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念,马克思解释为“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即观念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的思想意识,它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随着社会存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看来,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意识不是消极的东西,具有能动的作用。这种能动性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而得以实现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行为,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无不是在相应的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这就是说,人们的行为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运动过程,也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过程。社会中发生的各种犯罪案件,也总是作案者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下的客观行为造成的。没有人的客观行为,不可能发生一定的案件,然而没有一定观念的支配,也不可能有人的犯罪行为,同样不可能有犯罪案件的发生。可见,一定客观行为和主观意识的有机统一,是构成犯罪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构成各种犯罪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主体和犯罪的主观要件,缺一不可。这一犯罪构成原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犯罪构成原理是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人类在实践中改造客观的同时,还改造主观世界,即改造世界观。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来自于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实践活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在人的世界观的改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4.
人类改造世界的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它们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必须从这一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出发来把握主观世界改造的本质与特征。文章认为,主观世界,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角度看,可区分为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因此,文章分别从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两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了改造主观世界的具体内涵,并且强调,当前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从群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历史创新;从个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重视个性的全面发展,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文章结合上述观点,对个体主观世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5.
真理问题不仅是个认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并且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成,存在与发展的本体性活动,本质上它是属人的社会性活动。因此,实践与人的精神活动和认识活动天然永恒地连结在一起,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天然统一体。因此,人类的认识活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又必然是主观的能动的革命的批判的。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唯物史观哲学,马克思通过工业劳动揭示了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劳动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联系,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客观的物质实践改造关系。由此,马克思从生产力上(亦即物质实践活动上)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并以物质生产劳动活动这一唯物史观的实践论超越了一切旧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实现了党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人类社会本质三个本质的统一,回答了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一时代性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的概念辨析,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从各个具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认为在活动准备阶段与反馈评价阶段,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教育资料与教育者自身为客体。在活动开展阶段的外在过程中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内在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自身为客体。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认识论的范畴,它包括从事观察活动的人即认识主体和纳入观察过程的客观对象即认识客体。在人类的认识史上,观察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培根、洛克的“纯观察说”到逻辑实证主义的“中性观察说”,再到现代历史学派的“观察渗透理论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观察活动的理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9.
警察实践发展的社会动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和把握警察实践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本文拟就确立警察实践的逻辑起点及其基本矛盾两个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警察实践的逻辑起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  相似文献   

10.
需要作为一般的范畴,表明了有机物、人和整个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这种状态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而人的需要是指人区别于其它生物,使人成为人、构成人的本质、表现人的本性的规定性,表现为人或主体对价值对象或客体的摄取状态.人的需要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是客体能够产生而主体所缺少的东西,因而,人的需要产生于主体自身的结构、特性和主体同周围事物不可分割的联系.实践是人能动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它既是主体的能动活动过程,又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现实中介.主体自身的结构和特性、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以及反映主客体之间矛盾统一关系的人的需要,都是历  相似文献   

11.
司法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包含有实践的三大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即它们的活动都是能够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活动,是人的能动的活动,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凭借和运用社会性的物质手段所进行的现实的活动.从贯穿它们工作的全过程来看,却可以归纳为法律和事实这两个最基本要素的相互制约与作用.也就是说,司法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所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弄清案件事实,二是运用和掌握法律和法规.只要做到法律、法规与案件事实两者相统一,真正达到主观认识和案情相符,就为办好案子、搞好司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说,法律和事实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实质上就是司法工作的基本矛盾,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在司法领域和活动中的特殊体现.从法的制订和运用来看,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是属于第二性的东西,而事实则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严格地说,法律条文只不过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社会矛盾以及所发生的各种案件的抽象、概括和反映而已,它必须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即根据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适应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性质和情况,受到案件事实的制约.法律与事实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司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哲学的兴起使虚拟实在和虚拟实践的本质问题变得扑朔迷离。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实践观的视角切入,虚拟实在的本质仍然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虚拟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物质活动。无论是虚拟实在,还是虚拟实践,认为它们是意识和物质的统一的观点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拥有较长的历史与学术传统,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萌芽与初创阶段、发展孕育阶段、发展成熟阶段。从国际社会视角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从乐观到悲观再到客观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看,它则经历了从仅重物质因素到物质与观念因素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职务侵占罪是经济领域经常发生的犯罪类型 ,司法实践中往往因定性问题而难以操作。本文结合一些具体案例 ,从侵占主体的身份、侵占主体的主观目的、所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侵占行为的客观表现等四个要素 ,对职务侵占罪的认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爱精神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无益的。大爱精神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大爱精神在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大爱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对主体认识的发展具有动力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世界被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大爱精神的功能是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集资诈骗罪认定的关键要素在于: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和客观上的非法集资行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判断不能从主观到主观,要有客观事实予以支撑。客观上非法集资行为的评价,监管部门的许可并非必要的因素,关键在于这种集资行为是否会对集资对象的财产以及财产利益带来具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一词的字面意思来分析,"文"即人文,具有名词属性;化是动词,比如在"现代化"、"全球化"这一类的概念中,"化"表示动态的过程,所以从文学角度对文化的简单解释就是,文化是人文发展的过程。当然,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大类,这是我们对文化的哲学认知。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理解,我们今天主要探讨文化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应有的正面并且积极的功能,其目的无非是推动民营企业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司法工作是当今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活动须臾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公安、检察、法院的工作,还是公证、律师的工作,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协调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保证着社会的和谐与统一,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既然司法工作是一种社会实践,也就必须遵循实践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其中,首要的便是遵循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案情出发,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防止主观片面性,使主观的判断、计划,方案、结论与客观实际,与案情本来面貌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办好案,执好法。否则是一定会造成冤假错案的。所以,遵循物质第一性原则,对于司法实践,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是具休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9.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有雅与俗之分。作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问题上,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交叉、整合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技术教育学正在向我们走来。 一、技术是社会发展变迁的最直接动力 众所周知,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自然客体(物质)到社会客体(能量),再到思维客体(信息)的阶段: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则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即从手工工具到机器再到电子计算机的变化过程,从而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自然条件起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