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声音     
“中国有潜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在2030年人均收入将翻两番。达到16000美元。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世界银行副行长卡努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预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博士在“2004中国IT两会”演讲时说:“中国目前是世界第6大经济体,今年或者明年应该可以跃升至第5位.超过英国。至于超过美国,一个乐观的预测是2030年,这个预测出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  相似文献   

3.
语录     
《创造》2009,(7):24-24
“中国经济可能最早见底,因为中国的财政状况较好,外汇储备较多,我们积极财政政策的干预力度,如果从比例来讲,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和日本将成为世界并行的5条巨龙。"讲这番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曾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他还不止一次地预测过,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时至今日,已经有不止一位经济学家做出过与林毅夫相同的预测,但是也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崩溃论"亦甚嚣尘上。有西方媒体甚至一度把中国经济"硬着陆"与欧债恶化、美债瘫  相似文献   

5.
《现代领导》2010,(5):40-40
康乾盛世:中国GDP世界第一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预测:中国可能在2015年恢复其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们江苏省建湖县同四乡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和忡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把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列为乡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全乡794名残疾人中,已有50%年收入达到了全乡人均收入水平,20%高于全乡人均收入水平,18个残疾人特困户全部进入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助残要在“助”字上下功夫。落实助残扶贫责任。残疾人贫困户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除了缺资金、缺技术外,还常常缺劳力、缺信心。要启动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相对于其他贫困户更困难。针对这…  相似文献   

7.
金瑜 《今日上海》2008,(3):13-15
主持人(秦朔):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50周年来临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地采访到了林毅夫教授,请他来和我们探讨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和当下的一些经济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北京观察》2002,(8):63-64
美国摩根·斯坦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面临挑战。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退休金支出在2000年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而经合发展组织中的工业化国家已达到了9%。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指标也就需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社会保障安全网络的成本不可避免地要增加。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世上界上30%的高龄人群(60岁以上)将居住在中国,这一数字是经合发展组织工业化国家总数的两倍。任20世纪末,中国有十名劳动力为养活一名退休人员而工作。住21世纪中叶,这一  相似文献   

9.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联合在3月6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题为《经济复苏取决于“G2”》。文章称,世界经济要想复苏,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合作,并成为20国集团的引擎。没有“G2”(两国集团)强劲发展,20国集团将会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时事报告》2014,(6):6-6
“连续36年都是稳定高速增长,如果这条道路不是正确的道路,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叫正确的道路。”——谈到中国道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如是说“对华盛顿来说,冲上前很容易,因为俄罗斯距它很远。”——西方在经济制裁俄罗斯上出现了分歧。欧盟有6个国家100%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另外有12个国家的依赖度为50%。而美国和俄罗斯贸易不多,更不依赖其能源。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06,(3)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倡导新农村运动1999年,林毅夫提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并由此主张开展“新农村运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十一五”期间六项任务之首,指出新农村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统筹建设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在中央电视台评出的2005年最能影响中国经济的25人中,林毅夫成为候选人中惟一的学者。他预言:“未来20~30年中国很可能继续保持8%…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该法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是专业方面的“精英”,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据美国科学基金会1985年的调查,美国50%以上的高技术部门的公司大量聘用外籍科技人员,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公司科技人员总数的70%;在美国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技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进人20世纪gO年代,在美国从事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外国人进一步增加。目前,仅计算机领域,50%以上的博士是外国人。美国从1949年至1969年抢…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经历近九年的繁荣后,开始逐步进入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十次周期性危机)。从2000年第二季度5.6%的增长率高峰,跌至第三季度的2.2%,第四季度的1%,2001年第一季度的1.2%,第二季度的0.2%。这次美国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新科技产业率先陷入危机,并对整体经济走向危机起了推波助澜作用。高新科技产业在美国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商务部官员说:“1/3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高科技产业,38%的新就业机会由高技术产业创造,在1996---1999年间高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8.4%,同时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高技术还是美国应对全球挑战的后盾。”(《经济参考报)2001年8月2日)美国一些人士,依仗高新科技上的优势和九十年代曾出现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将美国高新科技产业的一度繁荣夸大渲染为美国出现了一种可以持续高速增长、不再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新经济”,并向全世界大肆宣扬。不少不明真相和意志薄弱的人,有意无意地成了美国“新经济”论的俘虏,向它顶礼膜拜。事实是无情的。现在,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首先降临在宣称不再有危机的美国,而且首先在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爆发,这真是对美国“新经济”神话的绝好嘲弄,也宣告了这一神话的破产。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1,(8):20-21
我们为什么用“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而没有用“建立”?“形成”是一个主观努力过程与客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过程的结合,既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主观想达到就能达到.如果体现一种更主观的追求,应该叫“建立”,  相似文献   

15.
发展慈善事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诚信,而这一点恰是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个瓶颈。截至2004年底,我国慈善机构获得的捐助总额大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中国2004年GDP的0.05%,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占到21%;中国私人捐赠每年10亿元人民币,而2003年美国私人捐款就达2410亿美元,我们与美国存在着7000倍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谷物单产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为发达国家的2%;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低10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农业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大连干部学刊》2012,(5):62-63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谷物单产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为发达国家的2%;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低10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农业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来,围绕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一场辩论正在展开。辨论的焦点是,面对“亡我之心不死”而又拥有最先进武器的美国,我们应该怎么办?一种意见认为,“落后就要挨打”,只要经济上强大了,就不怕美国的威胁了。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要在经济和军事上赶上美国,达到苏联那样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水平,至少需要三五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始终将是落后的,那岂不是我们只好等着挨打吗?而且,既然美国亡我之心不死,它就会想方设法阻止我强大,甚至找借口提前发动军事打击,那怎么办?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如果你要…  相似文献   

19.
“硬扶贫”与“软扶贫”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与地区、家庭与家庭、个人与个人之间在生活上的差距会逐渐拉大。如果我们确立一定的经济标准(如人均收入标准)加以衡量,那么没有达到标准的地区、家庭或个人就处在贫困状态之下。为了缩小贫富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赵春雷 《前进》2004,(5):37-38
近三年来,太谷县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结合本县实际狠抓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使农业级次提升明显,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全县农业经济总收入达38.99亿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