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除了知识水平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之外,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教育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则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对大学生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统计分析法和图像解析法等方法,结合体操项目的发展规律,对高水平体操专项运动员的运动机能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世界体操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遵循项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体身体机能规律,探索体操训练的思路,以促进体操专项运动员的训练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使体操训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重视科学化训练,运用身体机能检测方法以控制运动负荷和恢复,合理安排膳食;为以后在运动训练实际中更好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乡音》2021,(2):56-56
减肥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许多人却认为只有有氧运动才能减脂,而无氧运动只能塑形。那么,这种说法对吗?首先,如果想减脂,就需要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消耗能量的。人体能量消耗主要有3个部分:一是基础代谢,指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二是日常消耗,即除平躺外,吃饭、工作、走路等正常活动消耗的能量,这是因人而异的;三是运动消耗,指一次运动所产生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4.
五个不同运动阶段大学生身体活动量表现有其差异,以运动阶段分类量表将研究对象归属于五个不同运动阶段组别,以三日回忆记录法问卷为工具,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入学男生处于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运动阶段的占43.33%;五个不同运动阶段的研究对象在平时、平时中重度与三日中重度身体活动量的表现上均具极显著差异;在假日休息时间,学生的身体活动量较少,一般不会去从事规律运动,因而在授课时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尤其更应鼓励其在假日积极从事规律运动。  相似文献   

5.
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警察体育是一种健全警察身体的基础教育活动,是发展警察体能、增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体育训练活动,具有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的属性。警务技能是一种增强警察职业技术的能力的应用教育活动,是警察掌握职业技术,增强实战技能,提高战术意识,满足警务活动需求的技能训练活动,具有应用学科和应用教育的属性。前者是以身体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后者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的应用教育。两者既有鲜明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生活环境无障碍生活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环境,包括起居、移动、排泄、洗浴、穿衣、进餐等活动。而生活环境无障碍,指残疾人能够自理生活。ICF活动[注]和参与关于生活自理活动有这样的描述,自己清洗身体,护理皮肤等身体各部,控制二便,穿脱衣裤及鞋袜,使用餐具及进餐,用杯子或用吸管喝水,照顾个人健康以确保身体舒适,控制饮食等。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受到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中往往忽视对水液的补充,造成运动中活动能力的下降,甚至健康遭到损害的不良后果。在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因为人们对在运动中补液认识不清,存在某种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认为在运动当中循环组织系统存受着巨大的负担,这时补充水液造成血液循环的容量增大,进一步加大了循环系统的工作强度影响了运动能力,所以不主张甚至严禁在运动当中补液。即使在运动当中补液,也是一种被动补液即感到口渴以后才补液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补液的问题虽然在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等学术上得到广泛肯定,但在身处体育运动中的人们依然忽视了该问题,即使是在竞技类体育训练当中,仅只是对在马拉松、自行车等超长运动耐力项目中强调补液,但对于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性运动项目补液的意识较为淡漠。 1.脱水对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汗液的排泄是运动当中水分流失的主要途径。水起着维持体温,平衡身体内外温度的作用。人体散热有四种方式即: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其中蒸发是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人体的皮肤不断排出汗液。有的汗液一经泌出即行蒸发以至察觉不出来,故称不显汗。(一昼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在中国的首都北京胜利闭幕了。我作为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中的一名田径队员,最深的感受就是通过体育锻炼使我们受损的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这也是远南运动会最终意义之所在。就拿我们脑瘫运动员来说吧,因为是运动神经受损,所以运动肢体的功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肢体运动不灵活,协调性差,严重者一动也不会动。但是,通过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刻苦训练和比赛,我们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的17名脑瘫运动员,大家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提高,肢体障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硬地滚球是本届运动会的14个大项之一,专为脑瘫CP1-CP2级运动员设立。运动员拿球向中心球投去,投得离中心球越近者为胜。此项运动的目的是使运动者的肢体活动与协调功能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9.
《云南人大》2007,(12):46-46
一忌骤然降温,人体运动后,身体发热,如果骤然降温,可能引起生理机能的紊乱而导致神经系统失调,招来疾病。  相似文献   

10.
<正>公安院校的学员在警技训练中,由于不懂得基本的生理学知识,常常造成软组织损伤、出血、骨折、甚至休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了解一些运动生理学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运动技能的形成有一定的生理学规律。所谓运动技能的实质是条件反射的形成。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反应是生命的特征之一。人体运动时,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警察体能训练是一种把人体运动变得简单而不复杂化的健身活动和练兵活动。在发展体能中,健身活动主要以维护警察身心健康为目的,练兵活动则以提高警察战斗力为目标,两者兼顾有之。新编《警察体能训练教程》的立意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服务;学会科学健身锻炼,满足整个警察生涯的需要;加强警务素质训练,为提高警察战斗力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知     
《小康》2009,(8):12-12
新发现 多晒太阳可倒时差 世界各地到处飞的人存在需要倒时差的问题。因为人体有生物钟,当外界的昼夜不符合一个人的生物规律时,人会觉得疲劳、易怒。国外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到达一个目的地后,可以多晒太阳。光线对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户外的自然光线,有助于旅行者建立新的节律。因此,当你进入时区不一样的国家和地区时,要在户外自然光下多活动。同时及时补充水分也能减轻身体不适。  相似文献   

