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继海 《新东方》2009,(7):62-64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新要求,抓住了军队建设的关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推进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军正处在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担负着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从而对军队科研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是部队各级党委领导和机关面临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任务。一、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培养,必须强化教育训练,提高科研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我军军事科研工作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群体,而教育训练作为人才之母,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要加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军队高等教育改革,把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装备发展水平作为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3.
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是我军信息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和直接作战功能,就必须着眼于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加快推进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开放式培养。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军地各种资源,努力形成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院校教育与部队培养互补、军内培养与军外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铺就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成长的“快车道”。一是发挥军队院校教育主渠道作用。院校对…  相似文献   

4.
习主席强调:造就敢于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须着眼我军人才建设短板和未来作战急需;要走开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子;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选好人用好人。习主席关于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我军人才建设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骨干力量。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胡主席、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军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军队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基地.培养的生长干部是我军干部队伍的有生力量.能否成长为胜任联合作战指挥的优秀人才.关系到能否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关于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什么要建设军队能力","建设什么样的军队能力","怎样建设军队能力"等事关军队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军队能力建设要打牢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基础,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努力推进军事训练转型,推进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组织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实现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必须提高军人的信息素质。为此,应通过选拔和引进结合、军地联合培养、学习与实践结合等方式,加快培养大批高信息素质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面对新的国际战略格局 ,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 ,明确提出 ,军队要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 ,始终保持我军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于我军的“打得赢”、“不变质”的崇高历史使命 ,归根到底要靠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能否培养造就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是新形势下全军必须认真回答的一个紧迫的战略性课题。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必须把着眼点放…  相似文献   

9.
军事信息化人才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军事人才,是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军人。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信息要靠人去能动地获取、分析、处理、传输和利用,人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人才准备已被各国军队视为信息化战争准备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特别是我军在装备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情况下,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夺取制信息权,保卫信息边疆,急需一大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从我军政治工作信息化各层次人才明显缺乏这一实际出发,拓宽培养途径,通过发挥院校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教育资源以及优化整合军队信息化人才资源,加紧培养信息化理论专家、信息化技术尖子、信息化新型政工干部、信息化作战指挥员、信息化基层骨干五个层次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中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论断和新概括。全面推进新阶段的军队现代化 ,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加快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编制体制的结构性调整 ,推进军事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军队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紧紧抓住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给军队政治工作带来的历史机遇,要求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明润 《前沿》2006,(7):87-89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世界军事领域引发了一场新的变革,其实质就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军采取了一系列战略应对举措,调整和充实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确保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军队院校教育担负着培养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关系的需要,我军院校培训体制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一部分学历教育院校改编为军事任职教…  相似文献   

14.
我军装备技术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实现强军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养开发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搞好人才预置储备,打造人才梯队,实施个性化培养和路线图导航,发挥技术尖子和名师的带教帮扶作用,通过训练保障实践锤炼人才,走开军民融合培养路子,以造就大批新型装备技术保障人才,为在信息化条件下促进人装结合生成战斗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既是对军队院校的新要求,也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目标。作为军队院校,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当前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推进思想解放,确立人才培养新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才能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丢掉一切可以丢掉的东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该看到,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军事也呼之欲出,掌握大量知识,并能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专家型、学者型、创新型的知识军人,将是信息时代军队建设和打赢未来战争的主力…  相似文献   

16.
将人才市场机制引入军事人才建设领域,促进军事人才资源配置,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必然要求。引入人才市场机制配置军事人才资源有利于克服传统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组织行为个人化倾向;有利于激励人才加速自我完善和提高;有利于催发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适应信息化军队建设要求的人才管理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超前培养新型作战力量军事人才,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界定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超前培养的概念,提出我军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超前培养的战略指导,研究我军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超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等问题,有助于为推动我军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超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参政党建设也要基于这个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新时代主题,适应国家中心任务需要,这是巩固和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看待新时代参政党建设参政党的自身发展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发挥,最终都要依靠高素质的党员人才队伍。要建立高素质的党员人才队伍,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参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根本目标人才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军队建设能不能搞好,各项工作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军能不能履行好肩负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人才。健全军队院校的编制体制,必须从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上寻找突破口。完善编制法规要适应当今军事人才培养需求。我军院校现行的组织编制法规制度,是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的产物。从根本上说是科学可取的,如果说美中不足,主要是适应军事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够。众所周知,当今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教育,不再是教育个体之间的较量,而是诸学科、专业,各个职能部门,乃至全军院校之…  相似文献   

20.
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是军队后勤建设的使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战争、精通后勤指挥与管理的复合型军官,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和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重要内容.围绕建设信息化后勤、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必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战勤参谋人才队伍. 一、新型战勤参谋人才培养基本思路 一是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战勤参谋军官是融指挥、管理、技术为一体的人才,他们具有知识面宽、军事素质好、带兵能力强、熟悉各种后勤业务和驾驭新后勤装备技术的能力.战勤参谋军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当前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改革以及未来军事科学技术发展、未来战争特点的需要.随着军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必须合二为一、相互渗透,二者横向联系更加密切.现代作战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传统的后勤保障方式适应不了未来战争.因此,在战勤参谋人才培养上,要改变以往那种专业划分过细、过于偏重专业培训的弊端,改变传统的"单一"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集军事知识、专业技能、指挥、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