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习与实践》2005,(4):11-15
武汉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一位市里主要领导的回答是“水”!武汉“优”于水,也“忧”于水。历史上,武汉水患频仍。当今之世,武汉人又大做“水文章”,把水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上善若水     
秦桂生 《当代广西》2005,(18):59-59
时常到旷野散步,见水而思水,于是渐渐感悟到“上善若水”的真谛。孔子有云:“智者乐水。”吾托腮苦思:水,为何为孔子这般大智者所乐呢?此惑一直困扰了我许久。后来从大理学家朱熹处得知:“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之。”就是说,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常给智者认识人生及社会以启迪和感悟,故而“乐水”。  相似文献   

3.
利用“圆心理论”发挥区位优势 把武汉建成内地的国际大市场利用“圆心理论”,取半径的优势,发挥武汉区位优势,加快“共建”广大内地的武汉国际大市场。从国际看,巴西马斯,是内陆丛林城市,自从开辟为自由贸易区后,很快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并带动了亚马逊流域和其他...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认为,武汉的科技力量雄厚,有着令人自豪的人才优势,其表现在“三多”:一是科研机构多,二是高等院校多,三是大型企业多。的确,这“三多”构成了武汉人才优势的基础,并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作一点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武汉的人才优势便不能让我们一直乐观下去。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由计划配置,不仅资源,而且机构设置和人才分配都以计划配置。建国以来,国家在武汉建立  相似文献   

5.
武汉是"百湖之市"、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长江、汉江在汉交汇,"得水独厚"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 武汉做好"水文章"有着丰富的题材,但从总体情况看,应重点解决好两大问题,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武汉水资源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地综合开发,尽快把这种自然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二要充分保护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惠及子孙后代,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魅力西溪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她的生命,水是她的血液,水是她的霓裳,水是她的明眸,水是她的陈酿……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这片原始湿地1600年前就打上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了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态湿地。水网密布,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苏轼、米芾、唐寅、郁达夫、徐志摩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为数众多的诗文书画。自古以“一曲溪流一曲烟”闻名的杭州西溪,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块大面积城市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印社并称“杭州三西”。可惜,近百年来因被废弃湮没而少为人…  相似文献   

7.
武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腹地广阔、商品聚散的市场优势,科技发达、人才济济的科教优势,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厂商来汉投资、设店办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样将国内资源引向武汉,它们在武汉做什么,对武汉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急于知道的,也  相似文献   

8.
“光谷”是武汉再造产业优势的世纪工程,也是武汉人抢抓机遇,蓄势待发,实现经济腾飞的“民心工程”。现在,“中国光谷”已落户武汉,武汉人乘上了进军光电子时代的首发列车,这是武汉人的光荣和骄傲。但是,谁都清楚,国内几大城  相似文献   

9.
东北、武汉等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及整个中部地带,是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这给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及武汉城市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需要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居中”的区位优势,努力把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满足内  相似文献   

10.
中共武汉市委2005年提出构建“和谐武汉”的战略目标。本文对“和谐武汉”建设的现状作了科学分析,认为武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和较多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于“十一五”期间和谐武汉建设的前景和2006年的形势作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武汉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路 1.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武汉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工程”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到事关武汉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掘人才的潜力,用人才优势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着眼于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和布局,促进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武汉,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称。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大小湖泊如珍珠般镶嵌于三镇。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水环境受到破坏,水质性缺水开始显现,得水独厚的优势日益萎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2006年2月20日,武汉各大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市政府出台10大护水目标,分解32项工作任务,落实市人大3号议案,全面防治水污染!这一保护和修复江城水生态系统、惠及子孙后代的重大举措,是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抓住水污染问题不放松,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的结果。为了江城的水更蓝,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开拓性的艰苦工…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圆心理论”,发挥武汉区位优势,加快“共建”广大内地的武汉国际大市场,是武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从国际看,巴西马脑斯,是内陆丛林城市,自从开辟为自由贸易区后,很快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并带动了亚马逊流域和其他地区的发展,马脑斯的区位优势和武汉差不多;美国芝加哥,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是内陆城市,也是美国、加拿大的经济中心,由于芝加哥是自由贸易区,促进了加拿大、美国经济的发展,芝加哥与武汉的区位优势也差不多.从国内看,广大内地为了使间接的国际经济合作转变为直接的国际经济合作,即由通过对外贸易联系发展为再生产过程的直接合作,迫切需要在武汉建立内地的国际大市场.从历史看,中心不富,周边难稳;只有中部富了,对周边才有凝聚力,唐王朝以来,历来如此.以武汉为圆心,取半径优势,可以取得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5.
黄学忠  傅波华 《政策》2003,(1):35-35
武汉旅游市场的特色定位应为"水" 近年来,武汉市已确定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武汉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发展旅游市场。那么,武汉旅游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首先面临的是卖什么,即旅游主打产品是什么,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在“95”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方针。武汉如何凭借自身优势,推动长江战略目标实现,显得十分重要。一、武汉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地域优势与大支点角色武汉是长江流域中的特大城市,其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与角色定位,既要放在全国经济未来发展大格局的长江战略整体中去考察,又要从长江战略性质特征规定性中把  相似文献   

17.
刘永明  周先荣 《政策》2008,(11):37-39
武汉是典型的富水城市,长江汉水市区交汇,拥有大小湖泊166个,市域1/4以上为水覆盖。丰富的淡水资源是武汉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保护利用好这一战略资源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武汉市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2005年,武汉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计划总投资87.69亿元,对区域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湿地群、世界一流的城市生态旅游风景区,这是武汉市近年须用大手笔做好的一篇“水文章”。  相似文献   

18.
建设武汉城市圈,核心是提升和发挥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中心是针对周边而言,没有周边就无所谓中心。一个城市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必须具备很强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在这一点上,武汉显然还有不小差距。“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市场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然而,在改革开放、加入 WTO 的新形势下,武汉的传统优势在逐步减弱,总体聚散能  相似文献   

19.
禁毒工作机制是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根本保证,是打牢禁毒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武汉市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社会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对外协作交流不断深入,毒品问题成为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禁毒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迫在眉睫。本文探讨如何按照“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的整体要求,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建立长效禁毒机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超 《学习与实践》2008,(4):116-120
武汉市顺应台商在大陆投资西进的态势,适时地提出打造武汉为“中部台资聚集区”的目标。这是充分考虑武汉自身优势和台商在汉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首先,武汉的区位交通优势奠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其次,台商在汉投资的良好势头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再次,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武汉投资环境的继续改善是实现这一目标良好机遇。打造武汉为中部台资聚集区已具备了许多有利的客观基础,关键是抓住机遇,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创造促进汉台交流合作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