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文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制度压力及其他地方政府本身特征因素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影响的模型。通过对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分别揭示强制压力、同行压力和其他政府自身特征因素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压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因素,强制压力和同行压力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扩散正相关,而城市辖区面积的大小和城市行政层级的高低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扩散负相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扩散正相关。上述研究发现对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可为我国培育和推广卓越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资源依赖理论、晋升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服务动机等理论视角述评了目标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并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目标偏差的认知维度不尽相同,对目标偏差的概念化和操作化的处理各有侧重,缺乏对目标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梳理和整体认识。基于此,论文以不同利益相关者给地方政府官员带来的压力为切入点,提出了目标偏差的机理模型和未来研究框架,建议未来研究能够综合考虑体制因素、组织因素、政策因素、领导因素、公众参与和同级地方政府因素等对目标偏差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识别目标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给出降低目标偏差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政策创新?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政府会采纳相同的政策?论文从内部决定和外部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资源、换届选举、面临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外部影响机制对专利资助政策扩散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分析发现,除了以换届为标志的政治周期对专利资助政策的扩散影响不显著外,无论是科技创新资源拥有量还是面临问题的严重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专利资助政策在省份之间的扩散。在外部影响因素中,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事件(加入WTO和颁布《专利法》)会对专利资助政策的扩散产生冲击,而邻近效应和全国扩散模式表现并不明显。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我国地方政府的创新扩散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丰富和拓展西方经典政策创新与扩散理论也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公私合作模式被广泛认为是能够解决城市基础建设资金短缺、管理效率低下的有效措施。论文运用1992—2008年中国地级市基础设施项目数据对公私合作政策在中国城市间的扩散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对比了内生因素模型、制度因素模型和竞争模型对地方政府采取公私合作模式几率的影响;同时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在不同扩散阶段的相对作用,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和政治联系对不同模型效果的调节作用。论文的结论对深入理解中国情境下政策扩散的独特机制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叶姗 《比较法研究》2019,(2):116-130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分时租赁营运非机动车,是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准公共交通服务方式,由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而成。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性质上属于经营性道路运输服务,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使用者付费,不同于由政府投资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市场存在总体投放规模失控、运营维护失时失当、骑行违规停放任意、车辆毁损被盗私占、信息泄露资金挪用等问题,由此可能损害运营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使用者的人身、资金和信息安全权,社会公众的城市道路资源使用权。对于城市道路资源经营性使用(包括静态占用和动态占用)的法律规制可以充分借鉴公共池塘资源理论,据此构建起政府审慎包容监管与企业自律、行业协会自治并行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治理效果受到政府能力、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影响。作为外部监督机制,新闻舆论监督影响着政府自身的态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探讨影响公共危机治理的效果的因素对提高政府危机治理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策认同是政策执行的重要基础,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往往更加重要。论文结合陕西省2021年底暴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计了公共危机事件中政策认同构建的理论模型,并进行网络问卷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包括公众满意度、政府信任、感知政府能力在内的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公众对政府负面舆情处理的及时性感知和满意度也会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论文提出应重视日常工作中公众满意度、政府信任和感知政府能力对于危机管理的作用,同时要特别注意提升公众的主观感知,当负面舆情发生时,政府应积极回应并处理。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有许多基础理论,如公共物品理论假设、外部效应理论假设和博弈理论假设等,用这些假设理论来解释政府的起源,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激烈争论之后,出现了"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将股东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公司价值统合在一个综合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下,应该成为现代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并指导公司治理实践。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舆论监督等外部手段的促进,更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配合。在"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之后,各国公司治理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脱离原来的制度依赖。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层面,社会责任理念的灌注及实现只能选择局部的功能性调整作为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从央地关系的视角认为政策执行偏差主要来自于纵向的分权和地方政府的偏好。论文聚焦于影响地方政府开展机构改革速度的因素,基于对2013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进度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是否依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按时完成改革,对改革进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回归分析,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说明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因素。研究发现: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多的特定政策领域的负面事件、较低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早的上一轮改革完成时间、周围城市较早的完成和省级改革的较早完成有助于当地加快改革进度,也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从性。基于此,论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央通过人事、财政等权力对地方控制的基本情况没有变化,但是地方自身偏好成为可以影响政策的执行偏差的因素。此外地方政府积极保持正面形象、消除负面影响的努力也会影响到机构改革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治理体系增强回应性,但项目失灵的存在提醒我们需要追问技术体系背后的制度根源,尤其是资金管理体制如何影响着项目供给效率。论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基于参与式观察方法所收集到的田野笔记、政策文件及会议记录等一手素材,对一个市辖区的民生创新项目展开政策过程分析。研究发现:区级地方政府在相关因素刺激下会将激励目标转嫁给作为预算单位的基层政府,使得预算单位的预算申报体量超出自身的支付需求与能力,并在支付压力的困境下出现目标替代,最终导致项目供给在回应公共需求上的失灵。基层政府所面临的是一种嵌入性预算约束,是以自身的支付需求与能力为基础进行预算申报。这使得约束的视角从"量入为出"转向了"量出为入",从而拓展了既有的预算约束理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者就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前置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伦理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伦理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组织伦理文化的中介作用和利益相关者压力与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组织伦理文化对伦理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利益相关者压力和权力距离对伦理领导与组织伦理文化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清晰阐述了伦理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作用机制,明确了伦理和文化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帮助,激励企业负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监管的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契约理论表明,公司的本质在于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其与公司之间各契约的联合体。正是公司的这一契约本质为公司的"自治"提供了基础。然而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对作为市场主体的公司进行监管又是必要的。从政府监管的成本分析以及制度均衡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政府对上市公司监管的角色应定位于"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法律等监管方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使公司"合理"自治。  相似文献   

14.
