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农村工作了10多年,深深感到要搞好农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广大农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中卫县宣和镇党委书记葛生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的中卫县宣和镇,近4年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谱写了该镇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2002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者为数不少。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受群众的爱戴。但也有少数干部面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不能持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而只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给群众做解释工作,用“解释”来解决困难,用“解释”来解决问题。这种变解决问题为解释原因的做法是很不足取的,其结果不仅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每一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应该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要不,很多事情就不好办。早先,我有一个时期工作不大起劲,觉得当干部担子重、事情多,工作上有了缺点和错误,不仅上级要批评,还要受群众的埋怨。当社员呢,干完了集体活,回家干自己的活,省事省心,还收入多。所以,有时我就这样想:“干吗要费这个劲,着这么大的急,当干部又有什么好处?”有了这个思想,工作就提不起劲来了。后来,经过党的教育,我认真地想了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时下,在基层的一些公众场合,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通过我们的努力,某某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是比较满意的”。此话乍听有点道理,但仔细推敲,又感觉似是而非——工作单是干给领导看的?领导满意了,群众是否也满意了? 守土有责,做好本职工作,让上级领导放心满意,这是《党章》赋予基层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个干部起码要具备的素质。但现实工作、生活中,有些让“领导满意”的事情却走了样,变了味。有些基层干部在想问题、干事情时,一味地去考虑如何让领导满意,而忽视了群众是否满意这个  相似文献   

5.
人们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或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是正常的。特别是读书人,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想跳出农门当干部或者想当官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有的人欲望太高太强太贪,贪酒、贪色、贪财、贪官,甚至贪得无厌。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先以“四贪”为突破口制欲,才能破除“官本位”的思想,才会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群众负责,才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制酒欲,清醒头脑。酒是粮食之精,是敬人佳品,也是亦利亦害。交朋会友、上级来人适量以酒助兴,乐趣横生。…  相似文献   

6.
爱民要诚。与群众相处一定要以诚相待、以诚待人,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群众的拥护。在工作中,把群众当成自家兄弟姐妹,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什么工作做不走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央领导要求,围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改进作风的根本就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说到底,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这一切就是要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把人民当亲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嵊州市雅璜乡是个交通不便的山区乡。前几年,该乡农民反映部分乡干部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人浮于事。乡机关干部共有38人,群众称之为“三看”干部。即看黑板上是否有开会通知,看乡主要领导是否在家,看是否有通知要送,“三看”之后,就悄悄回家。二是作风不实。部分干部联村不联心,下村不入户,不知道群众所想所需。三是形象欠佳。群众说乡干部是“三要”、“三难”干部,即“要钱、要粮、要命”,‘刁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四是部分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在基层组织教育整顿中,乡领导班子下决心转变作风,重塑形象…  相似文献   

9.
不论做什么工作,不但领导上和干部要胸中有“数”,同样要让群众胸中有“数”,这种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对待群众的根本区别之一。在革命斗争中,在生产中,我们胸中的一切“数”都是从群众中来的,离开了千百万群众日常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就根本无所谓有什么“数”。“数”,并  相似文献   

10.
朱岩 《求贤》2010,(4):1-1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有求实之责,务实之情,落实之风,在言论和行动上切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对人民负责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  相似文献   

12.
群众最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这是一个值得所有领导者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陕西省合阳县委书记张兴邦通过蹲点调研用广大农民最朴实的语言作出了回答:最需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的领导干部。在“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这一理念早已成为我们全体公民共识的今天,确有部分领导干部为了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干工作漫不经心,敷衍塞责,对名利斤斤计较,好大喜功,对职务横攀竖比,在“后路”问题上患得患失,不是想方设法干好工作,而是千方百计盘算位子。究其根源,关键在于对人民群众缺乏深厚感情。领导干…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前线》2011,(6):54-54
井冈山时期,一个刚刚参加红军的青年战士问胡耀邦:“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胡耀邦想了想,郑重地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  相似文献   

14.
在谈论干部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不合群。据此,人们很容易给这样的干部下一个“群众关系不好”或者“协调能力不强”的结论,这种推断有时会自然不自然地影响到对该同志的培养和使用。事实上,干部“不合群”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一种情况是思想意识问题。这类干部往往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看不起单位的领导和周围的群众,缺乏集体意识和群众观念。这类干部的不合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合群。这样的干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脱胎换骨,则基本属于不可用或不可大用之才。因为一个唯我独尊、蔑视群众的干部是不可能甘当人民公仆、努力为群众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想自觉成为“三个代表”的践行者 ,就必须首先解决领导观念问题。因为领导观念是决定和影响领导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领导工作中起着定向和导向作用。所以 ,只有树立起正确的领导观 ,才能在领导实践中自觉担负起“三个代表”的重任。  一、树立服务观念 ,当好人民利益的代表  领导与群众是什么样的关系 ,这是领导干部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毛泽东指出 ,我们的一切干部 ,不论职位高低 ,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邓小平明确指出 ,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为国家行政学院题词 :“永做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一开始,平坝县委即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摆到重要位置,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人心。  在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驻村干部就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干什么、缺什么等问题,召开了访贫问苦、访困问求、访富问计、访贤问能、访民问干等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共 230场 5438人 (次 ),找到了农村行路难、用水难、子女上学难、增产不增收、用钱难、调整产业结构难等方面的问题,梳理出群众意见 1018条。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本着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态度,各工作组对能办的马上办…  相似文献   

17.
显绩与潜绩     
在现有的条件下,一般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考察评价一个干部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衡量一个干部的基本标准,就是要看他到底为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事情。老百姓看一个干部的好坏就是看他为自己做了什么。一个称职的好干部,他肯定是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8.
话说“样子”萧德安一位党委书记说:“干部要像个干部样子,党员要像个党员样子,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得注意做出好样子……”这话说得的确不错。几十年前,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的就是党员干部做样子的重要性。是的,党员...  相似文献   

19.
领导于部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群众当然很欢迎,也愿意跟他们接近,他们的工作自然也就容易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但是,有一种被称为‘平易近人”的干部,则是应当提防的。这种干部“平易近人”的表现可用四个“什么……都”来概括:  相似文献   

20.
“一心为民动真情,五年政委民满意”这是湖北省谷城县人民送给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肖初良上校的一副对联。肖初良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关键是他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利益第一。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看问题、办事情,一切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干部应时常想着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党员干部要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标准;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