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影响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动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和各种语言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本文对外语学习动机过程模式与归因理论进行简要概述,认为将两者相结合,能激发外语学习动机,将对外语学习产生良好效果。最后提出鼓励正确归因,提高外语学习动机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归因方式、乐观取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可能影响羞怯对社交焦虑预测的因素: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构建了羞怯、社交焦虑、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四者相互作用的假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揭示了羞怯与归因方式、乐观取向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归因方式与乐观取向在羞怯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双中介作用:一方面羞怯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另一方面羞怯通过影响归因方式影响乐观取向,进而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3.
王雪艳  胡文彬 《前沿》2013,(12):116-117
以问卷法测量天津三所高校242名大学生,考察其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指导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樊晓丽 《理论月刊》2007,(5):128-130
定型和归因是人类在应付复杂的外部世界时普遍使用的基本认知策略,但在现实生活中,定型观念常导致偏见和歧视,人们的归因常是错误的、有偏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定型观念和归因错误常常成为交际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力,造成文化间的误解和敌视。本文通过研究跨文化交际中定型观念与归因错误的形成与弊端,探讨减少定型与归因错误的方法,从而促成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官兵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归因偏差。深入剖析归因偏差的表现及原因,引导官兵形成正确的归因方法,是增强教育有效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励理论的员工激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 《前沿》2011,(8):119-121
本文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马斯洛理论、期望理论、归因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视角,分析和探讨如何设置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实施扬长避短的人员配置原则、采取艺术性沟通技巧,唤醒员工的需要;设置合理目标、创造条件和及时奖励,提高员工期待值;对员工行为事件正确归因、引导员工对行为事件正确归因等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以激励员工。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非正常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见的逆反心理主要有:诚信逆反、平衡逆反、过度逆反、禁止逆反、情境逆反、自主逆反和归因逆反等。及时避免和化解这些逆反心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内容、方法、时机以及教育者的情感和形象。  相似文献   

8.
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多归因为非理性行为。而西方学者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逐渐意识到理性与非理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个中间状态——有限理性,而且情感与理性也不是矛盾的,情感有时是理性的基础。在"瓮安事件"中,事件的参与者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成份,群体逐渐把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一种满足其要求的捷径,即集体性启发。  相似文献   

9.
胡文明 《理论月刊》2002,(12):114-116
在教育过程中,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同时存在。教育对象的情感包括对教育者和教育活动的情感、对教育内容的情感、自己的主导情绪状态。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情感源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其情感必将被激发出来,并对教育双方产生“辐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同时又是积极情感互动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0.
不良同伴关系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及矫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强  柳静 《理论月刊》2005,(1):118-120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良同伴关系会引起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本文对青少年的同伴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同伴关系的特点角度对不良同伴关系的形成,及其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以及矫治不良同伴关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将社会技能训练、归因理论的应用和人际认知问题解决作为改善不良同伴关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尚华 《求索》2011,(7):223-224,246
奥斯古德作为一位语言学家,他一直致力于情感意义、感情归因和心理社会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其独特的见解使其成了现代心理语言学先驱。奥斯古德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语义分化法、心理语言学及学习迁移模型等三个方面。其语言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引导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取向,并促进了现代传播学和现代行为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多归因为非理性行为。而西方学者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逐渐意识到理性与非理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个中间状态——有限理性,而且情感与理性也不是矛盾的,情感有时是理性的基础。在“瓮安事件”中,事件的参与者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成份,群体逐渐把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一种满足其要求的捷径,即集体性启发。  相似文献   

13.
刘明霞  王毅 《青年论坛》2002,(3):100-101
在听力教学中 ,听说结合训练是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必要的有效途径。笔者采用听前、听中、听后三阶段授课模式和练习结构 ,将听说结合原则贯彻于授课过程始终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真正起到了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的作用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年轻夫妇的居住方式为切入点,考察不同居住方式条件下的夫妻婚姻冲突特点。结果表明:单独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子女抚养及教育、家庭琐事和经济问题。与父母合住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子女抚养及教育、家庭琐事、婆媳矛盾、经济问题和娱乐。两地分居的夫妻冲突诱因主要是猜忌、情感交流和不能体贴照顾。与父母合住居住方式下的夫妻冲突的频率最高。居住方式对夫妻婚姻冲突强度、冲突归因、持续时间和解决方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正英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教育过程的统一,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功用是实现素质教育有效手段之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中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境界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支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知识,养成良  相似文献   

16.
情感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情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青少年对自我情感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情感资源完善自我,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情感素养教育的前提是以青少年的情感特点和情感影响青少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感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设计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强烈  相似文献   

18.
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主要核心内容,这一假说认为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条件。依据克拉申的这一理论,教师要根据高职高专英语学习者的特点,注重英语听力材料选择的科学性,改革不合适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组织行为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积极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形成良好归因风格;创建健康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33名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获得途径以及效能感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获文本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诠释。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评价中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比较标准;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成功经验和特质归因获得;其在女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归因倾向方面都发挥作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作为其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的。[1]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与行为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行为反应模式以及将知识、技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