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世纪初德国诞生的第一家"康采恩",如今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存在,并发展到相当完备的形式。我国目前163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中,约有20%属于这种形式。虽然某些规范性文件未直接使用"康采恩"名称,但实际却引导企业集团向这个方向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康采恩形式在整个集团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本文试对康采恩的法律形式和特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些探讨。一、康采恩的法律形式及特点康采恩是以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或银行为核心,把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  相似文献   

2.
所谓专利权用尽规则,就是指专利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制造的专利产品(包括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场后,任何人无需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就可对该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不构成侵权。本文以古贝春侵权案为切入视角,对专利权用尽原则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余翔 《电子知识产权》2001,(10):50-52,60
一、引言 专利权耗尽的原则是指,由专利权人自己或经其同意由第三方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不再受专利权中的限制权的约束,售出的专利产品可以被他人再销售或使用,不构成专利侵权.在欧盟范围内,专利权耗尽原则是通过司法判例和法学理论发展而来的,迄今为止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在尚未生效的欧共体专利公约(GPu)1中规定的一些原则,却常被欧洲法院引用.  相似文献   

4.
郭伟杰 《知识产权》1999,9(1):44-45
关于专利权届满前生产并且标 有专利标记,专利权届满后仍在销售的产品是否属于冒充专利产品,商业企业经销这种产品是否属于销售冒充专利产品行为,对此类产品又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理论界及实践中观点不一,分歧较大。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主张根据“专利管理机关查处冒充专利行为暂行规定”及专利法的精神,明确认定此类产品为冒充专利产品,依法查处。另一种观点主张对在专利权有效期内制造并标有专利标记的产品,在专利权期限届满后,应当给予一个合理长的期限,允许其继续销售而不给予行政处罚。该期限结束后,则禁止此类产品的销售。 …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市场上有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本来不是专利产品,说成专利产品也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损害消费者。 一用户检举锦西市自来水服务公司给水设备厂把非专利产品「双微机给水设备」标以专利产品的记号在市场上大量销  相似文献   

6.
刘非 《知识产权》1996,6(4):45-45
丹东市中恒防水材料厂将黑色胶板片材冒充专利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1993年以来该厂将非专利产品黑色胶板片材冒充专利产品,在丹东市街头广告牌上、丹东市报和电台上进行大肆宣传,特别是1993年在丹东市首届丝绸节上进行销售和展示,更引起众人关注。展览会期间有人向辽宁省专利管理局举报此事,省局对此非常重视,因中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的或者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由专利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冒充行为,公开更正,并处以罚款。  相似文献   

7.
周中琦 《知识产权》1996,6(1):28-29
依专利法第11条,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使用、销售他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他人的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另外,进口他人专利产品或依他人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也构成侵权行为。在侵权行为发生后,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为叙述简便,以下统称专利权人)享有请求法院判决停止侵权行为的禁止请求权和赔偿损失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在专利权诉讼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使侵权人暂时停止侵害,则等到专利权人得到胜诉判决,其损失可能  相似文献   

8.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构成外观设计专利侵权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被控侵权的设计与获得专利的外观设计相同或相近似;第二,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属于同类(或类似)产品。在实践中,被控侵权人未经许可制造、销售或者进口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完全相同的侵权产品的情形比较少见,而大多是在相同产品上使用相近似设计,或者在类似  相似文献   

9.
胡开忠 《法学》2006,(12):145-151
专利权人合法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使用人可以根据专利权用尽理论进行使用和修理,但不能进行专利产品的再造。在区分修理与再造行为时,应当坚持兼顾专利权人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原则、物尽其用原则和禁止专利权滥用原则。我国在制定相关立法时应当首先界定修理与再造的定义,并考虑专利产品的报废程度、维修难度、市场需求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销售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在企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销售管理是实现销售的重要手段,一个公司的销售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公司可以走多远.安防企业在创业初期,销售管理作用体现不大,如果产品有特色并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就可以实现良好的销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专利法>第11条规定,在专利保护期结束之前,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许诺销售专利产品.然而,许诺在专利期限结束后销售专利产品,是否属于该条的侵权行为,需要进一步解释和澄清.2006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辛伐他汀案对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复.不过,透过该案能看到德国历史文献中的其他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田明 《知识产权》2004,14(2):44-46
[基本案情] 原告于2001年9月7日中请了"电池标贴"的外观设计专利,该专利于2003年3月20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原告诉称被告未经许可,销售了原告的外观专利产品,并于2002年2月3日请求当地技术监督局查封了被告销售的涉嫌侵权的电池产品500件.原告要求被告1.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2.赔偿损失20万元人民币:3.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13.
专利申请日至公开日期间生产专利产品的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专利法>没有明文规定.但这并非立法者无意的疏忽,而是立法者有意的沉默.生产者在该期间生产专利产品并不承担法律责任.在专利授权后,销售者或使用者继续销售或使用在专利申请日至佘开日期间内生产的专利产品,亦不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销售者或使用者不承担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专利技术转让过程中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和平 《知识产权》1998,8(6):34-35
专利技术转让即专利许可贸易是以专利技术作为标的进行的许可贸易。企业中流行的买专利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专利技术的转让不是专利权的转让。专利技术的转让企业得到的是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即制造、使用、销售、进口专利产品的权利,使用专利方法的权  相似文献   

15.
德国康采恩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康采恩法探析邵建东康采恩即是通过参股或其他手段形成的、包含若干个法律上独立的企业、而在经济上统一的联合组织。对于企图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企业来说,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取得其他(股份)公司的股票或采取其他经济和法律手段,形成以本企业为核心的康采恩,是...  相似文献   

16.
1.什么叫假冒他人专利 假冒他人专利,是指在与他人专利产品类似的产品或者产品的包装上,加上专利权人的专利标志或专利号,使公众相信该产品是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的行为。可见,一项有效的专利权的存在,是发生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基础。 在实践中,较常见的假冒他人专利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行为人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明是他人的专利产品,或直接标明他人专利的专利号、专利标记,或者在广告中把自己的产品宣传成是他人的专利产品;另一种是,行为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到他人的专利证书,将自己制造  相似文献   

17.
《刑警与科技》2008,(19):72-73
1994年在中国天津成立的天津三星光电子是三星TECHWIN的海外公司,三星,TBCHWIN是韩国三星集团内部专门从事光学、航空、精密仪器等事业的公司,也是韩国国内生产及销售CCTV产品规模最大的公司。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从事专利实务的过程中,经常代理一些企业的专利诉讼案件,如A企业有一电子产品发明专利,其“权利要求“中涉及该电子产品电路.现在A企业发现市场上有另一产品,其使用说明书及宣传资料上均宣称其为专利产品,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权,并注有专利号.……  相似文献   

19.
程永顺 《知识产权》2003,13(5):39-43
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过程中,正确理解外观设计产品的制造、销售与使用行为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几则案例,对此问题作一探索。(一)对制造、销售、使用的理解1.对产品外观设计的使用对产品外观设计的使用,是指该外观设计产品的功能得到了应用,而产品的外观设计在获得专利时,其产品的功能、技术性能是被排除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条件之外的。因此,专利法第11条第2款讲到外观设计专利权人的禁止权时,并未赋予外观设计专利权人使用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禁止权。也就是说,根据专利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