13.
人体之歌     
<正>人体是一本无字的书,记录了人类年轮辗转的轨迹。人体是一幅多彩的画,是品味美丽人体高尚、典雅的视觉盛宴。人体是一部立体的解剖学"教科书",永不停息地解读着其中的奥秘。"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见证了人体发生所走过的历史足迹。骨肉相连是对运动系统的真实写照,挺拔秀丽的身躯,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昂首挺胸的姿态,展示出人体的生机和活力。坚硬的骨骼隐藏着轰轰烈烈的拆除与重建活动,灵巧的关节进行着复杂而神奇的运动。健美的肌肉担负着运  相似文献   

14.
韩桂玲 《前沿》2010,(4):44-47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身体看做是意识与创造活动的一个令人烦恼的障碍,认为在进行科学发明和发现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心灵(大脑)的思考、理性的推算,而不是将心灵和肉体、理性和感性、逻辑和非逻辑整合化一的身体。与此相反,后现代哲学家赞美身体,认为身体就是一股活跃的和升腾的生产力量,是一部永不停息的生产机器,生命的最高点就是由身体所拥有的类似感知、记忆、构思、想象、创造、发明、褶皱、开启等功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马哲"①面向现实、回归现实生活的问题,其实是哲学家如何自觉地感悟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有效阐释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问题;进而是以实践为中介和契机,推动"马哲"与生活的辩证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的问题。哲学家要做到这点,需做好立足现实实践,反观历史逻辑,达到对历史与未来的哲学贯通;以实践为纽结,汇聚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在这种矛盾运动和双向深化中,感悟哲学;按照实践的本性和规律去理解哲学与生活的辩证运动,创造性地诠释生活,建设性地展开生活;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深入现实与历史,汇通科学与人文,在时代的整体语境中综合创新。"马哲"需要以自己的方式"远离"生活,即对生活采取一种超然的和冷观的态度。"马哲"还需要"归元",需要向"第一原理"层面下功夫,需要追求客观普遍性。哲学家应独立地思考生活,自由地和创造性地诠释生活。  相似文献   

16.
九种能增强心血管功能的运动张日鉴一、舞蹈舞蹈这项活动可保持身体匀称。这种娱乐式运动常可代替一般过于剧烈的冲击、弹跳式运动,不容易造成身体损伤。通常每跳10分钟的舞蹈约释放60至90卡热,这要看活动的强度而定。二、滑雪越野滑雪亦可避免负重受到损伤。它需...  相似文献   

17.
夏天是一个容易生病的季节,稍有不慎,便会给身体带来不适,影响工作、生活,因此夏天来了,切记要做好保健工作,注意以下禁忌,安度盛夏。一忌饮食太清淡。夏季,人体不但需要损耗大量的液体,还要消耗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因此,除补充水分外,还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以补充人体损耗。  相似文献   

18.
国内的身体美学研究主要有三条路径:其一是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身体凸显现象进行文化批判的或政治学的研究;其二是发掘中国古典哲学及美学中的身体理论资源,从"身体"的角度重新理解和阐释它们;其三是对身体美学自身的研究对象、理论内涵等进行论证梳理。身体美学作为一种致力于反抗意识美学的学术话语,应当以身体作为主体来探讨身体本身的活动的审美性,但也绝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和活动,而是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学界关于身体美学的研究启示我们,身体作为主体的活动是一种对世界具有创生意义的活动,社会、文化的基础就在于这种身体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就业与保障》2008,(1):100-100
传统养生学强调,人体要“顺应自然”:即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要与大自然的变化相一致.并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  相似文献   

20.
健脑益寿法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而脑力运动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一五一八——一五九三年)指出:"脑为元神之府".中医的"神"是精神活动的总称.脑神的健旺与否,直接影响着机体的一切活动.所以古代的一位养生家说:"神强必多寿」.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统帅着身体系统和器官的一切功能活动,使其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可见,大脑功能强盛是人体健康的前提.如何保持大脑健壮呢?中医认为,勤用脑是保证大脑健壮的重要途径.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养生家曹慈山指出;"学而不因老而废",就是说人到了老年也要不间断地学习.从生理学来讲,大脑到了老年逐渐萎缩,但经常用脑可延缓大脑衰老,这就是所谓"用进废退".经常勤奋用脑,输入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就充足,脑细胞的发育就会加强,活力就会增强,衰老的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