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0年4月,吉林省集安县麻线公社首次发生了牛瑟氏泰勒焦虫(Theilezia Sergenti)病,于发病牛身上捉到的蜱,经初步鉴定系二棘血蜱(Haemophysalis bispinosa),很可 能是本病的传播者。我国贵州、甘肃、河北和辽宁省已有关于二棘血蜱可传播瑟氏泰勒焦虫的报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于1981年4月赴集安县,同县畜牧局,通化地区畜牧兽医总站协作,通过深入疫区,在摸清该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到发病严重的麻线公社捕捉具有侵袭能力的二棘血蜱,以人工感染的方法研究二棘血蜱对瑟氏泰勒焦虫的传播能力。并在试验中对虫体形态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二棘血蜱(长角血蜱)在牛体吸血寄生时,将瑟氏泰勒焦虫病原体传给易感牛体后,导致发病的。 该病最早由Bn、Yhcrmo,3,和H.A.ⅡOXTOpeB于1930年在苏联境内发现,1960年以后在我国贵州、甘肃、陕西、青海、辽宁、吉林、河北等省也陆续见有报道。近年来,该病流行面积逐渐扩大,对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严重。为防治本病流行,我们于1983~1984年开展了牛瑟氏泰勒焦虫病药物治疗试验,采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较为系统地观察了药试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磷酸伯氨喹片杀虫效果最好,治愈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予西伏牛山区,为我省养牛数量较多的县之一。牛焦虫病从1966年确诊以来,病型不断变化。1981年以前,当地以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发病率较高,1982年以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今年,该病约占焦虫发病率的90%以上,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由于病程长,患畜机体消瘦,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的。 (一)对卢氏县瑟氏泰勒焦虫传播者的初步看法 据文献记载,苏联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是二棘盲蜱,国内材料报道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有长角血蜱和二棘盲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1年组织河南省畜禽寄生虫普查时对卢氏县蜱种类的鉴定为: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和微小牛蜱。我们从临床检验结果来看,瑟氏泰勒焦虫和双芽焦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Ykt6基因在蜱体中影响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果,通过长角血蜱实验室培养株和野外株,评估Ykt6蛋白对东方泰勒虫侵染长角血蜱过程中蜱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对东方泰勒虫感染率等指标的生物学效果。结果显示,Ykt6基因参与了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Ykt6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密切相关,当该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时,东方泰勒虫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野外长角血蜱个体具有Ykt6基因的突变,导致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这一发现提示,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是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之,Ykt6基因对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Ykt6基因的功能和变异,可以深入了解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控制东方泰勒虫入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将有助于保护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青海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1978)和王奉先等(1980)先后报告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nesis)是青海一些地区羊泰勒焦虫病的传播媒介蜱,随后甘肃省甘南、兰州地区和临洮县羊泰勒焦虫病流行区的传播媒介蜱亦认为是青海血蜱。有的报告认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是疑似传播者。关于此两种蜱的生活习性,也有人作过研究。 在宁夏南部泾源、隆德两县羊泰勒焦虫病流行地区,青海血蜱大量分布;此外,疫区内侵袭羊的蜱尚有森林革蜱,在草场和羊体上出现的数量远不如前者众多。为确定宁夏疫区内  相似文献   

6.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环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有两条带,但瑟氏泰勒虫的迁移速度要比环形泰勒虫的明显的快。  相似文献   

7.
泰勒虫引起的泰勒虫病作为危害畜牧养殖业的重要血液原虫疾病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调查清楚某地域泰勒虫流行对于该病的早期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位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交汇处的庆阳地区蜱虫分布的调查,并进一步进行了蜱所携带的泰勒虫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庆阳地区蜱虫优势种以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为主,兼有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青海血蜱(H.qinghaiensis)的分布。其传播的泰勒虫主要是瑟氏泰勒虫(Theileria sergenti),东方泰勒虫(T. orientalis),环形泰勒虫(T. annulata)以及感染羊的吕氏泰勒虫(T. luwenshuni),尤氏泰勒虫(T. uilenbergi)等,此外还有泰勒虫未定种(Theileria sp.)的寄生。统计显示在收集的300头份牛血液中瑟氏泰勒虫感染率高达74.58%,东方泰勒虫感染率72.36%,环形泰勒虫感染率12.54%。收集的200头份羊血液中吕氏泰勒虫感染率63.58%,尤氏泰勒虫感染率53.62%。而长角血蜱感染泰勒虫的感染率高达87.76%,小亚璃眼蜱感染率为47.62%,青海血蜱感染率46.43%。由此可见,庆阳地区蜱虫分布虽然较为单一,但其传播的泰勒虫病原具有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家畜还是蜱虫对于泰勒虫的感染均较高。这为当地的该疾病的防控带来了挑战。因此,加强当地家畜饲养管理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杀蜱也是防控泰勒虫病极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甘肃省永靖县的麻点璃眼蜱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试验羊体内未发现羊泰勒虫;用其饱血雌虫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感染羊,收集饱血若虫,再用其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被叮咬羊体内也未查出羊泰勒虫,证明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张家川和永靖县的青海血蜱经人工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自然感染羊,收集饱血幼虫蜕皮后,用其若虫叮咬健康羊,40 d后在被叮咬羊血片中发现羊泰勒虫,但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羊体的青海血蜱成虫、若虫、幼虫同时叮咬健康羊,18 d时在试验羊体内发现羊泰勒虫,试验羊表现贫血、黄疸、稽留热、肩前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出现心包积液,肝、脾、肾肿胀及出血的典型病理变化.由此确定,甘肃省的羊泰勒虫是由青海血蜱传播的.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流行情况,分别采用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和PCR方法对采自延边地区的206份牛血液样本进行了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CR检测的阳性率为62.6%,显著高于血涂片染色镜检法检测的阳性率(17.5%)。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PCR检测的206份血液样本进行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品种及饲养方式的比较;结果,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品种之间瑟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和不同饲养方式之间牛瑟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0.
对图们江下游部分牧场黄牛体表寄生蜱调查表明,该地区的蜱有血蜱属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和硬蜱属全沟硬蜱(Ixodespersulcatus),2种蜱分别占93.21%和6.77%;黄牛的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为121~3270只;在2个硬蜱生境地带2种蜱的分布基本相同。当地优势种长角血蜱在宿主体表的分布无规律性,但以宿主前躯寄生数量较多。长角血蜱的若虫、成虫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盛期,这与该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发病季节一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用其作为抗原物质,注射易感牛体后,可刺激有机体产生抗环形泰勒焦虫病的保护性抗体,并能有效地预防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这已经通过试验和在生产中大批推广应用后,取得明显免疫效果而证实,然而这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效能,仅在预防环形泰勒焦虫病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对于免疫泰勒属中的其他种(牛瑟氏泰勒焦虫)能否起到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考虑在家畜原虫学的免疫中,在同属异种中通过一种虫苗,能在同  相似文献   

