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行政诉讼制度发展趋势之一,学者们探讨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划分构想,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而显得行政诉讼类型各有侧重,纷繁复杂。因此,只有厘清行政诉讼类型化的标准问题,通过探讨标准的重要性、标准选择的考量因素以及世界各国对行政诉讼类型化标准的选择,才能得出我们划分行政诉讼类型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王伟  佟珊 《前沿》2007,(2):126-127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是二十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之一。行政诉讼种类的多寡直接决定着公民的权利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救济,类型化是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鉴于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单一,难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应当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行政诉讼理论与制度架构的基础性概念,其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域外的行政诉讼法定类型的课予义务诉讼为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建立我国课予义务诉讼制度的同时,还应关注到以课予义务诉讼为契机推进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发展,并且行政诉讼类型化本身促进课予义务诉讼理论以及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修改《行政诉讼法》之际,我们应当检视行政诉讼的功能定位问题。当前,我国以主观诉讼为中心的功能定位的局限性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实践中又呈现出"主观诉讼、客观裁判"的现象。以"民告官"为形式仅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一元诉讼模式,不仅缺失了行政诉讼在维护公法秩序方面的制度价值,而且落后于行政诉讼类型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在分析上述缺陷成因的基础上,主张区分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不同功能诉求,进而建立相应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与当今行政法治的发展趋势不协调,也不符合社会实际和实践需求.修订<行政诉讼法>时应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赋予法官处理行政纠纷的调解权,使调解活动合法化.并非所有的行政纠纷都可以适用调解,界定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着重要明确适用调解的行政案件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谈建立我国的行政判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采用概括方式规定法院应受理的行政案件 ,同时借鉴判例法的经验 ,在我国行政诉讼中建立行政判例制度是合理界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但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却有中心化的趋势,在行政纠纷解决中具有重要功能.我国有关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研究,起步早,成果不多,实证研究较少,但不乏高质量成果.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在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建立行政诉讼司法建议法治化运作的各种机制,同时加强对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研究,从经验事实中提炼出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理论模型,进而为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法治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应为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创造性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宋智敏 《求索》2012,(12):258-259,249
行政诉讼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力结构设计,其存在和实践体现着当时的宏观权力结构图景。我国近代经历了封建专制、三权分立、五权分治和一元分立的国家权力结构变迁,我国行政诉讼在地位、审判组织、司法审查维度上也随之发生变革。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之际,我们应该从既有的宪政框架内提升行政诉讼的地位,建立独立性与专业性协调统一的行政审判组织,合理界定司法审查的疆域与强度,更好地完成行政诉讼的宪政使命。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许可法将所有的行政许可行为都纳入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由于行政许可行为的特点,必然引起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和数量的增加,并对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起诉期限制度以及赔偿责任制度等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以及第三方,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界定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被告资格确定的若干问题;并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第三方的资格及其与原告角色的互换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1.
杨成  邵毅超 《前沿》2010,(22):114-117
虽然我国司法解释已涉及到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规定,但没有设立独立的审前程序,存在诸多潜在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亟须改革和完善.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审前程序能有效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行政诉讼效率,促使双方当事人之间诉讼外的和解.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措施具体包括:合理界定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适用范围,设置预审法官,建立审前会议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合理配置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主要由被告承担分配的情况下,不同的第三人在诉讼中承担何种相应的举证责任以及在举证规则和时间上与其他当事人有何种的区别,我国法律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而第三人在诉讼中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举证责任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就第三人在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作了一些探索,以求对我国行政诉讼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塑行政诉讼观念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行政诉讼观念文化的重新塑造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试对其重塑路径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顾薇 《传承》2009,(14):104-105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作为相对人进入诉讼程序的开始,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管辖权如何确定,不仅具有引导行政诉讼程序开始的程序意义,更具有保证裁决公正的实体价值。如何科学设计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改善当前行政审判的外部环境和树立司法权威,保障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成为行政诉讼法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功能是设定行政诉讼目的的客观依据,对行政诉讼功能的认识过程也是对行政诉讼本质的认识。行政诉讼的主要功能是:行政纠纷解决功能;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功能;权力制衡功能;政策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作为相对人进入诉讼程序的开始,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管辖权如何确定,不仅具有引导行政诉讼程序开始的程序意义,更具有保证裁决公正的实体价值.如何科学设计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改善当前行政审判的外部环境和树立司法权威,保障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成为行政诉讼法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和解体现了当事人双方对各自权利一定限度的处分,突破了传统理论中行政职权不可处分的绝对性。在行政类型中出现服务行政的背景下,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内在要求,使得行政诉讼和解作为一种行政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审查标准迫切需要重构。比例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判例和理论发展起来的相当成熟的审查原则和标准,可资我国借鉴。本文研究比例原则的概念、渊源和适用领域,分析其在司法适用上的局限性,并就其在我国行政诉讼中运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的实定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种基本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纵观世界各国法制实践,在二者衔接关系上主要存在复议前置和自由选择两种基本模式。我国实定法所规定的衔接类型纷繁复杂,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设置上存在不足。做好两种救济机制的衔接配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遵循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取消行政终局裁判权,加强司法对行政的监督审查;确立以自由选择为原则、复议前置为例外的复议与诉讼衔接关系模式;顺应行政法治发展趋势,将特殊类型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和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20.
张显伟  翁博 《前沿》2011,(21):71-75
行政诉讼目的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基础,是行政诉讼制度建构和完善的基础与前提。虽然法学理论界对行政诉讼目的课题早有研究,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源于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理论误区,致使在对"行政诉讼因何目的而存在"问题的回答上见解纷呈。通过对诸理论误区的逐一剖析,服务于当代中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