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声称:“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美国在面对恐怖主义袭击时采取的自卫行动。”乍一听来,这一说法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根据现代国际法,美国声称要行使的“自卫权”是大有疑问的。因为国际法对于行使自卫权有种种限制。(一)行使自卫权的前提自卫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国家主权的必然结果和重要体现,但同时,这种权利的行使必须是有前提的。这一点在《联合国宪章》第51条中有规定,即国家进行自卫的前提必须是遭到了武力攻击。可是,在第51条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武力攻击”必须是…  相似文献   

2.
新闻扫描     
<正>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坚持联合国50多年来公认的三项原则:一是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二是保持中立;三是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联合国维和特派团的士兵不向联合  相似文献   

3.
武力使用法是关于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国际法规则,是现代战争法即武装冲突法的基石。它以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为核心,以非法使用武力的例外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与维护现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际法理论或实践方面,武力使用法仍然面临种种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民事自助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自助行为是指行为人凭个人力量保全自己权利的行为 ,民法上一般视其为免除损害赔偿的情形之一。自助行为由来久远 ,古罗马时期 ,《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债权人对不履行债务的人可以视为债奴加以拘禁或出卖”的规定。我国古代也很早就有自力实现债权的规定 ,如《唐律&#183;杂律》中就有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对债务人本人或其户内男子实施拘禁 ,以令其服劳役折抵的规定 ;宋、明、清诸朝也有类似规定。民事自助行为是私力救济的一种形式。私力救济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 ,包括自卫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 ,二者均属于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方可实施的行为。公力救济主要有诉讼、调解、仲裁等方式。我国法律对公力救济规定较完备 ,而关于私力救济法律 ,除对自卫行为有规定外 ,对自助行为在法律上则呈现一片空白。然而 ,现实生活中与自助行为相关的民事纠纷却大量存在 ,有的还上升为恶性案件 ,如雇人讨债扣押财产和“人质” ,绑架债务人或其利害关系人以索取债务 ,以毁损财产相威胁讨债等等。因此 ,研究和探讨自助行为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自助行为制度的必要性1 建立自助行为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谈民警在查缉行动中的自卫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查缉行动都是执法行为,而自卫不仅是为了在紧急时刻使用武器捍卫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在于缉捕查缉对象,将其押上审判台,依法严惩。然而在实际行动中,由于警察缺乏自卫准备,造成了许多无谓的流血牺牲。本文从分析、总结大量案例着手,通过中美两国警察伤亡现状的对比,阐明自卫准备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6.
过去,受我国国力限制,为反击西方强国以武力欺压弱小国家,我国国际法学界主流观点一概否定预防性自卫的合法性。然而,在当代高科技军事技术背景下,完全否定预防性自卫的合法性并不可取。狭义理解自卫权的行使条件也不能有效阻止强国使用武力侵犯弱小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为发生。承认预防性自卫并不必然导致对自卫权行使条件的突破。滥用预防性自卫权利是对不得使用武力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违反。新世纪,我国面临维护海洋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适时转变对待预防性自卫的法律立场,有利于我国开展积极防御和海外维权行动的实施,有利于全面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法上国家的自卫权看美国自卫性反恐军事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之后,美国利用国际法上国家的自卫权,采取了一系列单边主义反恐军事行动,但其自卫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令人生疑,其自卫的结果也极其危险。在国际法范围内对自卫权的程序内容和实体内容亟需作出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先发制人”自卫论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形成于布什。国际社会对其基本上是反对的。从法律角度看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先发制人的自卫虽然符合美国国内法但不符合国际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60年,基本处于和平建设环境,但也经历了数场较短时期的局部战争或军事冲突,大致有:援越抗法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援老抗美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南沙群岛自卫还击战。  相似文献   

