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的美国大选是“全球选举年”的重中之重。里克·桑托勒姆退出角逐,纽特.金里奇和罗恩’保罗的弱势使得米特。罗姆尼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几无悬念。罗姆尼赢得共和党预选的原因在于其雄厚的竞选资金、共和党人的广泛支持、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对竞选策略的恰当运用。笔者认为,在2012年末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连任优势明显,但罗姆尼逆势翻盎的希望仍在。  相似文献   

2.
总统选举人制度是美国宪法确立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总统选举制度,即总统既不是由国会选举,也不是由普选产生,而是由选民选出的总统选举人选举产生。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总统选举人制度虽然丧失了其独立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但在决定总统竞选策略和总统选举结果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美国政党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通过政党的标签和认同作用,划定了两党总统候选人特定的选民群;再利用其历史形成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强大的筹资能力,强力支持他们感兴趣的总统候选人,对美国总统选举产生很大的影响. 了解美国政党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总统选举,有助于预见美国总统选举,从而有利于把握美国政治的脉搏.  相似文献   

4.
中美建交2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中美关系不时出现波动和挫折。这种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波动,同美国定期的总统选举有密切关系。每当美国进行总统竞选时,美国对华政策都会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其后果往往是引起中美关系的波动,甚至使中美关系成为竞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说明美国是最喜欢用武力处理国际关系的国家。战争的伤亡会影响美国的民意,反战的民意进而会影响政策的实施,甚至影响总统竞选连任,但不会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体现了美国民众对其过去四年执政成绩的肯定。未来四年,奥巴马会基本延续其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方针政策,并在一些问题上力图有所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变,亚太地区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将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继续下去。美国将进一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斗争,推进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进程。美国将全面推动美俄关系的发展,并始终关注朝核问题。然而,目前美国的国内、国际局势并不乐观,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将受到诸多挑战。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造成了大量矛盾,对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施政将造成不利影响。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美国希望利用北约主导全球事务的构想很难实现。西亚北非地区的不稳定局势牵制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未来阿富汗的局势将不容乐观。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新任期内的外交目标很难完全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将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7.
周琪 《外交评论》2013,30(1):50-64
奥巴马总统在连任之后不仅仍将面临一个政治上严重分裂的美国公众,而且面临着一个民主党不占优势的国会,这将使他的第二任期在解决避免坠入"财政悬崖"、实施医保改革法、推动气候变化政策以及制定新的移民法等国内问题方面遇到极大的困难。在对外政策方面,奥巴马政府将继续把战略重心放在亚洲。文章对促成奥巴马政府做出战略调整的各种因素、其亚太战略的延续性与新变化以及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奥巴马政府进行战略"再平衡"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纵观美国总统竞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竞选成功者背后媒介特别是新媒体的力量,特别是最近的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新媒介发展中有一个不变的起决定作用的线索,就是新媒体与人的行为的互动关系,这个复杂的互动关系中最重要的和核心的是:新媒体为人们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可能性和工具,人们利用新媒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新媒体具有一种改变社会结构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医改:根由、路径及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医改是一个周期性发作的世纪难题,它成为了多任总统艰辛尝试的一项政治任务。美国医改是集中反映美国政治博弈和社会观念与医疗体系交互作用的典型案例。本文追踪并分析奥巴马新医改法案通过的过程及内容,提出奥巴马新医改的实质是体制性冲突及其弥合。美国医改的问题与中国医改的问题本质并不相同,但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总统竞选过程耗资巨大,竞选经费逐年攀升。美国政治选举过程对于金钱的旺盛需求,使美国富人阶层通过向总统候选人提供竞选资金,从而影响美国政治经济决策成为可能。同时也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实质是服务于特殊阶层的金钱政治。由于金钱政治旨在维护和扩大特殊阶层的利益,不仅违反了美国民主政治中"人人平等"的原则,导致国家政策并未反映真实民意,而且为美国社会和国家治理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樊吉社 《外交评论》2009,26(1):20-24
白宫新主人奥巴马竞选时期的主打口号是“变革”(Change),“我们可以相信变革”(Change We Can Believe In),“我们需要变革”(Change We Need),不仅国内诸项政策要变,美国的外交安全政策也是如此。具体到军控和防扩散这个敏感、紧要的政策领域,新总统为什么要变革?“变革”什么呢?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竞选中的政策宣示?的确,美国面临着军控和防扩散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而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取向比较明朗,应对之策趋于成型,只不过新政府的军控政策仍将面临诸多难题或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在竞选中的一系列言行均可通过广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加以剖析.特朗普在竞选中能够正确区分"敌""我""友",明确"联合"与"斗争"的具体对象;熟练运用新媒体的即时互动性和广泛影响力,通过包容"多样性"来谋求与多数中间选民的"一致性",打好"求同存异"牌,展现了个人"真诚"的形象,宣传了竞选理念;从经济、政治、安全、族裔平等诸方面提出了照顾"同盟者"利益的策略,为成功竞选和就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历届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宣扬美国民主,并试图使美国民主成为世界的仰慕对象。然而无论从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文本来看,还是从美国国内发展史、美国外交史看,美国式民主都具有片面性,那种认为只有美国有人权的观点是狭隘的,此外,推行所谓人权外交,将其价值观强加于别国,是单边主义的表现,不是人权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选举政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其独特产物的选举团制度(electoralcollege) ,深深影响着 2 0 0多年的美国总统选举 ,保障了美国政府政权的平稳交接 ,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缺陷。缺陷主要表现为可能出现所谓的“少数票”总统 ,与民主化的要求相背离。这主要是由于选举团制度在结构与规则方面的毛病 ,导致选举人票数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选民票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选举团制度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和改革的压力 ,但由于历史与理念方面的原因 ,想彻底改变也非常不易。  相似文献   

