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一、取保候审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在各国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对被刑事追诉之人,不采用刑事羁押这种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方式,而采用由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方式,替代限制其人身自由,以保证其随传随到,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均普遍予以规定,如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保释制度。在中国亦有类似的规定,称之为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2.
取保候审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措施.在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够缜密和完善的今天,取保候审作为非羁押性措施,如果得到准确有效地运用,必将在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被追诉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状况的情况下,重新检讨了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直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措施适用率低的问题,并没有切实发挥其替代羁押、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作用。建议通过增加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机会,增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保证效果,完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执行,从而增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法学》1991,(5)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够完备,在采用取保候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如在取保候审期间,有的被告人擅自到外地经商长久不归;有的被告人本系外来人员,其在当地的亲戚担保后即返回原籍;有的被告人与证人串供;有的被告人在提起公诉前后即不知去向,有的保证人知道了,也不制止和报告有关司法机关。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取保候审中保证人及其他有关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或者未被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并由保证人出具保证书,以保证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这种强制措施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们感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还可以减少国家用于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费用等项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工作压力。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取保候审的立法设置和正确实施对于司法机关依法查清案…  相似文献   

6.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被羁押的犯罪人、被告人,依法责令其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国家此制度称为保释。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存在很多问题。一、取保候审的担保形式在谈到取保候审,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谈,那就是它的担保形式,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保证人担保和保证金担保两种形式,而且两者不能并用。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大多将保证金担保作为取保候审的第一选择,但我认为以…  相似文献   

7.
取保候审是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出保证人,由保证人出具保证书,保证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可以取保候审的是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应当逮捕的人犯,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人;或者是正在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被羁押的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结案,又对社会没有危险性的。取保候审必须严格依照上述条件考虑,不能滥用。 我市海珠区人民法院今年第一季度受理刑事案件49件,被告人88名,其中由公安、检察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有20名(抢劫、盗窃犯10名,伤害犯2名,贪  相似文献   

8.
1.增设财物取保候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谓财物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责令保证人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财物以保证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与人保相比,物保是用一定数额的金钱、财物来保证被告人不妨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它的优点在于弥补了人保的不足。现阶段在物保中,保证人是否正确取保,关系到一定金钱、财物的得失,因此,可以充分调动保证人的取保积极性和责任心。增设财物取保候审也是可能的。这是因为: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  相似文献   

9.
刑事强制措施既关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也与人权保障休戚相关。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程度较轻的强制措施,依法予以适时、灵活使用,对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减少羁押,保障被适用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性化办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受传统办案观念的影响,以及受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规定过于宽泛、缺乏  相似文献   

10.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很重要的非羁押强制措施之一,对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和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多种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而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和智力的发展时期,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亲自去做,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所限,他们的认识能力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容易养成不良品质和恶习劣迹,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考虑到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了让他们既能改过自新又能健康成长,在对他们进行惩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启发、感化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政策,这就是所谓寓罚于教。在管理过程中始终贯穿教育、感化、挽救的精神,从而达到治其心、治其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诱惑侦查之合法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是其合法性的标准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所提出的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标准的利弊,提出了修正应立足客观,兼顾主观的标准,建立一种首先考察客观,然后考察主观的两步判断标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继承客体的遗产,其范围的确定不仅涉及被继承人及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且关乎其他继承制度的设计.囿于当时立法环境和立法技术,现行法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不能反映现实之需,与公众继承习惯亦不相符.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尊重民情,重塑我国遗产范围制度.  相似文献   

14.
谭建华 《河北法学》2007,25(9):140-142
早期罗马法极重形式主义,凡为法律行为必依一定形式进行,否则不具法律效力.形式重于实质内容是早期罗马法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经历了一个由盛及衰的过程.从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影响及罗马民族的务实精神等方面对其衰落的原因作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劳动法发展——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法学家》2001,(3):55-59
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由此也给法律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劳动法的立法和研究也因此而更加繁荣。在开放的社会和世界性的经济环境下,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研究和探讨劳动法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之救济,是指在仲裁裁决作出后,若有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则依照法定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审查申请,进而通过司法程序对裁决予以处理的一种机制。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两种方式来获得救济。本文在对仲裁裁决救济机制确立之依据从理论上予以阐释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现有机制运行之机理加以析明,最终得出结论:申请不予执行之途与理不合,须予删除;申请撤销在适用上亦存在缺陷,须予改进。  相似文献   

17.
对于民法上土地与建筑物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但通过一种形而下的还原性考察可以发现,罗马法及近现代范式民法其实既未采取绝对的一元主义,也不是纯粹的二元主义,而是以一元推定主义为共性,英美法亦不例外。我国立法尚有必要进一步契合一元推定主义的法理,妥善安排土地权利与建筑物权利的得丧变更,以保障秩序、自由、平等和效益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发挥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是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职能,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的、基本的方式之一。转型期我国的财力还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转移支付的效用最大化,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减少政府投资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向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医疗、社保、农业等领域倾斜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知青作家”对于他们“革”中的“知青”身份有着强烈认同,而对作为“知青”前身的“红卫兵”身份却着意回避,这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在刻意“剥离”其历史身份中的“革命”内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历史反思的巨大局限,这一状况,与意识形态,历史转型以及他们的个人生命周期和身份认同历史均有重大关联。“知青作家”只有“正视”并且深刻反思其早期的“革命”身份,才能为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份形象和话语体系的重建确立一个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定位——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行政与法》2006,(4):116-11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实践中的新生事物。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应当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做出如下定位:一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外部监督;二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权力监督;三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