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媛  王倩兮 《当代法学》2011,(6):113-117
试用期规则是劳动合同约定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人单位经常滥用试用期的规定,例如延长试用期的期限、约定不止一个试用期、压低试用期劳动者工资、在试用期结束后解除劳动合同等等做法,严重的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和依法取得劳动报酬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这是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违背劳动法公平法益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严格的界定,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用人单位利用见习期、学徒期等其他方式代替试用期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3.
唐其宝 《法制与经济》2008,(22):62-63,67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劳动者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等情况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一些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利用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人工成本低廉、干活卖力、解约条件比较宽松等特点,专门使用试用期的劳动者,如通过单方意思表示随意延长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压低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标准等几种方法,达到压榨劳动者的目的。因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限,它是整个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但是,时下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以“试用”为由在“试用期”上玩花招。他们在劳动合同内任意延长试用期或者多次确定试用期,或者先“试用”后签订劳动合同。目的是便于随时能够解聘劳动者,达到低成本轮换使用劳动力的目的。这种“试用期”陷阱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试用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特殊约定的内容之一。未经协商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形成合意的 ,不能认定存在试用期。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个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单独与劳动者订立试用期合同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试用期劳动报酬应当遵守当事人双方的约定 ,但该约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试用期内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雯 《中国公证》2004,(1):21-23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工作的期限,其目的是为维护劳资双方的权益.但实际工作中,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问题上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有的甚至以"试用"为由在"试用期"上玩花招,故意设置各种陷阱,以逃避本应由单位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在劳动合同内任意延长试用期限或者多次确定试用期,或者先"试用",后签订劳动合同,以便于随时能够解聘劳动者,达到低成本轮换试用劳动力的目的.这些发生在试用期内的侵权行为,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了新规定,旨在解决目前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不稳定的问题。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立法背景、国际经验和价值导向等角度展开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侯炜 《法制与社会》2012,(19):27-28
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项制度,研究该项制度,对完善劳动合同法、探索与试用期制度相关的深层次法律问题、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和谐劳动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闫平平 《法制与社会》2012,(26):242-243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从原来劳动法规定的仅三条扩展到八条,可见国家立法对其的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加深了解、建立互信的桥梁,是劳动合同步入正轨的序曲,是劳动合同顺利履行的探照灯,正是基于此,才使得它成为诸位学者凝思的焦点,甚至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然而,试用期的与正式劳动合同期的关系如何,其到底要“试”什么,试用期从何时开始,是否可以延长,劳动者应怎样合理的运用劳动合同试用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法律条文出发,作者对上述问题作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也是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实践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的期限可以选择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几种形式。其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只约定合同的起始日期,不约定其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类型。如果劳动者自身已经具备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本人又希望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个权利应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1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因处于试用期内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已经越来越多。本文对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涉及试用期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比较了修改后的劳动合同的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就导致很多员工遭受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劫"。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于"铁饭碗"的误解,使得不少企业感到恐慌。为了消除误解,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条中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3种情形作了归纳,同样,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条中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作了归纳,这些规定有利于澄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铁饭碗"、"终身制"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劳动试用期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劳动用工过程,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违反法律法规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劳动试用期违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理解歧义,认识错误、劳动者对法律知之甚少、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监督不力、利益驱动、维权成本过高等。我们应当设法防范劳动试用期违法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为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做了基本均衡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依第24条协议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5条、劳动者依第32条可以随时通知对方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6条、27条、劳动者依第31条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比较以上规定,应当说劳动法充分考虑了劳动者弱者的地位,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要求比较宽松,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须符合法定的情形。如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无任何限制,用人单位若解除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应当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最为明显的是只要依…  相似文献   

17.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几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做了释义,澄清了存在的误解,接着指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本质和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最后指出企业应当换位思考,学会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其对于稳定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促使用人单位规范用过工合同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也由此引起了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争议。本文试图对争议中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以期匡正人们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劳动合同期限的比较为切入点,对我国当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未能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最佳选择的现实状况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为劳动合同期限的一般原则,严格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领域,以此促进劳动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试用期制度研究——兼评《劳动合同法》第19、20、21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用期制度是劳动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实践中,由于对于试用期的种种误解,导致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条款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比比皆是。《劳动合同法》在第19、20、21条对试用期条款的期限、试用对象、试用期工资以及试用期解除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文详细分析了以上三个条款的内涵以及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