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能否突出这一规律的教学,是《社会发展简史》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发展简史》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这就要首先认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感觉这条规律模糊不清,没有很好地贯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没有使之呈现出一条醒目、突出的主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多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我们委托北京市教育学院政治教研室组织了一批突破难点的文章。本期发表的是三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难点——“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突破的体会,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帮助。欢迎同志们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3.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复习不是对原有教材的重复,而是既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抓住教材的中心和要点。在《简史》的复习中,要求抓住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一条主线。贯穿《简史》的主线,就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条主线是《简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简史》是一门主要讲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使我们初步认识支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掌握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的课程。这一点正是全书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它不仅是开场白——介绍《社会发展简史》是怎样一门课程,而且是全书内容的极其精辟的概括。这一问题中的三句话,被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为三个问题,在学生尚未系统学习之前,首告于知,并打破了教材内容结构的束缚,提出了要在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简史》是通过讲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十分重要。 1.要抓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主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人类社会和世界上所有客观事物一样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伟大的历史进步”这一命题是《社会发展简史》教材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我的体会如下: 一、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理解和处理教材《简史》的教学目的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教给学生历史地分析事物、分析社会现象、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历史地评价领袖,非常必要。学生往往根据当前现实的是非标准、个人的好恶去看待和评价一切,因而常常是脱离历史条件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这一段教材就是要通过历史地评价社会更替这一社会现象来给学生树立历史发展的观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简史》是初中阶段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初三总复习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社会发展简史》的复习,无非有三种方法:其一是在原先大讲一遍的基础上再小讲一遍;其二是就题论题;其三是抓住主线全面铺开。几年初三总复习的实践使我体会到:抓住主线全面铺开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什么是贯穿《社会发展简史》的主线呢?就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告诉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社会发展简史是简要阐明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的课程;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使学生逐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课程。 2.社会发展简史是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启蒙课。学习这门课程,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胜利,从而初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目的,总的说,就是帮助学生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隐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要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依据人的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最好在讲完原始社会后出现,再在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时逐步加深,在最后一课总的概括、总结课中,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和提高,从思想上着重进行共产主义人生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简史》上册(人教社版)第199页上有这样一道思考探讨题:“通过《社会发展简史》上册的学习,你能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题难度较高,它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把上册的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综合,从中找出各社会形态中具有共性的即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提炼和引导,从而引出社会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简史》上、下册共十七课,分导言、人类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结束语共八个单元。在初中开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认清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及其优越性,积极投入当前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打下初步基础。怎样完成这一任务?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根主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中的重点词细嚼慢咽,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和原理。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对于学生容易产生岐义的概念,要抠住关键词语精讲细嚼。如《简史》第一课,文中对于人类社会的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是这样叙述的:“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简史》是讲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的课程。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正确掌握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逐步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为了达到这一总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从始至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只有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施《简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如何遵循美育规律将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相结合,增强《简史》课的艺术魅力?我作了以下探索。一、发掘教材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简史》记录了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总结了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一座蕴含着丰富美育素材的艺术宝库。教材蕴含的美,可分为优美、壮美和谐美;美感,也可分为优美感、壮美感和谐美感。当代中学生有强烈的爱美求美之心,教师只要乐于发掘《简史》这块美育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简史》是向中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常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必修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掌握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看清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前途,逐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社会发展简史》用以史出论的形式,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寓于叙述之中。图文并茂是它的特点之一。全书上、下册共有图例三  相似文献   

16.
星期天晚上,我正在温习功课。爸爸走过来问我:“俊飞,你们学习了《社会发展简史》,你说说现在搞包产到户是不是又恢复私有制啦?”“当然不是!”我说,“这是我们国家走致富道路的一种好形式。不是倒退到私有制。”爸爸问我为什么。我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没说清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公安机关要贯彻落实这一决定精神,首先要搞清公安机关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的根源。笔者认为,公安机关产生腐败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所产生的私有观念。 一 纵观中外历史,可以发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差别,产生国家政权,同时也产生了腐败。因此,凡是私有制社会,都普遍存在腐败问题。古代中国是“无官不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经常曝出腐败丑闻,正如欧洲委员会副秘书长勒普雷斯特1994年6月在欧洲委员会32个成员国司  相似文献   

18.
第二课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一、本课在初三教材中的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初三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就要求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这一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是依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作用而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社会形态,它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入的一个高级发展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又为人类进入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针。但是,《社会发展简史》(下称《简史》)这门近似于历史的政治课的教学,特别是讲授上册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如何具体、有效地贯彻这一方针呢?开始,感到很为难。赴常德市六中的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以启示。我们初步认识到,只要能注意把握《简史》课的特点,并努力吃透“理论”与“实际”这两头,上述根本方针就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得以实行。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挖掘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联系,把握好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如何改变中学政治课堂上,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一直是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根据教师的讲述和要求,不仅可以在头脑中呈现出过去感知过的、思维过的事物,而且还可以在头脑中出现某些自己不曾经历过的事物,并形成新事物的形象,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能启发学生想象的条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的教材形成正确而又具体鲜明的形象,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接受知识。在《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中,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类、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事件和人们活动情况的了解,对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情况及其规律的了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时间上那么久远的事物他们是不可能去直接感知到的。这就需要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一系列想象活动,对他们的认识做补充使他们领会或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我在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