【问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推进节约增效型农业、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关键改革。但地方政策实践中面临农户节水意识与用水方式尚未完全改善、政府部门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尚未良性运行、农业节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尚未充分彰显等系列问题,政策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间产生偏差。政策绩效偏差何以形成?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是什么?如何矫正绩效偏差并增进政策绩效?【方法】以甘肃省10个试点县(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研究样本,对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质性编码,建构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绩效偏差的归因模型。【发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绩效偏差的形成是涉及“利益相关者—政策执行—政策情境”交叠驱动的复杂过程,表现在:1.在主体层面,利益相关者政策认知、偏好和协同行动是决定政策绩效的关键因素;2.在行动层面,任务分解层层加码、政策落实困难是构成导致政策绩效偏差的核心变量;3.在场域层面,政策资源和改革需求等情境要素进一步催化了政策绩效偏差的形成。【贡献】相对于源自政府绩效管理工具性路径下对绩效悖论和绩效损失的关注,本研究的贯穿概念:绩效偏差,则可覆盖公共政策全过程,有更为广阔的研究价值与适用场域。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及相互间逻辑关联的理论模型,为解释公共政策绩效偏差提供新的视角;并从整合政策利益相关者认知与偏好、加强政策执行效能和优化政策环境三个维度提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矫正策略,为地方政府提升政策整体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石明  雷翔  易洪涛 《公共行政评论》2015,(1):29-52,198-199
论文借鉴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7—2011年排污费征收面板数据,对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单位GDP能耗越高、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越高,地方政府满足中央政策目标压力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大,排污费带给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政府政策执行机构数量、环境宣教次数和排污费标准办法细则,以上六个变量都与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呈显著正相关。企业治污成本与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呈负相关。而空气污染指数、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数量和环境来信来访总数未对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产生显著影响。实证结果基本验证了问题难易程度、法规政策和非法规政策变量作为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三大类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陈玲  孙晋 《公共行政评论》2023,(1):144-160+199-200
论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计划政策过程中的国际、国内和地方政府互动,提出了政府间规范秩序(Trans-governmental Normative Orders, TNO)理论和共识治理模型。TNO理论揭示了全球治理背景下中国政策过程的新特征,即将政策目标背后的价值理念和规范作为共识目标,将复合治理机制作为共识机制,将多重规范性秩序作为共识体系。基于对地方和全国两级碳市场试点计划的详细考察,论文总结了共识治理模型三个层面的演进与发展:(1)共识目标从国内改革攻坚演进为统筹全球治理和本国治理秩序;(2)在共识机制层面发展出动员-赋权、试验-反馈、推广-扩散等多类型的政策创新机制;(3)在共识体系层面,以制度建设规范来兼容政策方案多样性、以国家治理规范来调适政策目标多元性、以社会治理规范来消纳政策风险不确定性,最终推动形成国际国内间、央地政府间以及政府与市场间的规范性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发轫于1980年代的标尺竞争理论,现已逐渐成为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制和政府购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分支。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性政府管制工具,标尺竞争扩展了传统的个体管制思路,基于被管制企业与其同行之间的成本对比情况,来决定政府对企业的定价(或购买),从而人为地在那些存在垄断性、信息不对称性、强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领域引入了竞争,极大地改善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机制,提升了政府公共管理的绩效。论文系统考察了标尺竞争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条件,着重梳理了近年来该理论在四个方面的新进展,包括如何克服异质性、合谋的影响、服务质量下降和动态效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是公共事物治理中一个亟需改善的领域,也是一个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复杂治理区域。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奥斯特罗姆及其同事就设计出了用于公共事物治理实践分析的制度分析与发展分析框架。论文在介绍这一框架的基础上,归纳和整合出一个适用于中国实践的城市社区治理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认为,社区的产权结构、产品属性和社群属性等是影响社区治理政策选择的重要变量。具体的社区治理政策应当根据社区的产权结构、产品属性和社群属性等变量的不同而在市场机制、自组织机制、非营利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及其不同的组合等众多的治理策略中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对不同的治理情境开出万应灵药,也才能避免在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大包大揽两者之间来回摇摆。  相似文献   

19.
周琳慧 《法制与社会》2011,(24):176-177
廉租房政策作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的强有力措施至今已实施十多年,但该政策的实施成效却远未达到政策制定者的初衰。本文以府际关系理论为基本视角,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执行廉租房政策的阻滞因素进行府际财政关系,公共行政关系、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四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强化建立合理的府际关系,完善廉租房政策执行的思考,希望能够对当代中国的府际关系和廉租房政策执行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有些公众不参与而有些公众参与公共环保活动?论文从公民自愿主义、大众传媒视角,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数据,分析了客观资源条件、主观心理愿意、社会网络动员、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公共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民自愿主义、大众传媒对公共环保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客观资源条件中的受教育年限,主观心理愿意中的环境关心、环保责任感,社会网络动员中的就业状况、政治身份、社会互动显著正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相反,语言表达能力、环境污染关注显著负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大众传媒需区分为电视传媒和非电视传媒,电视传媒显著负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非电视传媒显著正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上述研究发现有利于拓展公众环保行为理论,为政府提升公众公共环保行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