15.
第二届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趋向刘建飞1996年11月5日,美国现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他的竞争对手──鲍勃·多尔,从而成为52年来第一位连任美国总统的民主党人。克林顿连任总统后,在对华政策上将来取怎样的举措,中美关系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失去总统宝座8年之后.有黑人血统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代表民主党一举夺回执政权力。民主党人重新成为白宫的主人,美国人民迎来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与信仰保守主义的前共和党政府不同,民主党是信奉自由主义的政党。保守主义的共和党认为,为了确保公民自由,政府不能过多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自由主义的民主党则深信,美国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如此之严重,如此之深刻,非得政府出面参与解决不可。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平等、公平的理念体现的"两个正义原则",既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提高了黑人选民在选举过程中的政治参与程度。而正义原则的不断发展也将会促进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愈加地趋向于公正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权力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统与国会外交权力的角逐有着制度、法律、权力制衡规律和总统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这种权力之争表现在总统外交权力的扩张与美国国家利益的扩展相伴随、两者的外交权力在不同的时期作用力有所不同、两者外交权力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外交权力在两者之间摆动不会偏离权力制衡这条主线以及两者的外交权力要受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五个方面.虽然总统与国会在外交权力上有竞争的一面,但是两者相互支持与合作的一面也不容忽视,这一趋势在美国新政府中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菲尔 《人事天地》2008,(6):14-14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是美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他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在美国,像安德鲁·杰克逊一样,他也已成为了时代的符号,是清新、阳刚政治风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面对反恐战争的烂摊子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奥巴马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一如其在总统选举提出的“变革”旗号,在继承前任政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2009年奥巴马在加纳议会的演讲将美非关系重新定义为“基于共同承担责任和相互尊重基础”的伙伴关系,并确立了对非合作重点领域。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即将结束时首次出台“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美国在非洲的核心利益并调整了对非合作重点领域。奥巴马当选连任后即对非洲三国进行访问,体现了非洲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总体地位有所提高。其原因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安全、经济和国际竞争层面对美国的重要性上升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