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道义和权力转换的角度来分析医闹的成因、过程、实践和结果。"闹"作为一种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中国社会频频上演。闹的实践遵循着一系列共享的社会文化规则。本文分析医闹中的潜规则,尤其是规则中道义和情感的因素。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在医疗实践和资源分配中占主导地位,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权威控制病人并从病人那里获取利益。然而医疗的商业化和医生的逐利行为破坏了医疗领域的道义经济,给了人们反抗的理由。闹成为病人反抗和维护权益的方式。相对弱势的病家利用自己受害者的位置和公众的支持积累道义资本,通过闹的方式暂时扭转与强势医生的权力关系。但是闹也被职业医闹绑架成为敲诈医院的工具,有时导致医疗暴力,让医生被打甚至被杀害,闹作为病家维权行为的正义性也受到质疑。这时医生变成了在危险面前无法保护自己的弱者。作为新的受害者,他们开始获得同情并积累起道义资本,最终让他们可以行动。他们上街抗议,在媒体上发表意见,推动政府打击医闹,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扭转医患间的权力关系。但是医患间的权力关系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影响,政府对闹的容忍或打击直接影响到医患博弈的结果。本文对当前医疗纠纷分析中过度注重经济利益的视角作出补充,通过分析医患间情感和道义的博弈,指出医患双方行动中的结构性困境,希望对未来纠纷的解决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道德和权力是一对矛盾概念,道德是疲软的,而权力则是强硬的.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以国家和个人追求的最高目标--善为出发点,使道德和权力联系起来,让道德运河选择权力.这样,道德就成了他政治学的核心,同时他也就把整个城邦治理的重点放在了个人美德的教育上.这与我们现在一贯流行的思想是大相径庭的.他的这个思想直到现在还是有很积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道德责任的伦理学基础在于道德责任,道德责任不仅是自由意志(或者说控制权能)的逻辑要求,也是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行政道德责任是权力行为的道德责任,权力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控制;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与公民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对公民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其政治学基础在于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即权力来自人民,权力与责任相对应。行政道德责任恰恰直接表现为对权力主体人民负责的责任,离开这两个理论基础,行政道德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概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影响力概念的提出 ,不是对权力政治的简单否定 ,而是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视野对国际政治关系的重新解读。政治影响力因其不具有强制性 ,因而更能正确反映当今国际政治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相互依存的特点 ,应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在影响与相互影响的国际政治体系中 ,政治影响力在各行为主体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同时 ,政治影响力的追求受到政治资源、国际道义、国际关系模式等因素的制约 ,每一个行为主体只有合理而有效地追求和运用政治影响力 ,才能保持国际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权力与利益--权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和利益是政治学和政治哲学中的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重点论述了权力和利益的内在关系,指出利益关系是权力关系的基础,权力既是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是解决利益矛盾的基本手段,追求利益是追求权力的基本动力和深层原因,利益矛盾是促使权力变异的主要原因。追根溯源,权力问题的许多根子在利益问题上,因此,解决权力的分配、变异和制衡等问题应选择利益作为突破口,以利益的获得和损失作为制衡权力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千年的政治思想史中,对政府信用的探讨一直不绝于耳.西方政府信用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历经马基雅维里的嬗变,到社会契约论时代获得了较大发展.社会契约论从宏观政治的层面阐释了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信托,信用是政府存在的道义基础.进入现代后,经济学研究方法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支,委托代理理论秉承社会契约论的理念,从微观层面对政府信用问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探讨,力求找到克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防范政府失信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道德调节范围的广泛性及其在人类关系性交往中所表现的价值是人类追求道德生活的根源,道德教育的调节功能、导向功能和发展功能是其价值外化的基本形式;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等各种活动都围绕价值而展开,因而,价值是道德活动领域的基本理念,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国家间道义是国际交往中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以平等、正义、和平、民主为价值追求,对国家行为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依据道义规范国际行为的国家,则会占据道义制高点,增强国家软实力,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在战乱频繁的中国春秋末期,先贤孔子提出了“礼”、“和而不同”、“义以为上”、“德不孤,必有邻”等一系列调节人与人、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国家间道义思想.深入挖掘并梳理孔子博大精深的国家间道义思想,不仅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范式的建构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与机制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间交往的公信力等.当然,孔子的国家间道义思想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对调节当前国际社会的纷争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应,然而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思想和文化总是以其无与伦比的厚重底蕴与前瞻性走在了前面.故此,人类社会一步步地走向文明.  相似文献   

9.
动力、权力、能力、魅力问题是中青年干部成长道路中遇到的四个关键问题。中青年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心灵的平衡和谐,着力解决自身动力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追求共产党人理想的实现,着力解决权力运用问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追求认知水平的提升,着力解决自身能力问题;注重自身修养,追求人格道德的完善,着力解决自身魅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许巧巧  石斌 《外交评论》2010,27(6):117-133
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传统中,基督教现实主义是一个特殊的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的"非道德"取向不同,尼布尔等代表人物在重视权力政治与国家利益的同时,始终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作用。他们致力于在权力与道义、秩序与正义之间寻求和谐与平衡,使其既符合政治利益,也符合伦理原则。这种努力在任何时代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从基督教伦理原则和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出发,通过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体系诸层面的伦理道德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和独特的国际政治伦理学说。在实践伦理上,基督教现实主义对战争、核威慑等问题的规范性思考,虽有局限性,也不乏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