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它地区、其它人的发展,是邓小平实现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将共同富裕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论证使其由空想走向科学。前苏联未能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精神实质,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走错了路。中国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邓小平在吸取毛泽东探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共同富裕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视野当中,形成了逻辑严密,现实可行的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实践基点、实践内涵和实践理念等方面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4.
2030年迈向共同富裕是中国的伟大梦想。这一中国梦既历史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理想,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本质就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相似文献   

5.
张炳照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6):18-18,21
党的十七大报告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范畴。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各个不同方面作了定位.研究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定位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学习了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后,有的学生对“实现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感到不解,并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的疑问。面对这样一个既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必须帮助学生消除疑问,否则将影响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中存在的这种疑问,反映出学生还没有弄清什么是共同富裕,划不清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界限,没有搞懂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的关系,在看问题的方法上缺乏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没有分清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要解…  相似文献   

7.
杭邦华  尤展 《群众》2006,(8):8-11
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将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成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把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并且预言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长过程中,共同富裕问题迟早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在共同富裕问题已经成为中心课题之一的今天,江泽民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和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目标;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劳动正义是对劳动活动及其关系的正义性检阅,是共同富裕社会实现的必然要求和价值根基。劳动的前提正义、结果正义和过程正义论证了共同富裕社会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共同富裕社会思想在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浸润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实践守正出新,系统回答了百年来党领导中国如何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新时代,共同富裕社会的实现更应坚持勤劳创新致富、优化生产关系的前提逻辑,落实维护劳动尊严、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逻辑,保障坚持共享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结果逻辑。  相似文献   

10.
贫困与扶贫     
江泽民同志指出,打好扶贫攻坚战是由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高度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发展与公平统一的高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核心是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核心是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核心是发展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怎样的收入分配政策,才能既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立论基础,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终极目标,正确指明了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创立了以“让一部分地区、单位、个人先富,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为核心的科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晚年始终认为,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没有共同富裕就没有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共同富裕,就必须反对、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体地说,就是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国家就应当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增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个层次的新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国家层面的目标,丰富为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次的目标。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内涵,体现了"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动态过程,将共同富裕最终目标与实现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还为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进行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所有制形式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分配方式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其不同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不同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而为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从当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前提出发而推论的思想形态的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从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双半”社会母体中脱胎出来的现实社会主义。从历史定位视角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这种特殊的历史定位 ,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特质  相似文献   

16.
对“共同富裕”的思考陈建刚“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深刻领会和把握他的这一思想,对于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人...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说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而必然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部分人赶上来,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刘琳 《群众》1999,(10)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一个丰富的体系,包含着深刻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伦理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性竞争和社会协作精神及社会主义的义利观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的思想中有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部分先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新中国在建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受平均主义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共同贫穷。由于各个劳动者的先后天能力存在差异,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本质属性"是同一层次的范畴,而与作为其外在表现和反映的"制度特征"相区别。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经历了从制度特征层面到最高价值目标层面两个阶段,实现了从制度特征到最高价值目标,再从最高价值目标由共同富裕到共同富裕加社会和谐的两次飞跃。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在于把社会和谐纳入"本质"之中。这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贯追求。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共同富裕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考察这一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