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春瑜,建湖县高作镇人,1937年出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他的《明朝宦官》、《明清史散论》等学术专著,及《“土地庙”随笔》、《老牛堂随笔》、《牛屋杂俎》等杂文集,当初见之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及美国纽约《世界日报》、香港《大公报》,以及台湾等报刊时,即已引起了海内外广大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纪录。  相似文献   

3.
草叶 《人民公安》2006,(24):43-43
赵含宁是一位值得略花时间“考证”一番的警察。他的眼镜、随笔、风光摄影,他的大男孩般狡黠的笑,他的被酒精、羊肉棒子“烧伤”结痂的嘴唇以及跑火车似地奔泻于口中的段子,让你常常会满头雾水地想:呀,上帝造他时一定是十二分地亢奋!半年前偶然踏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大院,偶  相似文献   

4.
大卫在江苏做医生的时候,我正在山西太原主持一份报纸的副刊。他业余时间写诗,写随笔,写时评,我则负责把他的这些东西推荐给头儿看,然后堆上版面。  相似文献   

5.
大卫在江苏做医生的时候,我正在山西太原主持一份报纸的副刊.他业余时间写诗,写随笔,写时评,我则负责把他的这些东西推荐给头儿看,然后堆上版面.  相似文献   

6.
胡风在批评文体方面有着多方面的尝试和创造,他的批评文章主要呈现为论文、书信、序、后记、答问、随笔、评传等形式,具有一定的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晓滨的新书《幽暗的航行》由14篇传记随笔组合而成,该书作者不仅是一名博古通今的资深记者,而且还是不折不扣的思想家,呈现在他笔下的是照亮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幽暗曲折的一系列精神脸谱。  相似文献   

8.
《容斋随笔》再版“引言”开头写道:“那一天是1976年8年26日,在中南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拖着巨大的病躯,像往常一样来到书房。他说,要看《容斋随笔》……但是,毛泽东这时已病情恶化,遂于9月9日逝世。……《容斋随笔》已经伴随毛泽东 40年。” 《容斋随笔》为南宋翰林学士洪迈(号容斋)所著,其中一篇“人生五计”转述朋辈朱新仲的人生之语。朱新仲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们对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设计,这五个阶段分为: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即谓五计人生。 “十…  相似文献   

9.
舒乙 《小康》2013,(8):101
"他可写得真的很好!"这是我集中读了张林华先生(笔名:晚生华发)的一批随笔散文之后的第一句要说的话。我是诚心诚意说的。因为,这样的随笔散文,当下,并不多见。一是实。实在实诚,言之有物,坦然亮出事由与观点,直奔主题而去,庖丁解牛,直接下刀,进行解剖。二是正。不说官话和套话。张林华胆子不小,亮的全是自己的观点,用生动的语言道出自己的想法,非常鲜明,非常有个性,似乎无所顾忌,实则分寸感极强。三是博。能广征博引,古今中外,随手拈来,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0.
曾经读过现代散文家钟敬文先生的《岁尾年头随笔》,文中他这样诠释文人的年节情怀:大自然本身并没有什么年岁的区分,它不过是遵循一种法则在不息地运行。人类本着他的生活需要和认识能力,去给予它一定的段落标志,既然有了这种标志,它就要和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发生许多关涉……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裂缝》,是文史专家雷颐发表于多家媒体的美文随笔的最新结集。这些美文随笔眼光独到,总能于常人并不在意的历史裂缝中,捕捉到极具穿透性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12.
林尤超 《新东方》2011,(1):76-79
身为中国现代"寻根文学"主力乃至当代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韩少功是以诸如<爸爸爸><马桥词典>等小说作品而著名的.他在小说艺术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更令我叹服的还在于他的随笔与散文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他厚重的思想启迪与语言表达艺术,那可是一个大家所具有的独到之处,那就是:富于思维张力;富于哲理内涵;富于审美感染力;散发着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中国的前途抱有乐观态度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无疑是很温情的,这一点不难从他充满智慧的经济学随笔中感觉得到。但作为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社会腐败与社会不公现象的见证者,吴敬琏无疑又是很忧愤的,这一点在他众多抨击时弊的谈吐中显得特别鲜明,充分体现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4.
赵宏瑞 《小康》2008,(11):94-94
去年夏天,在图书馆里发现了李静编选的随笔年选,于是在开架阅览室里找全了从2002年到2006年五年的随笔集。集中大约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将这二百多万的随笔文字通读一遍。不久前又将《2007中国随笔年选》读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么多的文字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读完,竟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是一个纯粹的、坚定的革命者,他的这段故事使人们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新的认识。国内某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人文随笔》,有一段高尔基“说谎”的故事。上世纪20年代,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有一个叫马尔扎夫的犯人成功地从岛上逃走,不久,他在英国出版了一本自传式的书  相似文献   

16.
回顾自己“为人做嫁”的编辑生涯,想起那些曾经支持和呵护过《随笔》的作家、作者,施蛰存先生是我难以忘怀、久久萦绕于心的一个。《随笔》创办初期,诚如主持创办的编者在第一集《繁荣笔记文学———?随笔?首集开篇》一文所言,它还是一个“不定期”印行的“笔记文学丛刊”,“专  相似文献   

17.
单正平     
《新东方》2012,(3):F0002-F0002
单正平,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文艺学重点学科责任教授,兼任海南省文联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出版著作1O余种,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专著)、《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译著)、《膝盖下的思想》(随笔)、《闲话女人——迷你男权主义》(随笔)、《左右非东西》(随笔)等。在所研究领域的最有代表的思想观点是: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0.00元作者以往的作品主要是小说,他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备受影视界的青睐。本书是作者的首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散文、随笔,分别以山水、人情、世事为主要内容。作者以朴实自然、平易近人的语调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平铺直叙中展现他直率的性格。这些文字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游走在繁华的都市与边远的乡村之间,承受着身份所带来的焦虑,在不安中深切  相似文献   

19.
叶匡政 《中国减灾》2011,(7X):46-47
<正>最早看"3·11"日本地震视频,似曾相识,记得和日本歌人鸭长明笔下的一场地震有些相像。他是日本平安末年的一个歌人,距今有800多年,留下一部随笔叫《方丈记》,被视为日本隐者文学的首部代表作。我当时并未查证,写此文翻箱倒柜找出原书,果然如此。他写道:"山崩河埋,海水倾斜浸漫陆地。土地裂开水涌不断,岩石碎裂滚入谷间。近海划  相似文献   

20.
最早看日本3·11地震视频,似曾相识,记得和日本歌人鸭长明笔下的一场地震有些相像。他是日本平安末年的一个歌人,距今有800多年,留下一部随笔叫《方丈记》,被视为日本隐者文学的首部代表作。我当时并未查证,写此文翻箱倒柜找出原书,果然如此。他写道:“山崩河埋,海水倾斜浸漫陆地。土地裂开水涌不断,岩石碎裂滚入谷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