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中天先生提出道德批评应遵守"证据确凿,立场公正,保护隐私,尊重人格"的"四项基本原则".离开了这些前提,理性的对话就无法可能,道德批评将流于人身攻击.因此,建构道德批评的最低标准,显然是必要的.然而,易中天先生只是提出了道德批评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除了最低原则外,道德批评还须遵守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则,即道德批评的历史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统一的原则.这才是道德批评最具有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术谱系是中国学术发展特别是人文学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议题。近期“盛世中国能否出现学术大师”的网络议论,把学术谱系的问题再次凸现在学人的面前。国际著名的儒家学者杜维明认为,当代中国有成就的学者能发扬光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的大传统,改变近代中国学术谱系断裂、断层的状况,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沉下心来进行学术传承和积累,薪火相传,通过学术谱系的建构,整合团体的力量,开创新的学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不同文明的对话,对人类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是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是一种经过同行评议、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的公共学术产品。学术期刊展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和交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性的学术论文为主。学术共同体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兴趣目标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学术规范,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是共生共存、相互依存的。以学术期刊为平台,有着共同的研究志趣、共同的价值理念、遵守共同的研究规范的学者,在学术的交流与探讨、争鸣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逐步形成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学术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助推器。没有科学的学术评价,学术研究就失去标尺,而没有标尺衡量的学术研究,就失去学术公信力。学术评价既评价学术研究的水平和价值,也评价学术道德和学术态度。权威、科学、严谨、公正的学术评价,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也就是同行评议。外部的、非专业的评价,不论是官方的还是其他社会组织的评价,都只能导致片面的、扭曲的评价,造成学术评价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李长之与沈从文文学批评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与沈从文同是"京派"文学批评的大家,但其批评观亦有各自的独特性。将两者的文学批评放置在"京派"批评的范式内做比较,可以彰显其批评个性。"京派"本是个倡导学术自由、宽容的松散学术团体,这种"和而不同"式的学术存在方式正是"京派"自身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众多"京派"批评家的批评实践也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5.
聂晓敏 《人民论坛》2011,(8):172-173
培养青年学生的学术精神,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础所在。面对当前中国学术界道德缺失现象,须所有的学术机构、学者,包括媒体共同努力。要重视学术研究的敬畏精神,促成学术界治学秩序;营造科学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倡学术争鸣;倡导学术精神的沉淀,形成内在的学术价值;加强自律和监督,形成一个贯通终极的治学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学术界有了对话的平台,但学术创新仍是这一学科中国化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创新,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包括理论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中国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主要目的是对世界学术提供独特的贡献。建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既要适合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同时也要能够适合全人类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胡焕武 《前沿》2009,(13):100-102
高校学术生态是学术主体围绕着学术研究与学术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由于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养成机制及学术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学术不端行为及学术腐败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危害高校的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治理高校学术危机,一方面要依赖于主体的自律,提倡学术道德;另一方面,在一整套事先预防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事后的惩罚措施尤其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高校学术生态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鲁枢元教授主编、学林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这厚厚的、印刷精致、色彩淡雅的上下两大册,眼下就放在我的案头,随手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学术腐败作为一种负面现象,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行政权力的越位,导致学术权力受制于行政权力、权力勾兑学术;监管机构的缺失和惩处的乏力、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司法的不介入,助长并加剧了学术腐败行为;加之社会诚信意识的淡薄,使得我国高校的学术腐败行为呈递增的态势。本文从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监管机构的设立和惩处力度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司法的介入、诚信的法治化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复合治理机制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批评改写了批评的机制与格局.在言者立场上以真话对抗虚假,话语表达上用犀利替代陈腐,批评方式上实现间性对话,是网络批评的价值所在.但网络批评用即兴式点评弱化思考的深邃性,用趣味式言说消解批评的学理性,以及恶搞式批评的"舆论暴力"和价值偏误等,造成了网络文学批评的局限.如何设定平民化开放空间的评价标准,怎样在共享式乐园里还原主体承担,以及由谁来为自由言说的"粗口秀"埋单?这是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学批评需要追问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9,22(2):73-74
孔学是为社会的学说,其学术原则的主要特征是看重那贯穿了“道”的精神并通过仁、义、礼、智、信等品德表现出来的行为实践,故其学术原则主要体现于躬行至上,主张“和而不同”,倡导学术的批评和相互切磋;在大道真理面前,则要求学者们坚守底线,护持大道。  相似文献   

12.
学术管理活动自大学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随着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学术管理已成为大学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学术管理的定义、管理方式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对国内学术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田野 《统一论坛》2014,(1):55-57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两岸官方政治对话由于存有分歧迟迟没有进展,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则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平台渐趋多元、参与对象有所扩大、层级不断提升等特点。2013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来自“红绿蓝”三方的学术机构与智库团体共聚一堂,以民间性、广泛性与前瞻性等特点,首次就两岸间存在的诸多政治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正>只看见"学术浮躁"也是一种浮躁:我们不能因为有人"用脚投票"就全盘否定他,也不能因为有人"直言批评"就百般吹捧他。8月17日,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落选。饶毅称早已预计到结果  相似文献   

15.
莫小英 《人民论坛》2011,(8):188-189
学术从其一开始存在就与利益有关,其生命力在于满足社会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纯粹的无功利的学术和学术研究者都是不存在的。高校教师学术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地追逐个人利益,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学术。根治学术失范有两条途径:一是要靠提升学者的学术责任感,二是靠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逸《楚辞》学:立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句学源于经学 ,但王逸却用它来解说《楚辞》 ,这在学理上就留下漏洞。从王逸《楚辞》学使用章句的方法入手来解剖当时学术与文学观念的变化 ,可以挖掘出王逸《楚辞》学的立场和方法以及在批评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整治学术腐败必须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而进行学术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弄清学术道德的本质,否则,学术道德建设就可能是“无的放矢”。本文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探究学术道德本质。首先文章确立了自己探究学术道德本质的方法,接着讨论了作为学术道德的属概念“道德”的质的规定性,并分析了“学术”一词的原有含义和当代的现实指称,最后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学术道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1,(3):132-134
建设学术强省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根基,然而要建设学术强省,必须要有科学、客观、公正、公平、正确的学术评价。学术评价是学术文化建设的导向标,对学术文化建设和学术强省建设具有重大影响。要使学术评价在正确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必须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  相似文献   

19.
倡导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岭南学刊》2006,(5):101-102
由广东省伦理学学会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倡导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来自高校、社科联、党校系统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学术腐败的基本内涵。省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省社科院副  相似文献   

20.
郭荣祥 《前沿》2010,(20):192-194
学术自由之于大学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大学的学术自由受制于整个社会学术自由的氛围,主要取决于统治者对学术价值、学术社会价值的认识。大学学术自由限度的确立,应以学术要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为原则,视学术活动的不同方面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