要代表公共利益。谋求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追求。因为公共行政的权力是公众所授予的,行政权力的存在和活动是为了实现公共目的,所以公共权力的主体在管理公共事务时,应该执行公共意志,谋求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的。本文论述了公共利益作为公共行政人员伦理价值追求的原因,价值蕴涵并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与行政中的伦理问题已成为现代西方特别是美国公共行政的热点问题。基于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分析了当代美国公共政策与行政中的五种公共伦理观:古典公共伦理观、共和主义或新古典主义公共伦理观、后果论或结果论公共伦理观、后现代主义公共伦理观和组织视角公共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百年公共行政发展史中历经多次的范式转换,其实质是公共行政伦理价值的变迁。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重视技术与理性的价值中立主义致使行政伦理的价值萎缩;新公共行政范式下重视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张推动了行政伦理的价值复苏;新公共管理范式下严重的"管理主义"取向导致行政伦理的价值偏执;新公共服务范式下"责任中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行政伦理的价值匡正。然而总体说来,每种行政价值范式都有所偏废,至今未能建立起包含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兼顾、公平与效率相平衡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成为当前公共行政领域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汪攀 《理论前沿》2009,(18):18-20
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来看,特别是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行政伦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同时也为行政伦理的重塑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公共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力。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公共政策制定的失误,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种必然要求。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解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的实质是谋取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行政需要伦理精神的引导和支撑,这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必然要求。在公共行政中凸显正义、责任、诚信、宽容、奉献的伦理精神,是实现社会和谐善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伦理评价标准是对公共政策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根据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评价公共政策伦理水平的标准和原则。公共政策伦理评价标准是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紧密联系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对当代公共政策伦理评价标准的探讨和确定,对增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与研究视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一是缘于政府官员的不道德行为一再对行政管理提出的严重挑战,行政伦理成为除法律手段之外抑制腐败的重要手段;二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逻辑必然。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西方行政伦理大致形成了四个研究视界:一是从公共利益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公共道德的一部分;二是从决策及其过程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政治道德的组成部分,是行政过程和行政决策中的道德,是公共政策的道德;三是从价值理性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是行政活动和行政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和实现;四是从方法论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是一种抑制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信任和重建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借鉴国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在分析框架层面提出的政策过程新模型、建构主义政策研究纲领、制度理性选择框架、政策创新和扩散的政策网络视角等都有显著的学术创新;在研究主题层面,他们立足我国重大经济社会政策问题,重点关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信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民主化与法制化等重大问题。在学科前沿层面,公共政策协同性研究、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公共政策工具研究、公共政策伦理研究将成为公共政策学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是我国建立廉洁、高效、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级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西方国家上世纪70年代以来掀起了一场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中新公共政策管理、新公共行政管理和新公共管理的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在进行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加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与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与对政治共同体的作用一样,对公共行政也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能够塑造和规定公共政策体制及政策过程,政治文化影响着公共政策。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具有认同、沟通功能,影响决策者功能,影响政策执行功能以及政策凝聚力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与对政治共同体的作用一样,对公共行政也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能够塑造和规定公共政策体制及政策过程,政治文化影响着公共政策.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具有认同沟通的功能,影响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凝聚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研究面临的"大问题"之一是明确其规范基础。人民利益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本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又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与公共行政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现实追求,充分发掘人民利益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奠定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基础。而这一公共行政伦理规范基础的确立不仅在理论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试图引领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实践在制度与政策、组织以及个人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致力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行政伦理责任的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经历了从理性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行动逻辑演进,这种演进为理解公共行政伦理责任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框架。在理性建构情境下,公共行政伦理更强调对官僚组织忠诚、对制度负责、对上级负责的客观伦理责任,忽视人们的人性需求与价值选择。然而,在动荡的、复杂的、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理性建构的伦理责任在处理现实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必然预示着一场伦理责任的建构革命,社会建构的伦理责任由此产生。该建构重构了主观伦理责任,认为自我的省察、批判性反思、创造伦理对话、参与社会互动、有自治意识、致力于思考、分享信息等都是公共行政的美德。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根源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行政伦理解读的多重维度。作为公共行政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民主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性的体现,包含了义务论、目的论、德性论等公共行政不同伦理视角的全部主题。统一伦理以公共行政正义作为这三种相互冲突的道德哲学统一与平衡的价值基础,体现了在现实行政实践中三者相互矫正融合的思考路径,从而提供了一种在行政实践伦理决策中和解价值冲突的伦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2):F0002-F0002
<正>严强,男,1948年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行政学会副会长,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学术建树:公共行政学理论领域提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从政府管制行政到政府管理行政再到公共行政的路径;政治学理论领域提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以国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内涵在于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倡导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在理论上诉求于公共性话语中公共理性的建立。基于此,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制度伦理、行政伦理环境等方面来建构当代中国的行政价值观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支柱之一,在公平这个伦理范畴内,代际公平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增强的当今中国,公共管理者、公民。应当将代际公平列为公共服务相关的公共政策制定标准,在正义的储存原则和政策分配原则引导下,设计出符合代际正义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是公共行政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公共管理 ,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代议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威权行政向民主行政发展 ,为公民参与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提供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