10.
警察武力使用失范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场执法实践中,如何对警察武力使用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命题。依照"情境"解释研究范式,警察武力使用行为是具体执法情境下的产物,因此,研究警察武力使用问题不能局限于规则体系内的思辨,而应更多地关注武力使用的行为事实。传统的武力使用层级模型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方面划分了不同危险级别的现场执法情境,另一方面明确了特定情境中的武力手段的选择范围。然而,从武力使用的行为事实考量,该模型割裂了警察武力使用行为的裁量与执行过程。故应当从影响警察武力使用裁量的情境因素出发,提出警察武力使用的裁量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场执法情境中的武力使用裁量模型,以实现对警察武力使用行为的有效规制和实战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陷入了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新疆局。一方面,朝鲜两度进行核试验,十余次试射导弹;另一方面,美韩针锋相对,连续两年举行的春季联合军演,在规模上都刷新了历史记录,而萨德入韩和美韩高调释放对朝实施"斩首行动"信号之举,更是让半岛南北双方的对峙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当前的朝韩关系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安全困境"格局。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经典命题,"安全困境"揭示了军事对峙形成后难以扭转的内在逻辑:一方扩张武力,引起相关方恐惧,相关方进而以自卫为由更大规模地扩张武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和陆地资源的逐渐减少.各国对人类共有资源和公共空间的激烈争夺和重新分配拉开了序幕.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外层空间等已经或即将成为新的作战空间,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和外层空间军事对抗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样式.其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国际法与战争法不仅是规范国家之间关系、约束战争行为的依据,而且是进行战争、赢得战争的武器.其基本原则和有关规范也可以推广应用于新的作战空间.了解和掌握新的作战空间涉及的国际法与战争法问题.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法律战准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谭家悦 《求索》2010,(10):176-177,19
本文论述了国际法实施机制经历了一个依赖国家的武力逐渐演化到武力被限制乃至禁止,而国际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强化的过程。本文指出,在当前主权国家之上无更高权威的状态下,国家的自力救助措施的运用,仍是国际法的实施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20,(1)
正310名村民,以大刀片、菜刀、铡刀、锄头、铁锨等为武器,抗击以机枪大炮为武器的1000多名日军与数百名伪军的来犯,场面将是何等的惨烈与悲壮!竟然,激战一整天!村民战死147人,日军战死112人。这个村就是著名的"抗日第一村"——渊子崖。这场战斗,就是著名的"渊子崖自卫战"。渊子崖自卫战纪念塔,耸立在山东莒南板泉镇渊子崖村北,建于1944年,塔身为六角七级,正面碑文是渊子崖自卫战简述,犹如一幅惊心动魄的画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当年那个残酷的血腥场面。背面刻的是这场自卫战中战死村民的英名,他们虽都不是军人,但皆以烈士相称。  相似文献   

15.
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由于矛盾错综复杂.单纯的武力打击未必奏效,需要运用多种宣传工具,采取不同宣传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攻势.创造肇事者不良心理转化的外界环境,营造有利于事态平息的行动态势。  相似文献   

16.
试论警察临战武力使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警察武力是警察临战处置的基本保障。我国警察临战处置实践中,武力使用还存在较多问题。比较研究我国与英美等国家警察武力使用的差异,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警察武力发展的趋势,对警察临战武力使用政策的制定、武力手段的评估选择与发展完善、警察武力使用训练、临战处置行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战争的法律性质,是研究战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联合国宪章》规定了三种情况下可以合法使用武力,但丰富多变的国际社会实践对现行国际法中的战争合法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阐释和演义。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法上自卫权是国家的一项自然权利,是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基本原则规定下,一种使用武力的合法例外。《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自卫权予以规定,并提出行使的前提——"受到武力攻击",但是,《联合国宪章》并未就该行使前提进行进一步明确及解释。因此,有必要对武力攻击的对象、来源、时机、规模以及选择的必要性原则等进行阐述,并对规范应用自卫权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警察行使武力的行为是特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遭遇严重危险的情况下,运用警械、武器或其他合法暴力给违法犯罪人造成相应损害,需要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主要是职务上的防卫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执行抓捕,在形式上既包括使用枪支警械也包括使用身体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如汽车撞击、一般刀具等对违法犯罪人造成损害。警察行使武力行为与正当防卫行为有明显区别,我国刑法典应当对警察行使武力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国际法的发展使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国际政治格局日趋复杂,一极多强是其特征;多元化和全球化是当前最大的国际社会的现实;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关系依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法碎片化问题日益严重。围绕变动的国际政治格局,面对国际社会的现实,学界出现了改革国际法体系的呼声,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域尤为突出,一方面,国家主权、不干涉、禁止武力使用等原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国际法基本原则又面临着发展机遇。以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法体系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国际法基本原则变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