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应该把创新作为广义的社会发展方法论,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5.
生产者服务业不仅是联结创新要素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其自身的发展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杭州拥有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建设创新型城市所必需的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拥有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杭州要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轮驱动,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必要从提升生产者服务业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创新的能力着手,进一步健全城市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现代国家城市形态出现了转型,一批城市积极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口号,并从整体上实施了城市创新运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期,各地区纷纷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引进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对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在此过程中,城市创新能力即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是评价…  相似文献   

7.
提高长春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城市就是把自立创新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强大科技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城市.把长春市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作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后备力量之一,加强其创新能力既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促进中国高水平人才发展的重要根基。本文分别从创新意识、科研平台和培养体系三个层面,对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此问题提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以及培养机制改革,以期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鼎力打造首都创新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指出,推进首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和关键,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完善首都创新体系,依靠自主创新提高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首都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求大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求优化创新环境按照北京“十一五”规划中对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所提出的要求,北京创新体制和优化环境的总的目标和要求是:创造能够使首都保持长久创新领…  相似文献   

10.
付松 《当代贵州》2013,(3):40-41
贵阳市始终把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首要推动力,逐步形成创新氛围浓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企业众多、创新成果突出、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劲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雏形。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太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是太原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建设创新型太原可采取以下举措:一要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三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四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2.
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创新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灵魂,创新对维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具有极大的意义。建设创新型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在思想理念、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创新载体、资本平台和总部经济方面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13.
朱虹 《求贤》2007,(5):14-15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还是开发创新型产业,首要任务是大力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而在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人格化管理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袁国英 《求贤》2006,(9):5-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这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只有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考察上海、深圳、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上海: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城市创新“科教兴市”作为当前上海发展的主战略,既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延续,又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逐步升级。上海正是通过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来推动城市创新的。上海下一步的发展将紧紧依托人才和科技两大资源以及创新体系,实现新跨越,获取新突破。2010年,上海要基本建立以人才高地为支撑的城市创新体系,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基地、知识扩散中…  相似文献   

16.
讲习所     
<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需要深化改革教育的各种体制,培养创新型学风、教风与校风,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响应党和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社会输送优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任务,其中专业课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专业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缺乏创新平台、缺乏创新型教师、考核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因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教学改革应努力做到:采取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拓展创新实践平台;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能力,组建创新教师团队;建立科学的专业课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培养造就一批有理论、有实践、有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八次党代会确定,太原市要强化省会意识,实现率先发展,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以及尽快跨入全国先进省会城市行列。太原市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统领全市各项工作和引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由于创新型人才队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才"第一资源",大力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才能形成创新"第一竞争力",进而实现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文章通过分析太原市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包括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利条件、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及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构筑创新型城市建设人才支持体系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探索多元文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运用多元文化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形成人才的创新知识、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建构和谐文化;创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选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推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