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名人代言广告日益成为广告营销的重要模式,因名人代言广告的虚假性而产生的纠纷也逐渐增多。但就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中名人的法律责任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基于此,本文以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进行司法规制的法理基础,实战操作为切入点,就司法机关在立法缺位的情况下规范名人代言行为的必要性、具体路径以及实践中需重点把握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请名人做产品广告或出任企业形象代言人之风盛行。但是,在名人代言的产品或服务广告中存在着违法、虚假内容,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名人在虚假广告中的责任。应通过建立名人代言广告的审查及禁止准入制度;明确其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推进公益诉讼等来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也给消费者权益带来较大损害。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和信用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管部门执法不力有密切关系。应严格规定名人在虚假广告中的法律责任,在加大执法部门的打击力度和建立信用环境的基础上规范广告市场,杜绝虚假广告,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而我国现行法律对于虚假广告给消费者造成损害后果是否应当追究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代言人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名人利用消费者对其的信赖,向其传达虚假、夸大的产品或服务信息,误导并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违背了民法的诚信原则,其行为构成侵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名人侵权责任的认定,采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为宜.代言人在广告中的虚假宣传是和其他行为主体勾结而共同实施的行为,应同其他行为主体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5.
利用名人效应对产品进行宣传,已成为厂家广开销路的首选策略。而名人也从中获得丰厚的回馈,广大消费者亦可省去麻烦,这本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致使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日益猖獗,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对个人及社会都造成了极大危害。文章在学界尚未取得一致观.最、立法尚未取得完善规定的情形下,初步讨论名人的法律责任问题,以期为使名人承担法律责任而寻找根据。  相似文献   

6.
虚假广告代言现象广受争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热点问题成为社会共识.证言广告的引入对于规范代言行为颇有裨益.本文提出了证言行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进而对虚假证言行为的侵权责任进行了展开,探究其特殊性所在;最终分析了当前司法困境的破解之道,并从<广告法>与侵权法两个层面上提出了立法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名人代言广告已经屡见不鲜。商家使用名人作为自己产品代言人时,应该充分考虑广告受众的实际情况、接受心理等因素,才能建立品牌与代言人的完美关系,产生应有的广告效益。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对于"名人广告"的投诉日益增多,名人代言广告不真实已引发信用危机和诸多法律争议。要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理智看待名人广告,清醒地认识到盲从广告的危害性;并且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整顿规范广告行业中的不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9.
名人做虚假广告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关于名人做广告的话题,近些年来一直是新闻传播界讨论的热点。名人做虚假广告已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潜在社会危害性不可低估,众多消费者因名人效应而屡屡上当受骗,司法实践中也曾出现状告名人的现象,但名人对此是否应负法律责任众说不一,该问题还未引起法学界足够的关注。文章旨在通过对名人做虚假广告的虚假性识别、承担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及对消费者的救济途径等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以期能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虚假广告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被查处的虚假广告案件中,广告发布者承担责任的情形却很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对于广告事前审查的注意义务;另外在明星代言的虚假广告中,明星们很少去承担法律责任。这些权利和义务不一致的状况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表达自由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外延显然宽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不仅是思想自由的外在化、公民知情权的延伸,而且也是公民监督权的表现.表达自由的价值形态主要表现在自由、民主、控权和自治等多向度.表达自由的保障主要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立法保护、强化程序保障、正确界定政府限制表达自由权行使的的界限、维护公民的结社自由、落实宪法诉讼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家庭暴力构成虐待。我国立法上对家庭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确立,并对其后果进行了定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家庭暴力救济的现状不尽人意,应建立一套包括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司法救济在内的完整的救济机制,彻底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需要从公共利益的公共性、抽象性与政府关系的特殊性、非排他性以及相关性等特征入手,论证公共利益的法律边界,进而强调公共利益决策主体的多元性、政府代表公共利益的法治性以及捍卫公共利益的责任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驰名商标的巨额价值属性和超常创利能力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其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假冒商标行为追求的对象,更易招致假冒、仿冒等行为的侵害。本文对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方式和法律保护相关理论及现状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修辞学与传统法律方法论没有太紧密的关系,甚至以形式逻辑为主要方法的法律方法论还排斥在法律应用中的修辞。但是自从非形式逻辑研究兴盛以来,法律修辞学的地位迅速攀升,并且促生了法律论证方法向纵深发展。在很多学人看来,法律论证的方法属于法律解释学的最新发展,是一种新的超越涵摄理论的解释方法。法律修辞学以及法律论证理论,迎合了能动司法的需求,使法律解释的开放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法律修辞对法治建设来说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叙说了他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劳动者在工作中经常遭遇有失体面的尴尬。法律保护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劳动不仅使人的生存得到了保证,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限制用人单位的越权行为,保护照顾劳动者是其应尽的义务,即便是行使雇用权也须受法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虐猫事件”显示了网络强大的道德强制功能,更引发了法律人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深度思考,特别是对道德的法律强制实施的关注.法律对道德的承担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但必须注意合理性限度。法律对道德的过多承担会造成法律对道德的取代,也会戕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罪犯参政权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与西方敌对势力在国际人权斗争中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阐述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罪犯参政权的宪法和法律保障;指出在实际选举中,他们的选举权一般被停止,甚至被非法剥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执法部门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执法观念,保障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刑事罪犯的合法选举权。  相似文献   

19.
法治社会需要并造就了法律职业者 ,反过来 ,法律职业者又成了法治社会的一根擎天柱 ,是法治秩序的忠实维护者。但是 ,法治社会中形式化法律的弊端 ,加之一些人为力量的推动 ,使得法律发展出现了反形式化的现象 ,这又威胁着法律职业者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环境法制作保障.本文从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