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波普不仅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也是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他的以证伪主义方法和原则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批判了历史决定论,抨击了“整体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法,提出了“开放社会”的政治理想。他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坚定支持者。波普正是凭借其丰富而独特的方法论对西方的科学哲学、政治哲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科技的力量,现代犯罪愈来愈呈现出智能化、有组织化以及隐密性高的特点。侦查要想获得对犯罪的最终胜利,必须借助于科技手段,实施科技侦查新战略。科技侦查不仅是硬件上的科技化,还必须做到侦查思维、侦查取证以及侦查管理等软件上的科技化。另外,在倡导科技侦查的同时,必须摒弃侦查中的"唯科技论"、"科技决定论",审慎对待侦查中新科技的引入,以做到侦查人员对科技侦查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由物质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决定论、人力资本决定论、收益递增决定论再到制度决定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一种适当有效的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使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文化动力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批判过程实现的。他们通过批判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决定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费尔巴哈的人性决定论等,逐步确立了文化动力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晚年的恩格斯又批判了“经济决定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化动力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文化动力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批判过程实现的。他们通过批判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决定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费尔巴哈的人性决定论等,逐步确立了文化动力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晚年的恩格斯又批判了"经济决定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化动力思想。  相似文献   

6.
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该理论提出无政府状态导致国家追求权力最大化,成为体系中的霸主是国家的最终目标。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包括三个方面,即体系结构决定论、理性国家论和地理决定论。其中体系结构决定论是核心。  相似文献   

7.
基因决定论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决定论认为,基因决定有机个体性状,基因变异是疾病的根源,基因又是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决定力量。但基因决定论以线性因果模型说明整体与部分关系,对人类基因变异进行简化处理,将基因变异简化为对正常基因的偏离,并用简化的个体DNA序列来界定复杂的生物物种,从而构成了基因决定论的伦理困惑。从整体性出发,基因非决定论不再视基因为孤立单位,而将其置于非线性的"基因群"网络之中,通过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基因的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形态,表现了一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其特征是寻求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拒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人道主义的阐释.就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而言,重要的是划清"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斯坦福为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创新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在,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市场为导向和以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龙头和依托等,藉此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且后劲明显.其社会作用突出表现在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了高校自身水平的提升,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增强了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社会规律观的创立是历史观上的大革命,它在三个方面实现了革命性变革。第一个变革是批判了“历史无规律论”和“先验规律论”,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个变革是否定了“外在规律论”,揭示了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内在联系;第三个变革是否定了“机械决定论”和“历史预定论”,阐明了社会规律的丰富内涵和辩证性质。既强调了历史必然性,又肯定了人的主体性;既阐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又指出了社会规律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因而它决不是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歪曲的那种“机械的历史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从传统迈向现代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逻辑,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战略,不能基于西方民主发展的模式来设计。“公民社会”组织并非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妙药”,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既不能代替政府享有合法的政治权力,也不能代替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它同样存在治理失灵的问题,公民社会组织基于“搭便车”的理性经济人的算计,往往造成集体行动的难题,难以形成治理共识。西方公民社会的价值观支撑着西方的政治社会运行,它未必适合中国的政治社会需求,片面移植西方公民文化的观点,没有从中国社会主体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是陷入非历史的文化决定论思维中。要始终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融合西方合理的思想内核来推进中国政治社会自身建设,而不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念来改造我们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 90年代关于基因决定犯罪的新说法 ,在基因时代更具有迷惑性。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要受到基因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还要受到主体内外的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不能把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决定因素简单地归结为基因的作用。基因是不能直接影响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产生的 ,基因决定论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学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文化意识,导致了广泛的“反文化”、“反美学”、“反艺术”倾向。“后现代主义文学”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而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当代文学的分期正好与西方后现代文学的分期吻合,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大趋势下,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后现代文学的烙印。在创作风格上表现出“决定论的荒谬性”、“政治的无意识”、“自我的失落”、“反传统结构”、“怀旧的情调”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将马克思的历史观和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历史观和辩证法进行了区分,并认为两者的思维范式根本不同,在这个思维范式的基础上,阿尔都塞还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重新理解了马克思辩证法。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多元决定论,并认为这种多元决定论也体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从而也反对将马克思的辩证法解释为一种简单的经济决定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新解释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书《新版译者的话》中写道:“卡尔·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讨论社会科学方法的一本书。他将历史决定论界定为社会科学的一种进路,认为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作出历史的预见;历史决定论的中心学说是相信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进化规律以便预见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通说的理论基础"犯罪对象决定论"违背了犯罪性质与犯罪客体同一性的原理,以此为依据对条文进行的阐释不仅曲解了立法者的本意,还容易对司法实践造成误导.本文立足于"犯罪客体决定论"阐述了笔者对破坏交通工具罪的认识,并对通说中的一些观点做出相应的补正.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很多方面启示我们: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奖励,注重科技奖励荣誉性、权威性和公正性;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奖项设置紧密结合本国实际并与时俱进;奖励对象上重视对人物的奖励,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等。对中外科技奖励制度比较研究,有利于借鉴国外宝贵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思想一直存在着"阶级斗争"、"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解模式,它们以马克思思想的部分内容概括马克思思想的全部内容,并反对马克思思想的其他理解模式,并对东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独特作用。而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理解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理论模式,阶级斗争模式、生产力模式和以人为本模式,并形成了与此相符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的技术逻辑呈现了技术决定论的历史演进与局限超越,聚焦技术对社会的塑造和技术对治理的建构,经历了社会修正、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从技术决定论、专家治国论到技术赋能和支撑社会发展,人类以技术逻辑建构社会逻辑,产生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的思辨和实践."互联网+"和"区块链+"实质上是社会治理技术逻辑的当代呈现形式,体现出算法确定的边界逻辑、数据构建的场景逻辑和多元呈现的风险逻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2.0版,"区块链+"实现了从私人生活连接、经济发展连接到政治活动有效连接的时代转向,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的"共治性"模式创新.面向新时代的"中国之治",要兼顾好科技和人文的辩证关系,以智慧治理统合价值理念,聚焦打造有温度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一直存在着"阶级斗争"、"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解模式。这三种理解模式以马克思思想的部分内容概括马克思思想的全部内容,并反对对马克思思想的其他理解模式,对东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独特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理解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理解模式,即阶级斗争模式、生产力模式和以人为本模式,并形成了与此相符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