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0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自由和渎职案件的标准规定》中明确: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停尸闹事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立案,检察机关依照这个规定,受理此案。据有百万人口的某县调查,1992年检察机关受理各类停尸闹事案件18件,较1990年、1991年分别上升50%和80%,其发展规模、影响程度均较过去急剧上升,并有愈来愈扩展的趋势。其特点表现为: 1.停尸闹事案件面广量大,突发性强。一般停尸闹事案件大多发生在广大农村,范围大,覆盖面广,突发性强,事态扩大迅速,致使难以收拾。 2.停尸闹事造成的影响坏、损失大。停尸闹事一般均要波及相邻村庄,双方亲友,辐射性强,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部门,承担着人民群众更多的信任,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格局中.检察机关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有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破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是值得检察机关深入研究和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拟就检察机关面对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类型,谈谈对检察机关建立群体性事件长效应对机制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法治研究》2006,(6):57-57
全国律协在《关于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群体性案件通常有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原因,对国家、社会有着不容忽视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进行规范和指导。为此,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4.
自侦案件属于检察机关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案件,即《刑法》第八章、第九章中涉及的案件,该类案件的有力查办对推动国家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年年均有新的突破,大要案比例不断提高,但个别地区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刑事案中,属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不起诉的占大多数,而且自侦案件侦结后,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占立案总数的比例也比较高,该种现象必然会影响检察机关从重从严打击职务犯罪的良好社会形象。笔者对上述现象略陈管见,做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劳资双方法律意识的提高,劳动争议案件正在不断增多,而尤为需要关注的是群体性劳动纠纷的逐年上升趋势。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难点所在。本文对笔者所在法院近四年审理的群体性劳动纠纷案件作了专门的调查,分析了这类案件的特点、成因,并结合具体的审判实践,提出审理此类纠纷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肩负着"履行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机关行使职权,大多数是通过办案来实现的,案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检察机关能否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因此.检察机关强化案件的监督管理.规范内部执法活动,是进一步健全检察体制的需要。目前,虽然各基层检察院在案件监督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案件监督管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因案件管辖不同,经常发生相互移送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的情况。公安机关因管辖向检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一般是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现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案件。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关键要看案件的主罪性质是否符合检察机关的管辖,对于主罪符合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接受并立案侦查,对于主罪不符合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绝大部分起因于普通社会纠纷,少部分是由国家公权力的运用引起。检察机关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司法救济者、民意窗口、法制宣传教育者、打击犯罪者、司法公信力提升者的角色。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检察机关需坚持依法履职原则、宽严相济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服务大局原则。  相似文献   

9.
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切实保障法律要求的公平正义的实现,是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期望。案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执法质量的优劣,影响检察机关的社会声望。在差错案件责任追究制约束的大环境下,案件质量关系到办案人员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本文结合梧州市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实际,谈一些浅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各类社会矛盾和焦点问题日益增多,不安定因素也急剧增加.由此引发的群体性访、越级访、重复访、告急访等涉检信访案件日益增多.如何改革涉检信访案件解决机制,已成为检察机关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应该从涉检信访工作的四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涉检信访科学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各类社会矛盾和焦点问题日益增多,不安定因素也急剧增加.由此引发的群体性访、越级访、重复访、告急访等涉检信访案件日益增多.如何改革涉检信访案件解决机制,已成为检察机关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应该从涉检信访工作的四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涉检信访科学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荣波  杨明  郭进 《法制与社会》2013,(29):137-138
做好涉检信访工作,既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也是检察机关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涉检信访案件数量和处理难度都呈上升趋势,在此,本文就检察机关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涉检信访案件预防和化解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温远智 《法制与社会》2013,(32):203-203,209
为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检察机关的案件质量和执法管理水平,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基层检察机关相继成立了案件管理部门.案件管理部门的成立对促进基层检察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案件管理部门是新成立的部门.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战军 《政法学刊》2006,23(5):9-13
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含义还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群体性事件一词有一个由“群众闹事”、“聚众闹事”逐渐发展为“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过程。通过对几种代表性界定的研究和对群体性事件的多维分析,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观念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形成群体,聚众以非法的形式或手段来主张合法权益表达意愿的,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妥善处置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一、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内涵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是检察机关为保障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通过严格控制案件的流程管理、规范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等手段.实现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合法、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案件管理实质上是对检察机关全部办案信息的占有和把握.在程序上、宏观上对案件办理信息进行严格统一的管理。认真分析其内涵.当前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6.
范静 《法制与社会》2011,(30):154-155
近年来,涉检信访时有发生,处理不当会影响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妥善处理涉捡信访案件,既是检察机关职责所在,也是检察机关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是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执法活动,保障案件质量的本质要求,也是检察机关自我完善、自我监督的内在要求。自2003年6月最高检印发《关于加强案件管理的规定》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对案件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本文拟从基层检察机关的实践出发,就如何加强案件管理工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对检察活动、审判活动和侦查活动实行有效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保护申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9.
李蒙 《中国检察官》2012,(17):13-14
征地拆迁领域渎职犯罪案件不仅给国家资金造成了大量损失,影响了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征地拆迁领域的渎职犯罪是检察机关当前以致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在加大惩治力度的同时,从根本上、源头上遏制拆迁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就征地拆迁领域案件特点、成因以及预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作为各种社会矛盾所导致的特定集群行为,尽管具体性质不同,但世界各国社会生活中都普遍存在。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都在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呈高发态势。对此,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立足自身检察职能,从法律的角度辩证地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和解决,以期在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中发挥检察机关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