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22,(33):74-74
今日彩排时跟团队说到,为什么我近几部舞台创作都用到了屏幕,因为“屏幕”就是未来的眼睛。在《一个人的一一》还未做出来时,我指着办公室的白板对工作人员说,它们就是“屏幕”,它们的比例,就是手机屏幕的比例,也是某种被偷窥的窗户。做《一个人的一一》时,隔离是常态,我看着白板,看见窗户,看见屏幕,看见手机,看见未来是个把人吸进去的黑洞。  相似文献   

2.
忆佛依央丹     
我的两个哥哥和我,那时都还是小孩,我们的母亲说:你们去玩吧,可不许爬梯子或者在花圃里乱踩。亚伯尔是老大,我是最小的一个,我们大口地咬着面包,惹得那些太太们好笑,当我们打她们身边走过。我们跑到修道院的顶楼上去玩。可就在那儿,我们经常看见有一本书在衣橱顶上高不可攀。有一天我们终于爬到这本黑色书的左右,我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把它拿到手的,但那是一本《圣经》,我却记得清清楚楚。这本旧书散发着一股教堂里乳香的温馨。我们兴奋地找个角落坐了下来。几乎每一页都有插图,多么幸运!多么迷人1于是我们把它摊开在我们的膝盖上面,从第一句起…  相似文献   

3.
推扮“‘爪。味尧王全丫似终忆佛依央丹①人一我的两个哥哥和我,那时都还是小孩, 我们的母亲说:你们去玩吧,可不许爬梯子或者在花圃里乱踩。方亚伯尔是老大,我是最小的一个, 我们大口地咬着面包,惹得那些太太们好笑,当我们打她们身边走过。 我们跑到修道院的顶楼上去玩。 可就在那儿,我们经常看见 有一本书在衣橱顶上高不可攀。 有一天我们终于爬到这本黑色书的左右, 我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把它拿到手的, 但那是一本《圣经》,我却记得清清楚楚。 这本旧书散发着一股教堂里乳香的温馨。·我们兴奋地找个角落坐了下来。 ·几乎每一页都有插图,多…  相似文献   

4.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41):81-81
在缺乏实证而喜好传说的中国,在浅阅读的环境里,有些事情很容易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西哈努克太皇陛下不幸因病逝世,消息很快传遍神州大地,中国人民很悲痛,我也很悲痛。10月15日那天晚上,我在外忙完一场采访后回家,儿子对我说:"老爸,有个网站的微博将你古早的一篇文章晒出来了,内容是西哈努克亲王在城隍庙吃一碗鸡鸭血汤,城隍庙...  相似文献   

5.
现在武汉那些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床位紧张,还有不少人拿着被子铺盖在医院输液,等待入院。我去复查时也看到有类似"一床难求"的情况。我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自己吃药加上在家隔离就恢复了。我叫余毅,今年34岁,老家湖北黄冈,现在是武汉的一名装修工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轻症患者。不过,由于我在医院检查时人满为患,当时检测手段又没到位,我自始至终没有成为确诊病例,即使我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6.
刘凯 《新民周刊》2020,(9):68-69
她说: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一群最美丽的人,等疫情过去,我要对着小本本认一认,我要带着每一位好好看看武汉的美景。傍晚7点多钟从隔离病房下班出来拿到自己的手机,我吓了一跳,下午和病人一起看夕阳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手机上还显示有好多未接来电,后来我知道其中不少电话是记者打来的。  相似文献   

7.
沈彬 《新民周刊》2022,(45):77-77
9岁的少爷很兴奋地告诉我:今天学校跳绳测试一分钟跳了131个,达到个人最好成绩!为父当然是很兴奋的,之前和少爷练了大半个月的跳绳。原来的标准似乎是八九十个就算及格的,后来体育老师突然加码到120。于是,每天雷打不动练习、计时、拍视频、看回放,父子俩跟着B站上的教学视频一起纠正动作,眼瞅着他之前从一分钟六七十个,到八九十个,再到破百,之后稳定在120+。我随手把跳绳事晒了朋友圈,满以为131是还算过得去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飞虎队配备的B24轰炸机在攻击日本零式飞机时效果非常不错,好几次空战时都把日本零式飞机打的落花流水。飞虎队器材处唯一的中国女性雇员1941年下半年,因日本飞机大规模轰炸昆明,我无法继续读书而被迫离开国立云南大学。不久我经熟人介绍到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工作,这样既可以实现抗日的抱负,又可以照顾在昆明的母亲。该校坐落在昆明巫...  相似文献   

9.
“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  相似文献   

10.
报刊在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天,平均两个法国人中就有一个看报,一百人中有四十三人要看一份杂志,这样,法国人每年要看七亿多份报刊杂志共一万五千种。“当我下班后,我的嗜好就是舒舒服服地躺下来看报。”这句话  相似文献   

