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师楠 《法制与社会》2012,(3):136-137
政府雇员制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政府聘请临时性的雇员,从而以更少的行政成本向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中,西方国家采取政府雇员制这种新的用人制度对传统的公务员制度进行变革;2002年起,我国一些省市开始试行政府雇员制,将其作为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重视。本文将从中外政府雇员制的实践情况着手,比较分析中外政府雇员制存在的差异,从而提出我国地方政府政府雇员制发展的几点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雇员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雇员制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自发尝试的一种引入市场化、契约化理念的新的人事制度。我国学者对这一制度的研究正在不断细化,但至今还没有被系统梳理过,本文尝试从政府雇员制的利弊、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的比较、政府雇员制的实践状况、国外政府雇员制的介绍以及政府雇员属性五个方面对理论界各方观点作一回顾和评述,理清我国政府雇员制的研究纹路。  相似文献   

3.
浅议目前的中国政府雇员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涛 《行政与法》2004,(12):11-13
政府雇员制是一项全新的政府用人制度。本文总结了目前政府雇员制尝试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政府雇员制产生的动因,重点分析了政府雇员制的利弊,提出政府雇员制只是一种无奈的解决方案,指出真正解决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公务员录用、考核、薪酬等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政府雇员制作为一项政府人事改革制度在我国还处在初始阶段,各项相关的制度、程序、法律法规都不完善,因此对政府雇员制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进行梳理和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府雇员制的内涵出发,进而论述了当前我国建立政府雇员制的障碍性因素,最后提出,应将政府雇员制制度化、法治化,确立公务员制度的主导性地位,使政府雇员制度与现行公务员制度接轨。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吉林省率先实行政府雇员制以来,许多地方政府相继进行了尝试。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政府雇员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来说,政府雇员制的施行并没有起到预想的"鲶鱼效应",反而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这一"西方舶来品"在中国政治体制下的"水土不服"。本文拟从"颜兵离职"这个案例分析入手,反思我国政府雇员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解决之策:即采用替代途径,缓行现行的政府雇员制。  相似文献   

7.
王丽 《行政与法》2008,(9):14-16
政府雇员制引进了市场化、契约化的观念和做法,是政府用人制度的创新与突破.但是,目前中国的政府雇员制还处于试行阶段,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它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这一制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完善雇员考评体系,完善井推行"政府雇员公司"制度,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唐睿 《行政与法》2013,(9):11-16
自政府雇员制在我国施行以来,学界对其在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这些讨论大都缺少实证材料支撑。本文在对上海市公安文职制度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公安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回归模型。用以分析影响政府雇员制的诸多因素。模型结果表明:雇员工作的制度设置、薪酬设定、晋升制度以及与公务员的待遇差距等因素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变量显著。因此,在提高政府雇员制功效的问题上。应主要改善这些受到显著影响的制度设置,以提高雇员工作满意度。进而保障政府雇员制功能的发挥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试行政府雇员制,同时提供了高额的薪酬。目的是想在争夺高端人才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想发挥高薪对政府雇员的激励作用,但是高薪真的能在人才竞争中获胜并产生激励作用吗?本文尝试回答了该问题并提出高薪的作用有限,不能单靠高薪发挥作用,要改革我国的政府雇员的薪酬体制,尝试换用其它方法实现政府雇员制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试行政府雇员制,同时提供了高额的薪酬.目的是想在争夺高端人才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想发挥高薪对政府雇员的激励作用,但是高薪真的能在人才竞争中获胜并产生激励作用吗?本文尝试回答了该问题并提出高薪的作用有限,不能单靠高薪发挥作用,要改革我国的政府雇员的薪酬体制,尝试换用其它方法实现政府雇员制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职工持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红 《时代法学》2003,1(2):80-102
劳动力和资本结合创造了剩余价值 ,职工也应当和股东一起共享剩余索取权 ,职工持股是实现职工剩余索取权的手段。西方国家职工持股的实践证明 ,职工持股制度可以缓解劳资矛盾、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国企改革中推行内部职工股制度 ,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借鉴日本的职工持股会持股制度 ,应是中国职工持股制度的恰当选择。制定统一的有关职工持股会持股的法律是规范和推进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执法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服务型政府是现代民主国家政府追求的价值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应有的基本品质。针对目前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必须从转变执法观念、重塑执法职能、改革执法体制、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及完善执法矫正机制等方面进行行政执法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政府诚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已为人们广为熟知,公法中的政府诚信原则在二战后的发达国家也纷纷确立(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本文主要对政府诚信的主体、客体及载体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政府诚信的基本法律框架,以塑建现代责任政府形象,保障相对人的正当权益,以完善我国行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蒋大兴 《法律科学》2001,(2):94-112
我国未来的职工持股立法应当兼采公司法调整和单行法调整并行的模式,统一规范各类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的职工持股,采取"国家、企业帮助为主,职工个人出资为辅"的立法政策解决职工购股资金来源问题;在设置职工股时,职工优先股的设置与否应当由企业自决,应肯定并严格规范预留职工股的设置;职工股权应采用间接行使的原则,应当严格限制职工股的流转,避免职工持股制度的解体和引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成功运作是以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机制,对契约、形式、规则重视的理性主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强有力的政府调控能力为前提条件的。而我国法制不健全、市场体制发展不成熟、第三部门还难以担负起公共服务重任的现实要求我国政府在政策法规的建设、服务资源的公平配置、市场化过程的监管和非政府组织自治、自理能力的培育方面发挥积极的功能,建立起企业家型政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1993年开始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这标志中国政府人事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成为当代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但是,十余年来中国公务员制度还处于暂行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本文从人力资本运营这一角度来阐述政府部门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盘活人力资本存量,以此来推进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向更高一级迈进,以达到增强活力、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深得人心,法治政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但何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政府,似乎遥不可及,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而产生。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如何将其置于现实的法治实践中进行考察,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用比较法学、实证法学等研究方法就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政府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政府的评价标准,是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展开和延伸,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政府实现程度的标尺。评价一个国家法治政府的实现程度包含四个方面的标准,即法治政府的价值标准、职权范围标准、行政体制构造标准和依法行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电子化政府热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洁 《行政与法》2004,(8):76-79
目前,电子化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自1999年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地政府电子化已有所推进,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较低,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政府电子化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电子化政府的涵义、特征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借鉴西方国家法制和历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行政效率,确保电子安全等有效措施,以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应当依循法治化的途径,具体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要贯彻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和理念,落实"三优先原则";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梳理政府权力;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不符合标准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府权力进行调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