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退回补充侦查是公诉部门与侦查部门依法解决案件补充侦查证据问题的诉讼活动。实践中时有出现公诉部门将案件退回侦查部门补充侦查并不能根本解决案件证据存在问题的现象。退查会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使退回补充侦查在“文来文往”的基础上加入“人来人往”的内容,通过加强公诉、侦查双方沟通、配合,强化公诉引导侦查,保证退回补充侦查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修改的律师法的施行,给检察机关的公诉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必要建立“公诉引导侦查”的制度,使侦查工作更符合审查起诉的要求。本文从“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出发,探讨其在实践中实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邓绍天 《中国律师》2002,(12):68-69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刑事起诉制度,在公诉制度中又运用了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来指导刑事公诉。不起诉作为公诉制度一部分,已经成为现在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原因不仅在于法律设置的过于疏漏,而且对不起诉权的定位,学术界也未给予足够的探讨。一、不起诉的性质及适用案件根据诉讼法理可知,不起诉是指作为国家公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根据其职权对于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确认符合法律规定条件(欠缺公诉条件或起诉无必要的)而作出的不将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而…  相似文献   

4.
浅议建立律师执业回避制度金松提起"回避",人们会直接想到它是我国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指同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及其他人员不得参与本案检察、侦查、审判等活动。回避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笔...  相似文献   

5.
一、构筑载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切实形成打击合力,共同把好关口,提高办案质量,本院及时建立了由分管检察长、分管局长、公诉、监督、侦查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一是以案件公诉质量为龙头,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办法,有效引导侦查,侦、捕、诉三个环节相互把关,促进了案件侦查质量、批捕质量和公诉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6.
完善公诉制度的设想依据诉讼结构理论,我国现行公诉制度存在的缺点是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未能理顺侦查和起诉之间的关系。侦查和起诉同属于控方,但二者是有起忧、分主次的,检察机关是控诉的典型代表。权威机构,应拥有对侦查的指挥权和控制权。同时二者又存在一...  相似文献   

7.
一、公诉指导侦查的理论依据随着新《刑诉法》的实施,法官不再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和交换意见,使得检察机关承担举证工作的风险性加大。从诉讼效益、证据风险、公诉的社会效果、公诉人的荣誉等各角度出发,加强公诉机关与自侦部门、公安、安全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交流、协商是势在必行的。公诉指导侦查正是适应新的需要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侦查环节由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对案件进行把关,履行侦查监督职责,变事后审查为事先提供决策性意见,使二机关的控诉地位在工作制度上形成紧密联系符合现行司法制度的效益和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下,由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分阶段主导的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最终裁判结果和司法办案效果具有实质影响力。以办理重大有影响案件为例,在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办案模式下,公诉权运行机制遇到了诸多制度、实务瓶颈。完善公诉权运行机制,要处理好公诉权与侦查权、办案组织构架与案件、公诉部门与案件当事人以及检察机关与舆论、媒体的关系,具体而言,应建立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优化公诉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审前沟通机制实质化发展并完善涉检舆情预警、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刑事侦查过程中,运用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侦查模式有利于保障人权、实现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检察机关公诉的风险性和指控犯罪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通过对公诉引导取证的价值、理论基础、必要性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公诉引导侦查的几点实现路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完善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思考张艳军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与案件或者案件的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参加该案件的审判、检察和侦查等诉讼活动。回避制度就是有关回避的一系列规则的总和,包括:有权申请回避的主体、回避的期间、回避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公诉程序是侦查与审判的联接点,它决定了整个刑事司法的状态。因此,公诉制度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刑事诉讼制度整体的科学性和完备性。现行的公诉制度为司法机关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提供了较为系统、成熟的诉讼程序,但也存在一些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为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程序,本文对公诉制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2.
简言之,"公诉引导侦查"就是公诉机关为有效地指控犯罪,对侦查部门的取证策略、方向、方法进行引领的一项诉讼活动.该制度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开展机制创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公诉引导侦查虽然在我国的检察实践中已有数年,但至今仍没有一套统一的制度予以规范,目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3.
董少武 《人民检察》2012,(15):63-65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侦查、公诉、审判被视为三个基本环节,作为检察机关重要职能之一,公诉工作则是侦查活动与审判活动的重要联结点。为此,有必要以修改后刑诉法为切入点,充分理解修改后刑诉法视野下公诉工作的新特点和对公诉工作的新要求,探讨公诉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既革故鼎新,又秉鉴持衡。一、修改后刑诉法视野下公诉工作的特点修改后刑诉法对公诉工作规定了新内容,相应地,未来的公诉工作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案件是指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主要包括贪污贿赂案件、渎职侵权案件等。如何提高这类案件的公诉质量一直是各级检察机关努力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增强办案人员抗干扰能力,提高侦查水平外,公诉部门要认真审查案件,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认真审查、判断证据,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善于从质证角度阅卷发现证据瑕疵。即公诉部门办案人要站在庭审质证的角度审查证据材料,以便发现有缺陷的证据,及时向侦查机关提出补充侦查建议或者自行补充侦查予以弥补。所谓有缺陷的证据,是…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和公诉一体模式存在监督制约失灵的问题。异地公诉制度是利用现有检察制度资源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创新性举措,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提出了构建该项制度的初步方案,有利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保障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16.
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诉是指公诉机关依据法律在法庭审判中充分展示侦查活动取得的证据,来揭露和证实犯罪 ,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的过程。公诉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公诉机关取得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二是适用法律是否正确,二者缺一不可。既然证据在公诉过程中有 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探讨公诉与证据的取得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公诉案件来说,提起公诉之前,证据主要是依靠侦查活动取得的,即侦查取证。那么公 诉与侦查取证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我认为公诉应该引导侦查取证的进行,侦查取 证应以公诉为中心展开。一、…  相似文献   

17.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侦查、起诉及审理等诉讼活动的一项基本制度。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此项制度主要体现在诉讼过程中,笔者拟从诉讼的角度对如何完善该制度加以论证。这项制度从形式上而言,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对公正审理的监督权和审判人员的自我约束;其实质是一种要求司法保护权。在我国各类案件的审判实践中,回避制度在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诉讼案件的公正审理,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但勿庸置疑的是,我国诉讼法律对…  相似文献   

18.
必须设立律师回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回避是指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律师,不得参加该案件的审判活动的一项诉讼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承办和参与刑事案件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遇有应当回避的情形时,应当回避。但是,对律师回避问题,无论刑诉法还是律师暂行条例均未作出规定,这既不利于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律师公正地履行辩护职责。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律师的性质和律师工作的目的,有必要设立律师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检警关系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但由于长期大公安为主导的惯性,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是公诉与侦查张力有余,配合不足,难以形成有力的“大控方“格局,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侦控效率低下、司法资源浪费和侦查权力失控。本文从我国侦诉关系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侦诉关系的发展趋势,由此为基础论证了公诉引导侦查的积极意义,并对引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以构想,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黄豹 《法治研究》2009,(3):51-54
侦辩交易是不同于诉辩交易的一种形态,在国内外侦查实践中均存在,如美国的刑事免责以及污点证人制度、我国的坦白从宽制度。侦辩交易的主体虽然是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但侦查机关应当通过向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提出建议来践行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