11.
康康 《新民周刊》2022,(13):48-49
经历了这么一出曲折的经历,似乎更爱生活了。我叫康康,36岁,居住在浦东新区惠南镇,是的,在进入方舱医院之前,我没有被感染,核酸一直阴性。为什么进入方舱,只有一个理由:陪同我12岁的女儿。平静日子的转折在4月1日那天,女儿出现了发烧的症状,之后,抗原核酸相继阳性,被转运至临港方舱医院,而我,作为母亲,也向居委会申请作为陪护人,与女儿一同进入方舱医院进行隔离。  相似文献   

12.
一份声明当我踏进位于公园大道和雪青大道交叉处的莫斯科第一老人和残废人寄宿院的大门时,看见了这么一份声明:“文化生活委员会主席、一级残废军人,该院居民萨莫洛夫致地区第一社会保证中心(该院现名)院长的声明:今年12月2日16时我被请去调解一桩纠纷;171号房间的老太太丢失了2.50卢布。经查实,这并非窃案,只是老人把钱藏在了枕头底下,忘了这件事。电梯口我碰上了住在这里的斯摩列科娃,她请我给她的邻居量一下体温,体温表上显出38℃。我问她为什么不叫该楼医生涅斯捷洛夫斯卡娅。病人回说:‘有什么用?她不会给你任何帮助,只知道叫骂’。这时列  相似文献   

13.
六摩尔达维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强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有目标的工作,最后,还有时间本身都起了作用,收到了效果。经常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事实,它们证实了在人们世界观中非常重要的转变。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我对农民们如何对待把人开除出集体农庄一事感兴趣。回答是这样的:“大多数被开除的人要求把他们留在农庄里”。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珠兰 《新民周刊》2022,(8):42-45
“九蒸九晒”式的折磨,确保了《人世间》的现实主义品质。有网友抱怨它“节奏慢”“故事弱”,可它就是好看,就是“抓人”。“看了第一集,我就哭了。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这个剧就是你姥爷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在豆瓣上,一位网友这样评价电视剧《人世间》。该剧确实“火”:收视率创央视一套三年来电视剧新高,全网正片播放占率达20.14%。豆瓣上目前打分8.1,短评近1.8万条。  相似文献   

15.
杨江 《新民周刊》2015,(1):28-37
有人把公诉人比作从左边打来的一束光,辩护人是从右边打来的一束光,在两束光的交汇点的就是应诉人,这样法官才能看得更清楚。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法院再审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使得一起尘封18年的冤案得以纠正,当天,呼格吉勒图的母亲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聂树斌的母亲打去了鼓励的电话:“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6.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被四国占领的复杂形势下逐渐形成的两个国家。它们在苏、美的影响下分别走上不同的道路。由于它们在战前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战后社会政治制度迥异,所以,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进行对比(简称东西德比较)便引起人们的兴趣。这种比较是多方面的,从经济、政治、军事到文化、艺术、科学和教育,而其中尤以经济比较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1月19日中午,北约和华约22个成员国首脑在巴黎爱丽舍宫一间挂着水晶枝形吊灯的豪华会议厅庄重地签署了欧洲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历史性文件《欧洲常规裁军条约》。这项条约签署仪式为当天下午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成员国巴黎首脑会议拉开了帷幕,标志着欧洲政治秩序在冷战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9年前,当戴高乐将军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平衡、和平和发展”的构想时,他被视为幻想家,而现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正在把这个构想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毛平 《新民周刊》2020,(9):72-75
早春的武汉春风拂面,这两天接到爸妈打来的电话,询问我的近况。我告诉他们我过得好着呢:吃着大餐、住着五星级的酒店。其实,我特别想念妈妈蒸的馒头,就算只就着大蒜,我也能吃两个碗大的馍馍。昨天中午我吃到了久违的花卷,比泡面的滋味香多了。  相似文献   

19.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27):8-8
我在祖国各地走,我发现最大的差别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里。你到欧洲去,到韩国,到日本,确实人家的农村是锦绣河山。我们是什么呢?实际情况是村庄被垃圾包围着。我一路走下来,感受特别深。现在,我走了一圈,得出的一句话是:"祖国啊母亲,你为什么这么脏?"语出作家刘震云。  相似文献   

20.
彭莹莹 《法国研究》2005,(1):277-283
<要短句,亲爱的>是2001年由南方文献出版社推出的彼埃蕾特·弗勒蒂奥(Pierrette Fleutiaux)的一部新作.作者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母亲在养老院生活的七年中,(作为一个女儿)如何亲眼目睹了母亲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但小说引人注意之处并不在于作者叙述的独特性,而在于在其陪伴母亲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对衰老和死亡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