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起诉资格是环境公益诉讼得以启动的关键,建立在起诉资格前提之上的起诉主体顺位设计是对最优起诉主体的探寻,在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协调诉权冲突以及保障环境公益诉讼实施效果等方面均有所裨益.通过最强公共利益标准与诉讼经济标准的衡量,将检察机关定位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第一起诉顺位,环保社会组织和公民分列第二、三位.对环境公益诉讼顺位设计标准的把握应当灵活,契合当下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实践.不同顺位之间的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应相互协作,合力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救济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起步较晚,对起诉资格的研究比较匮乏,自上而下的环境立法显然对起诉资格的选择设置了障碍.拓宽研究视野,我们看到美国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起始之处和发展的老牌劲旅,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大量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遭受“实际损害”作为其起诉资格的标准.本文拓宽视野,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为我国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鄢斌 《科技与法律》2014,(2):296-312
美国公民诉讼大致可以分为公民环境民事诉讼、公民环境行政诉讼和以自然物为共同主体的环境公民诉讼三类,其主体资格认定基本遵循了以"事实上的损害"为依据的原则,同时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规定于宪法中,确立并保障了环境保护组织的诉讼地位。我国当前正在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采单一诉权模式,将公益诉讼之诉权赋予给环保组织。由于公民环境权并未在立法中具体化,同时对诉讼主体之资格认定也缺乏明确规定,实践中面临环境公益诉讼之基础权利不足和司法机关对诉讼主体资格难以判断的问题。司法实践中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可尽快出台相应法律解释,在借鉴美国经验基础上,打破传统诉讼法对主体资格的禁锢,构建环保组织及其成员与公民分设诉权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显得尤为必要,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立法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开启了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大门,但是条文的过于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对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认定仍然争议很大。起诉主体是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项制度的必--件,起诉主体资格不能确定严重制约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笔者结合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发展经验,在分析国内环境公益诉讼主要原告主体范围的基础上,初步认为我国在现阶段乃至较长一段时期内赋予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5.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锋 《政法论丛》2010,(3):63-7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实现对自然权利维护的有效途径。实现对自然权利的司法救济,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原告起诉资格的适当放宽,允许公众为了自然的权利而向法院提起诉讼。鉴于我国环境诉讼中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我国环境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立法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M.C Mehta律师诉印度政府及机构恒河环境公益诉讼案,可以看到印度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起诉资格的放宽,支持起诉机制的确立和司法能动主义的充分发挥等做法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巨大推动作用及产生的问题。其对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和环境公益诉讼的正常运行均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国家要为司法在促进行政机关环境执法和保护环境方面创造条件,要为环境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要在立法上对起诉的门槛、诉讼费用的收取、举证的负担和证明的要求等方面为环境诉讼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环境诉讼基金,为环境诉讼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公民诉讼的限制是美国联邦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深刻地反应了公民诉讼的目的、本质及功用等重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公民诉讼必须依据联邦环境法律中的公民诉讼条款依法提起;起诉前的通知程序和行政机构勤勉地执行法律可以阻止公民诉讼的提起.公民诉讼的限制的立法规定以及联邦法院错综复杂的司法实践表明,公民诉讼本质上是一种私人实施环境法律的机制,其作用是行政机构实施环境法律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识别、原告寻找与审理机关专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因缺乏有力立法支撑,处于一种司法实践先于立法的混乱局面。从对2007年1012年国内公开报道的30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司法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环境公益诉讼无论诉讼目的还是救济方式均不同于传统诉讼,它是在原有诉讼体系上“重生”的一种新型诉讼;为实现维护环境公益的目的,这样一种新型诉讼的原告资格应赋予公民个人、环保团体、环境行政机关及检察机关,并且应由专门审判机关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9.
常素洁  李鹏程 《法制与社会》2015,(3):105-106,11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突破了传统诉讼理论的直接利害关系的限制,有必要从全新视角加以审视。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我国在立法层面存在一些空白点,司法实践中也面临着困境。应立足我国实际,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从公民、环保组织、国家机关三个方面设计改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确认之诉与原告资格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者生前是行政确认行为的当事人,与其相互具有继承权的近亲属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确认行为,一般有两种理由一个是以侵犯自己继承权为由起诉,另一个是以侵犯死者合法权益为由起诉。以第一种理由起诉,近亲属不具有原告资格;以第二种理由起诉,符合《行政诉讼法》有关原告资格转移的规定,近亲属具有原告资格。对原告资格转移后的行政确认之诉应采用以形式审查为主,辅之以实质审查的司法审查标准。对此类诉讼的立法,还需在确定死者的起诉意愿与原告资格转移的顺序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is paper finds that U.S. firms tend to utilize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when operating in the U.K. but that they adopt the production standards of the host country. Three process technology variables are examined: MRP I (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JIT (just in time), and 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between indigenous plants in each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adoption of thes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s similar for American firms operating in either country. In contrast, U.S. transplants are found to be enthusiastic adopters of ISO 9000, suggesting that host country effects are large when it comes to conforming to regional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BOT立法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应借鉴符合国情的外国成功立法模式,制定普遍性的BOT综合性专门立法,合理确定好立法的框架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17.
科斯定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分配权利的,它的"拍卖式"法律价值取向贯穿于美国土地制度与财产制度的发展历程.在与科斯定理相关的"牛吃麦"案例上,美国初始选择了"圈出"规则,后又转向"圈入"规则,其规则的变动始终遵循着"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而英国自始至终选择了"圈入"规则,早期是为了维护公共财产利益,之后是为了维护私有财产利益,在这过程中,"权利保护原则"是其不变的宗旨.科斯定理纯粹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解释有着相同法治渊源与传统的英、美两国在"牛吃麦"案例上所适用规则的差异性,欠缺历史维度的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了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在反垄断思想上的差异。第一 ,市场机制能否调节市场失灵 ,或者说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反垄断法的干预 ?第二 ,反垄断法究竟是以促进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还是以保护消费者福利为首要目标 ?第三 ,现实中厂商是否存在掠夺性定价 ?第四 ,纵向约束是否妨碍竞争 ,如何妨碍竞争 ?另外 ,文章还提供了反映美国反垄断政策从芝加哥学派向后芝加哥学派转变的一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20.
美国知识产权滥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美国是以判例法为主的国家。知识产权权利滥用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也是以司法判例尤其是关于专利权的判例为基础,专利权滥用最有名的判例是莫顿食盐案。①美国最高联邦法院明确支持滥用抗辩,此案也是第一个专利权滥用判决,而且确立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抗辨。其次是镭射梳案,②此案涉及到版权滥用。依判例法逻辑推理,在商标权领域,滥用抗辨也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