12.
将实验室培养的小亚璃眼蜱 (Hyalommaanatolicumanatolicum )和亚洲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asiaticum)清洁幼虫和若虫饲喂于感染环形泰勒虫的牛体 ,收集饱血幼虫和若虫 ,用所孵化的若虫和成虫感染试验牛。结果显示 ,小亚璃眼蜱幼虫、若虫阶段感染 ,所发育之若虫、成虫均可传播环形泰勒虫 ;而亚洲璃眼蜱各阶段的传播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我国分离的3株牛瑟氏泰勒虫P32基因序列,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牛瑟氏泰勒虫P32表面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牛瑟氏泰勒虫辽阳株、宁县株和汶川株的P32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纯化后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将经PCR鉴定和EcoR Ⅰ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这3株牛瑟氏泰勒虫P32基因片段长度均为875 bp,编码283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辽阳株与宁县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4%,汶川株与这2株的同源性分别是92.1%和91.9%,而我国辽阳株与日本株(AB016280)、俄罗斯株(AB016279)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8%和99.6%.  相似文献   

14.
巴贝科 (Babesiidae)和泰勒科 (Theileriidae)的原虫统称为梨形虫 ,属顶复门 (Apicomplexa)、梨形虫亚纲 (Piroplasmasina)。由上述 2个科的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梨形虫病。以前的分类将其隶属于孢子虫纲的血孢子虫目 ,故称其为血孢子虫和血孢子虫病 ,又称焦虫和焦虫病。梨形虫由蜱传播 ,有些种的病原性弱 ;有些种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能引起家畜发病甚至死亡 ;有些种对动物的致死率很高 ,因而对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威胁。笔者就已确认的甘肃省家畜的 4种巴贝虫 (Babesia)和 6种泰勒虫(Theileria)作一简要综述。1 巴贝虫和巴贝虫病1.1…  相似文献   

15.
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饲喂于牛体,观察了成虫、幼虫、若虫在实验室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周期及滞育现象;通过蜱传播试验证实,残缘璃眼蜱饥饿幼虫、若虫吸入病原,其蜕化之若虫、成虫能将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传播给敏感动物,而幼虫阶段吸入病原,如若虫阶段在兔体饱血,所蜕化产生的饥饿成虫不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16.
利用病原检查法对我国26个省(区)的3184头牛进行了牛蜱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和边缘边虫7种病原。双芽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感染率为0.97%~1.5%,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牛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38%~56.66%,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大巴贝西虫分布于河南、甘肃、辽宁、新疆等省(区),感染率为16.65%~4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和刻点血蜱。环形泰勒虫分布于宁夏、新疆、内蒙、甘肃等省(区),感染率为17.24%~35.30%,媒介蜱为残缘璃眼蜱。瑟氏秦勒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感染率为34.67%~10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突变泰勒虫分布于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区),感染率为45%~55%,媒介蜱为刻点血蜱。边缘边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0%~79.31%,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特异、敏感地检测牛瑟氏泰勒虫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牛瑟氏泰勒虫MPSP基因(GQ180198.1)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牛瑟氏泰勒虫的二温式PCR方法。该方法与犬新孢子虫、猪支原体和弓形虫RH株均无交叉反应,能检测到的最低DNA含量为1.7pg/μL。结果表明,该二温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为牛瑟氏泰勒虫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牛环形泰勒焦虫补反抗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报道,补体结合反应(CF)是动物和人感染原虫后出现的一种比较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 ( 1966)用环形泰勒焦虫红细胞型虫体作抗原。检测了实验感染环形泰勒焦虫牛的补反抗体,对补反阳性牛进行攻蜱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牛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P.Hooshmand-Rad等(1971)利用环形泰勒焦虫组织培养物作抗原成功地测定了牛体注苗后血液中的补反抗体。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19.
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病是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虫体经缺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传播给牛体后,在肝脏、脾脏和淋巴结内发育成裂殖体(schizont),即柯霍氏小体(Koch's bodies),然后侵入红细胞形成配子体(gameto-cyte),可引起牛只严重发病,甚至死亡。裂殖体具有很强的病原性和免疫原性,目前,通过细胞培养方法,已能使裂殖体长期地在体外生长,为进一步研究虫体的生长繁殖特性和环形泰勒焦虫病的疫苗免疫,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对健康羔羊注射贝尼尔制备的缓释剂,注射液后2个月和3个月分别用感染羊泰勒虫的青海血蜱成蜱进行攻击,结果对照组羔羊全部发病,贝尼尔缓释剂注射组未发病,证明贝尼尔缓释剂能有效地预防羊泰勒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